首頁 > 文史語錄 >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濟是三國時期曹魏將領,他在大街上敢刺殺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還能怎麼想,利令智昏唄。

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後,原本有心立曹操的八兒子,也就是彭城王曹據爲新帝,但當時的郭太后,以輩分不合禮制爲由,堅持拒絕。

最終,司馬師改立魏文帝曹丕之孫,高貴鄉公曹髦爲帝。

曹髦這個人,史料上對他的評價甚高,有稱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還有說他是“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這兩句評價中,有一個關鍵含義,那就是曹髦的性格,與當年的曹操很像。

曹操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自然是不願受制於人,敢想敢幹,同時也帶着那麼一點點衝動。

而他的這個特點,完美遺傳到了曹髦的身上。

曹髦登基一年後,即公元255年,鎮東大將軍毌丘儉聯合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司馬氏,爲平定二人,司馬師親自督師征討。

最終,毌丘儉戰死,文欽隻身逃至江東,司馬師大獲全勝。

不過,全勝也不是沒有代價,此戰中,司馬師差點被文欽之子文鴦砍了,雖說僥倖躲過,但也被驚嚇的眼珠子幾近脫落。

因此回來之後,司馬師大病一場,並很快奄奄一息。

無奈之下,自知油盡燈枯的司馬師,密令弟弟司馬昭返回洛陽,囑託司馬昭接管自己的大將軍印。

至此,司馬師退場,司馬昭即將成爲曹魏新的權臣。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第2張

得知司馬師病逝的消息後,年輕的曹髦認爲是一個難得的奪權機會,因此,他一面下詔讓司馬昭留守許昌,目的是爲了讓尚書傅嘏趕緊“率六軍還京師”。

只要傅嘏能帶着大軍返回京師,然後再以封賞的名義,讓司馬昭隻身回來,這樣就可以除掉司馬昭。

但可惜的是,這個計劃,被司馬昭識破。

司馬昭沒有隻身返回洛陽,而是聽從了鍾會的建議,帶着軍隊回到了洛陽,而這麼一來,曹髦的計劃就無法實施。

不得已,曹髦只能詔封司馬昭爲大將軍,由此,司馬昭掌控曹魏大權。

但事情到了這裏,並沒有結束,也不可能結束,曹髦一心想除掉司馬昭,而司馬昭也知道曹髦想除掉自己,所以爲了安全起見,他更想幹掉曹髦。

只不過,雙方暫時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所以,就這麼“和平”相處了幾年。

而到了公元260年,也就是曹髦登基的五年後,看到自己的權勢被司馬昭日漸削弱,曹髦忍不了了。

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資治通鑑》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第3張

於是,在當年五月,曹髦安排心腹將士在陵雲臺埋伏,以準備在司馬昭哪天入宮時趁機將其幹掉。

與此同時,他又召見了三個他自認爲還算忠心的大臣。

這三人,即侍中王沈、尚書王經,以及散騎常侍王業,三人進宮後,曹髦痛斥司馬昭,說他的野心已經是路人皆知了。

(曹髦)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資治通鑑》

痛斥完之後,曹髦表示,自己不願“坐受廢辱”,意思是不想遭到司馬昭對他廢黜帶來的侮辱,因此,他決定先發制人。

如何先發制人呢?就是帶着兵士,以及上述的三個“忠臣”,前去討伐司馬昭。

從這裏就能看出,曹髦的性格,以及其行事方式,還確實和當年的曹操頗爲相似,敢想敢幹,不願受制於人。

但是,他的三個“忠臣”中的尚書王經,卻開始潑起了涼水。

王經搬出了春秋戰國時魯昭公的失敗例子,並指出當下司馬氏根深蒂固且權勢極大,而皇宮內的武裝力量顯然不夠看的,所以貿然行動的話,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因此他勸說曹髦,希望再從長計議。

當然,王經說的也確實是事實,不過當時曹髦哪裏能聽得進去?當場就掏出聲討司馬昭的黃絹詔書摔在地上說,事已至此,大不了一死而已,反正必須得辦了司馬昭。

於是,怒氣衝衝的曹髦,扔下這三人,就進宮去稟告郭太后。

而這三人中的另外兩人,也就是王沈和王業,早已投靠了司馬家族,因此他們準備趕緊把這件事向司馬昭彙報,臨行時還拉着王經一塊去,結果王經選擇了拒絕。

就這樣,司馬昭得知了曹髦試圖弄死他的消息。

司馬昭得知消息後,隨即就進行了一系列安排,具體的佈置,是派了幾路人馬前往皇宮,目的就爲了堵住曹髦, 不讓其帶兵出宮。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第4張

帶領這幾路人馬的,有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另外,還有賈允,以及司馬昭的另一個弟弟司馬乾等。

最先抵達皇宮的,是司馬伷這一路,他是第一個與帶着兵的曹髦迎面相遇。

雙方碰面之後,曹髦眼看不敵司馬伷,因此就沒與其過多糾纏,而是快速調轉馬頭,試圖從另一個宮門衝出去。

但這次他依舊沒有成功衝出,因爲賈允帶着人攔住了他,而雙方見面後也沒廢話,當即就在皇宮的南面宮闕之下廝殺起來。

這裏就出現一個問題,爲何曹髦非得衝出宮去呢?

其實不是他非得衝出去,而是迫不得已,前文講過,曹髦手下的武裝力量並不多,單純靠硬碰硬的情況下,他根本不是司馬昭的對手。

所以,他想衝出去,一旦衝出去之後,他的舉動就會讓更多人知道,這麼一來,事情就鬧大了,而事情一旦鬧大,他曹髦畢竟是君主,不管是人身安全也好,還是在聲勢上也好,都會佔據優勢。

甚至還有可能,在混戰中除掉司馬昭。

所以他纔會一心想衝出宮去,而從這裏也能看出,曹髦有點衝動不假,但也不是一個莽夫,他這個計劃還是有相當可行性的。

只不過,事情接下來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曹髦與賈允的部下開始廝殺後,最開始曹髦是佔據上風的,一來他親自持劍砍殺,鼓舞了底下人的士氣。

二來,他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呵斥賈允的部下,稱誰敢亂動,就滅誰的族。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第5張

這麼一來,士兵們也不傻,如果上前,即便沒被砍死,也有被滅族的危險,誰還敢不要命的往前衝?

所以,當時賈允的部下,一度出現想四散逃走的趨勢。

但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個二愣子改變了局勢,他主動衝上前去,悍然用長戈刺向曹髦,而曹髦也沒想到有人敢殺他,因此不慎被刺中。

最終,曹髦被殺,死時尚且不滿二十歲。

而這個膽敢刺殺皇帝的二愣子,不是別人,正是當時時任太子舍人的成濟。

那麼這裏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膽敢當衆刺殺皇帝的成濟,在採取行動之際,心裏又是怎麼想的呢?

換句話說,他爲何會這麼去做?

要知道,曹髦是皇帝,不是阿貓阿狗,而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殺皇帝呢,可爲何成濟就敢呢?

個人認爲,成濟當時的想法,有兩種。

首先,就是利令智昏,換而言之,即爲了功名,豁出去了。

前文講到,在曹髦開始計劃幹掉司馬昭之後,消息就遭到了泄露,被王沈和王業這二人告知了司馬昭。

而司馬昭在得知後,隨即進行了一系列安排。

所謂安排,就是派人圍堵曹髦,不讓其出宮,而與此同時,司馬昭也必然在安排手下行動之前,對手下有所交代。

交代什麼呢?就是在面對曹髦時該怎麼處理。

畢竟司馬昭也知道,曹髦是來要自己命的,而他安排部下圍堵曹髦,雙方必然會短兵相接,這種情況,司馬昭肯定會考慮到,即便是他沒考慮到,他的心腹也會詢問。

而一旦如此,部下該如何處置?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第6張

可以肯定的是,司馬昭當時給部下的交代,必然爲“該出手時就出手”,換句話說,在必要的情況下,幹掉曹髦。

而這一點,也得到了驗證。

當時成濟在動手之前,諮詢了一個人,誰呢?正是賈允,而賈允則是司馬昭的心腹,也就是說,賈允肯定是知道司馬昭的交代的。

所以,當成濟問賈允該怎麼辦時,賈允就說,沒什麼可問的,言外之意,就是上就完了。

要知道,賈允只不過是司馬昭的心腹而已,如果不是司馬昭交代了他該怎麼辦,那依照他的身份,是萬萬不敢擅自做主殺掉皇帝曹髦的。

因此還是那句話,必然是賈允受了司馬昭的授意。

在這種情況下,既然司馬昭都發出了在必要時刻可以幹掉皇帝的指令,同時成濟也得到了賈允的確認,自然就沒有了行動上的思想障礙。

而剩下的,那就是趕緊動手,然後奪得先機,成爲此次行動中的大功臣,然後論功行賞,升官加爵,走上人生巔峯。

至於殺了皇帝會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惡果,成濟一是沒想到,二是也想不到。

爲啥這麼說呢?很簡單,當時司馬家族在曹魏隻手遮天已經成爲人人皆知的事實,司馬昭是朝堂上最大的權臣同樣也是人人知曉。

既然如此,成濟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在他看來,這天下幾乎已經是他的主子司馬家族的了,曹魏的皇帝只不過是在苟延殘喘而已,殺了也就殺了,就跟殺個阿貓阿狗沒啥區別。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第7張

至於說之前沒有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殺皇帝,這麼做必然會有惡劣影響之類的事情,不好意思,依照成濟的智商,他考慮不到這種層面。

他只知道,只要殺了眼前這個小年輕,那麼榮華富貴就會滾滾而來。

所以,機不可失,再不動手別人就搶佔先機了,況且還得到了賈允賈大人的確認,沒別的,一個字,殺。

所謂利令智昏,當時的成濟就是最好的寫照,什麼皇帝,什麼倫理綱常,全都不是他考慮的,他只想到的是,如何快速完成任務。

被這樣一個蠢貨殺死,曹髦真是不值。

除了利令智昏這個因素之外,當時成濟敢毫不猶豫的弒殺曹髦,他的另一個想法就是,“士爲知己者死”。

司馬家族,很早就有養死士的傳統。

當初,高平陵之變,正是靠着司馬師陰養的三千死士,在關鍵時刻控制了洛陽,並最終決定了局勢的走向。

初,帝(指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衆莫知所出也。---《晉書》

至於說司馬家族是如何在戒備森嚴的洛陽城內,養了三千死士而不被發覺,這裏面的學問,那可就大了去了。

正如《晉書》中記載的一樣,這些死士,平日裏並非集中在一處,而是“散落人間”。

也就是說,死士們在平時,並非以死士的身份而示人,有可能是街邊的小販,也有可能是軍隊裏的某個兵卒,總之就是平時的身份十分普通。

而他們之所以願意爲司馬家族出生入死,基本可以斷定的是,司馬家族有恩於他們。

比如說,某個士兵在陣亡後,留下了遺孤無人撫養,而司馬家族就開始接手,不僅對其撫養,還會教他練習武藝之類,總之就是讓遺孤活了下來。

等到遺孤長大成人後,再安排其未來的出路,比如編入軍隊,給與晉升,或者是給其一部分本錢,做個小生意之類。

這麼一來,這些士兵的遺孤,必然會對司馬家族感恩戴德,畢竟,自己的命都是司馬家族給的,因此,肯定會願意爲其肝腦塗地。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第8張

有人也許會說,哪裏會有這麼多的遺孤?就算有,司馬家族又是如何找到的?

這一點絲毫不是問題,一來,當時戰爭不斷,戰死的士兵不計其數,所以,遺孤自然也不在少數。

二來,司馬師曾擔任過中護軍一職,而中護軍恰恰在當時是軍隊裏的高級官員,所以利用職權,得到點陣亡士兵的名單和資料,根本就不叫事兒。

所以,司馬師養的三千死士,基本上就是這麼來的。

既然有養死士的經驗,以及也嘗過死士給他們帶來的甜頭,所以想必,司馬家族會把這個發揚光大,也就是繼續下去。

而殺死曹髦的成濟,在當時的職務,則爲太子舍人,他的哥哥成倅,則爲騎督。

雖說沒有證據表明,這兄弟二人是司馬家的死士,但有一點能肯定的是,他們身受司馬家的厚恩,才得以出任軍中官職。

換句話說,就是司馬家族對這兄弟二人還算不錯。

所以在關鍵時刻,隨着賈允的一聲“司馬公畜養汝等,正爲今日”,讓成濟想到了司馬家族對自己的好,於是,熱血當即涌上心頭。

什麼皇帝,都沒有司馬昭大人對我好,既然司馬昭大人想要你死,那就拿命來吧。

個人認爲,這就是成濟在動手之前,最真實的想法之一,不爲別的,就是爲報司馬家族對他的恩情。

至於殺了皇帝的後果,在當時的成濟看來,有司馬昭大人在後面兜着,完全就不用擔心。

就這樣,一心想除掉司馬昭的曹髦,死在了這麼一個小人物的手裏。

但讓“兇手”成濟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個舉動,也給自己的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原本,估計成濟認爲,殺了曹髦,榮華富貴肯定要有,人身安全也不會有問題。

但誰知道,由於曹髦的死,引起了朝臣們的強烈憤慨,哪怕是司馬昭極力安撫都無濟於事,畢竟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殺皇帝呢。

無奈之下,司馬昭只能找“替罪羊”,試圖把這件事這平息下去。

成濟爲什麼敢在大街上刺殺皇帝?司馬氏對他做了什麼? 第9張

但找誰呢?賈允肯定是不行的,司馬昭也捨不得把他推出去,因此找來找去,只能把所有的責任,全都推給了動手者成濟,稱成濟是“妄入陣間,以致大變”,因此“其罪當誅”。

不得不說,司馬昭甩的一手好鍋。

而在得知自己被定了罪之後,成濟和他的哥哥成倅,那可是相當不服氣,畢竟當初爲何動手人皆盡知,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司馬昭居然把罪責都甩給他們了。

所以,氣憤的二人光着身子爬上房頂,大罵司馬昭,但罵也無濟於事啊,而最終,司馬昭一聲令下,成濟兄弟二人被射成了刺蝟。

不僅是二人被射殺,其三族之人,也被一一誅殺。

這個結果,恐怕成濟做夢也不會想到,他的一個舉動,爲自己,爲家人卻帶來了滅頂之災,而如果當初他要知道司馬昭是這副德行的話,估計,說一千道一萬,都不會對曹髦動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