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王翦父子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王翦,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由王翦父子滅掉的諸侯國有五個,其中王翦直接指揮滅掉了趙國燕國楚國,他的兒子王賁指揮滅掉了魏國齊國。可以說,秦始皇的天下,是由王翦父子打下來的。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遊東方,在琅琊勒石記功,王翦名列功臣榜第一名。王翦是一個善於審時度勢的人,因此他的家族沒有像白起、李斯那樣,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公元前278年,王翦出生於秦國頻陽縣東鄉(今陝西富平縣美原鎮千口村)。王家並非當地的名門望族,也不是士大夫家庭,而是依靠軍功起家的地主家庭,比一般的農戶富有,但又遠遠不及秦國的那些老士族。

公元前241年,韓國、趙國、魏國、燕國和楚國五國合縱攻打秦國,公推楚國爲首領,拜楚國春申君黃歇爲上將軍,率領五國聯軍,殺向秦國的函谷關。

秦國派出王翦等五員大將各自領兵五萬,分頭迎擊五國聯軍。王翦認爲應該先滅掉爲首的楚軍,使得五國聯軍羣龍無首而自行潰散。於是王翦祕密傳令,讓秦軍做好夜戰的準備,利用夜間,發動突然襲擊。王翦的計劃被楚國的奸細獲知,並報給了春申君。

春申君聞訊後,大驚失色,顧不上通知其他四國的軍隊,便連夜率領楚軍撤退。其他四國軍隊聽說楚軍已逃,也無心作戰。此時秦軍的五路人馬合爲一體,衝向聯軍,四國軍隊不戰自逃。經由此戰,王翦開始在秦國嶄露頭角。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2張

嬴政成爲秦王之路,並不那麼平坦,幼年時和母親趙姬在趙國做人質,受盡屈辱;回到秦國之後,因爲母親是歌姬出身,身份卑微,嬴政又受盡了歧視;好不容易登上王位,又因年幼,大權掌握在丞相呂不韋手中。

公元前239年,也就是嬴政親政的前一年,這位少年秦王躍躍欲試。然而,呂不韋卻不想放權,費盡心思阻撓秦王親政。

長信侯嫪毐依仗着自己和趙太后的關係,四處培植親信,甚至企圖謀害秦王嬴政,以扶持自己的兒子上位。此時的秦王宮內外,殺機暗伏,嬴政這個王位並不好坐。也是在這一年,嬴政任命自己的弟弟長安君成蟜爲主將,發兵攻趙國。

然而成蟜在副將樊於期的唆使下,臨陣倒戈,舉兵反叛。這種陣前叛變的行爲對秦國影響巨大,甚至可能招來滅國的危險。危急之下,嬴政派王翦前去平叛。

關於王翦平叛的過程,有兩種說法。一是王翦率領十萬人馬,但是沒有發兵攻打,而是派出說客帶着勸降書信前去見成蟜,書信的內容恩威並施,有情有理。最終,成蟜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同意歸降。

另一種說法是王翦帶兵很快平叛,成蟜逃往趙國,並客居於趙。不管怎樣,王翦不負衆望,順利平叛。至此,王翦開始崛起。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3張

公元前238年,長信侯嫪毐發動“蘄年宮之變”,被早有準備的秦王嬴政平定,並清洗了長信侯在咸陽的勢力。此時手握兵權的王翦,先是派兵護送嬴政加冠,同時又鎮守咸陽防備呂不韋。

“蘄年宮之變”事件牽扯出了呂不韋,秦王嬴政一怒之下免去呂不韋丞相之職。王翦向秦王嬴政建議,殺掉呂不韋以絕後患,不能讓其有任何的生機。嬴政在權衡利弊之後,下令將呂不韋賜死。也正是因爲這次的捨身勸諫,讓秦王嬴政更加信任王翦。

剷除嫪毐和呂不韋之後,秦王嬴政正式親政,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爭開始了。嬴政採納謀臣尉繚、李斯的建議,用大量的錢財收買東方六國的重臣,破壞六國合縱,在軍事上實行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方略。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內史騰攻打韓國,俘虜了韓王安,韓國滅亡。至此,拉開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序幕,前後持續了15年。在這期間,除了最先滅亡韓國王翦父子沒有參與外,其他五國,要麼爲王翦帶兵所滅,要麼爲其子王賁攻克而亡。

公元前251年,長平之戰九年後,燕國眼見趙國的國力久久不能恢復,於是趁機派60萬大軍大舉攻趙。與燕國對陣的趙國名將廉頗,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廉頗率領的13萬趙國殘兵,不僅阻擋了燕軍的侵犯,還在反擊的過程中,一度圍攻了燕國的國都薊城(今北京城西南)。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4張

此戰趙國雖勝,但也耗盡了最後的國力。燕國作爲戰敗國,更是割五城求和。兩國雖然取得了暫時的和平,但也因此結下了樑子。

公元前236年,在秦國間諜的挑撥下,燕趙兩國再起干戈。秦王嬴政眼見時機到來,便以王翦爲主將,以抗趙援燕爲藉口,正式發動消滅趙國之戰。

王翦出奇兵一舉拿下閼與(今山西和順縣)、橑陽(今山西左權縣)、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和安陽等9個城邑。至此,趙國都城邯鄲直接暴露在秦軍兵鋒之下。

但是秦軍的進展並不順利,秦、趙之間多次交戰,互有勝負。與秦軍對陣的是趙國威震匈奴的名將李牧,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數敗秦軍,殺秦將桓齮。隨後,兩國在對峙中罷兵。

公元前229年,秦國加大兵力,再次攻打趙國。王翦率領秦軍從上黨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西北),楊端和率領秦軍從河內進圍邯鄲,羌瘣領兵助戰。秦軍合計達數十萬人。趙國派出李牧、司馬尚迎戰秦軍。

王翦對李牧的威名早有所聞,知道強攻行不通,只能智取。於是王翦花重金買通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其在趙王面前離間說李牧和司馬尚想聯合秦軍反趙,以便取得秦國更多的封賞。

趙王因此對李牧和司馬尚產生了懷疑,於是重新以趙蔥、顏聚爲將,取代了李牧和司馬尚。李牧因不接受趙王的安排,遂被殺,司馬尚也被廢黜。

李牧死後,王翦在戰場上勢如破竹,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隨後,王翦又打敗趙將顏聚,攻克趙都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王的哥哥公子嘉率數百人逃奔到了代郡,自立爲代王,依附於燕國,並與燕軍聯合,屯兵於上谷郡(今河北懷來縣)。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5張

王翦則兵臨易水,駐軍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形成攻燕之勢。燕國招降趙國餘孽,成了秦國滅燕的藉口之一。

公元前227年,追擊代王嘉的秦軍逼近燕國邊境,引發了燕國太子丹的擔心。爲了阻止秦軍攻打燕國,燕太子丹派壯士荊軻以獻圖爲名前往咸陽行刺秦王。最終行刺失敗,荊軻被殺。此事惹怒秦王,成爲了秦國滅燕的又一個藉口。

秦王嬴政派王翦、辛勝發動滅燕之戰,易水一戰,秦軍剿滅燕代聯軍。次年,王翦乘勝進擊,大敗燕太子軍,攻克燕都薊城,迫使燕王殺太子丹獻於秦。

隨後,燕王退守遼東以自保。與此同時,王翦之子王賁在南部攻打楚國也是捷報頻傳,接連攻下楚國十餘城。

公元前225年,秦國同時開闢了兩個戰場。在東部戰場,嬴政以王賁爲主將,率軍北上,攻打魏國。王賁率秦軍圍困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挖大溝引黃河之水灌大梁城,此戰歷時三個月,大梁城被水泡塌,城盡毀。最終,魏王假獻城投降,魏國滅亡。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6張

對於秦國來說,南征伐楚之戰是主戰場,楚國不同於燕、趙等中原國家,楚國南方領地廣闊,人口衆多,兵源充足。因此,秦王嬴政在選擇主將方面特別慎重。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召集羣臣,商議滅楚大計。在嬴政的心中,已經有了兩個主將人選,一個是青年將領李信,一個是老將王翦。

嬴政先是問李信攻打楚國需要多少人馬,李信回答不超過20萬人就可以拿下楚國;嬴政又問王翦同樣的問題,王翦回答非60萬人不可。

當時,嬴政準備的兵力尚不足60萬,便感嘆“王將軍老矣”,於是選擇李信爲主將,領兵20萬滅楚。王翦因嬴政不採納其主張,便稱病回了頻陽老家。

李信率領20萬秦軍一開始還算順利,但是隨着戰線的擴大,兵力不足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再加上與之對陣的楚國名將項燕指揮得當,奇襲秦軍,連斬七員秦國大將,大敗李信。

嬴政聞訊大怒,深感自己用人不當,便立即前往頻陽,禮賢下士,當面向王翦致歉,並請他出山。王翦一開始堅辭不就。但是在嬴政的一再堅持下,王翦提出非60萬兵力不可的條件,嬴政滿口答應。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7張

隨後,嬴政盡徵國內士兵60萬,並親自在灞上爲王翦的出征大軍送行。60萬軍隊幾乎是秦國的傾國之兵,將如此大軍交給王翦來統領,整個秦國已經空虛,嬴政自然會不放心。

嬴政對王翦有所擔心,王翦也擔心嬴政的猜忌。爲了消除嬴政的猜忌之心,王翦選擇了自污其名。

王翦是一個既聰明,又看透人性的人。是人都會有慾望,有的人貪錢財,有的人貪權,貪圖錢財的人,往往不會再去貪圖權力。

出征前,王翦多次請求嬴政賜給自己許多良田和宅院。他的部將認爲他向秦王要的東西太多,王翦告訴部將,如今秦國幾乎所有的軍隊都掌控在自己手中,而秦王粗暴且喜怒無常,他肯定不會放心。自己之所以一再向秦王請賜田宅池苑,也是讓秦王知道自己只盡考慮這些小事,別無他圖。如此一來,秦王便不會懷疑自己會背叛。

對於錢財,嬴政並不計較,他計較的是權力,只要王翦表明了不貪戀權力的意圖,嬴政的猜忌之心應該會消除,同時王翦也達到了自已的目的,所以王翦能夠善終。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8張

王翦汲取了李信失敗的教訓,採取堅壁疲敵的戰術,在淮陽至平輿一線就地爲營,築起軍壘,堅壁而守。

楚國主將項燕原本想以逸待勞,伺機而動。但是楚王並不懂軍事兵法,多次派人逼迫項燕主動出戰。無奈之下,項燕只好率領楚軍行進至秦軍陣前。

兩軍對峙,楚軍多次挑戰,但秦軍整天窩在防禦工事裏,飽食善養,對楚軍的叫陣毫不理睬。時間一長,楚軍糧草不濟,加上軍心疲憊鬆懈,項燕便拔營向東撤退。就在楚軍拔營之際,王翦抓住戰機,趁勢窮追猛打。慌亂中,楚軍兵敗如山倒,主力被全殲。

秦軍一路追擊楚軍殘部,在蘄(今安徽宿縣東南蘄縣集)大敗楚軍,項燕自殺,楚軍潰不成軍。王翦率領秦軍一鼓作氣橫掃楚國許多城邑。

公元前223年,秦軍攻下楚國的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負芻。次年,王翦再次南下,渡過長江,征服百越,楚國徹底滅亡。就在王翦滅楚的同時,他的兒子王賁指揮的北方戰場也是戰果輝煌。

王賁在滅魏之後,於公元前222年率軍遠征遼東,徹底消滅了燕國的殘餘勢力,俘虜了燕王喜,燕國從此走進歷史。

在回師的途中,王賁又順勢攻滅了趙國僅存的代郡,俘虜了自稱代王的趙公子嘉,趙國徹底不復存在。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9張

王翦滅楚之後,急流勇退,徹底告老還鄉,剩下的齊國和一些小國,交給他的兒子王賁去攻打。

公元前221年,王賁受命攻打六國中僅存的齊國。經過一番周密的準備之後,王賁率領秦軍從燕國南部攻入齊國境內,齊軍很快就土崩瓦解。

不久之後,秦軍攻佔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齊王建率衆守衛王宮,王賁以給齊王建500裏封地爲條件,誘使其率衆投降,齊國滅亡。

王翦父子助嬴政平定天下,統一六國,功高蓋世。嬴政稱帝后,並沒有忘記王翦父子的功績,破例封王翦爲武城侯,封王賁爲通武侯。王賁的最後一次出場是在秦始皇東巡時,之後毫無蹤跡。

王賁應該是回到了家鄉頻陽,和父親王翦一樣過起了隱居生活。同時把公職交給了兒子王離,讓其和蒙恬一起去築長城打匈奴。

秦末天下大亂,在鉅鹿之戰中,王離帶着邊關的秦軍回撤,敗給了項羽。王離最終的結局,史籍中沒有任何記載。有觀點認爲項羽坑殺20萬秦降卒時,一併將王離坑殺了。我更願意相信,王離和他的父親、祖父一樣,回到故鄉,過起了隱居生活。

歐陽修在編纂《新唐書》時,鑑於南北朝時期流行的郡望風俗,將當時叱吒風雲的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之先祖追認爲王翦,並且將王翦的先祖追認爲東周周靈王的兒子太子晉。如此一來,王翦就有了高貴的血統,從而論證南北朝王氏自古以來就是血統高貴。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10張

然而,沒有任何史籍記載能證明王翦和周靈王的太子晉以及後來的太原王氏、琅琊王氏的關係,歐陽修的觀點有點牽強附會。

歐陽修所處的北宋距戰國時代跨度已經千餘年,歐陽修可能是出於找名人作爲祖先的傳統習慣,找了一個歷史上較早的王姓名人王翦充當王氏的先祖。但是王翦的來歷又不明,於是又給王翦再找一個名人依附一下,最後選擇了東周王室的太子晉。

越王勾踐通過臥薪嚐膽,功成名就之後,賜死文種,逼走范蠡。從此,中國歷史上就有了評價君主過河拆橋的千古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歷史上一些善於權術的君王,在政權穩定之後,便大開殺戒,將和自己一起打天下、共患難的臣屬殺的殺,貶的貶,流放的流放,以確保政權的順利傳承。

當然,歷史上也不乏權臣纂位的案例,比如三家分晉,田齊代替姜齊,王莽篡漢,曹丕篡漢等等。自從有了國家,權力的鬥爭就從未停止過。君王爲了防止權臣纂位,往往會對權力過大的權臣採取一些政治手段進行打擊。

君王與功臣之間的關係,歷來就很複雜。功高震主,一旦處理不當,便會招來殺身之禍。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以法家治國,輕易不會亂殺功臣。

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父子功不可沒 他們後面爲何銷聲匿跡了 第11張

秦昭襄王逼死白起,是因爲白起心思過於單純,不但功高震主,還使得秦國相邦範睢嫉妒,結果被誣陷致死。

王翦時期秦國的相邦是李斯,其心胸相對於範睢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王翦家族最終得以善終,就是因爲王翦對政治較爲敏感,也較爲關心,他深刻地明白自己的功勞和秦王政剛愎自用的心思。

李斯弄死了韓非,但是並沒有對王翦下手。因爲王翦平時表現出一副只在乎利益的態度,在李斯看來,這樣的王翦在政治上掀不起風浪,嬴政也覺得王翦不是一個貪戀權力的人。所以,到了秦二世時代,王翦的後人仍是國之棟樑,而李斯卻成了第一個祭旗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