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人?史籍文獻出現了哪些說法?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人?史籍文獻出現了哪些說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期的五個諸侯之長,彼時周王室已經衰微,無力有效控制天下諸侯,於是諸侯間相互攻伐,其中一些強國通過爭霸戰爭,被各路諸侯奉爲霸主,有的甚至被周天子所承認,這便是“春秋五霸”。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人?史籍文獻出現了哪些說法?

不過,關於“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位,目前卻始終沒有定論,史籍文獻先後出現了以下八種不同的說法。

1、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2、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3、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4、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5、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6、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7、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鮚崎亭集外編》

8、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墨子·所染》

如上,除了齊桓公、晉文公得到全票通過之外,關於其他幾位被提名的君主是否可以被稱爲霸主,卻始終有爭論。

公認的三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關於“春秋五霸”,目前共有八個史籍文獻有記載,其中齊桓公和晉文公的霸主地位沒有任何爭議,得到全票支持,楚莊王則得到除《漢書注》和《鮚崎亭集外編》之外的六票,也算是高票當選了。

1、齊桓公姜小白:尊王攘夷。齊襄公晚年發生內亂,在外避難的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的爭奪中勝出,成爲齊國國君。

此後,齊桓公任用管仲爲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使得齊國國力日強,後與齊、宋、陳、蔡、邾五國會盟,首開以諸侯身份主持天下會盟記錄,使得齊桓公在諸侯中的威望不斷升高,並先後攻滅譚國、遂國。與此同時,齊桓公還採用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團結其他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

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因齊桓公曾經帶頭支持周襄王繼承天子之位,因此在齊桓公與諸侯各國在古葵丘會盟時,周襄王也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等於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人?史籍文獻出現了哪些說法? 第2張

2、晉文公姬重耳:敗楚稱霸。晉獻公時發生“驪姬之亂”,公子重耳被迫在外流亡近二十年,後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才得以返回晉國殺晉懷公成爲國君。

在位期間,晉文公對內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則堅持與秦國盟好,在後方穩固的情況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並在“城濮之戰”中退避三舍擊敗楚國。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晉文公向周天子獻俘,周襄王則命王子虎任命晉文公爲諸侯首領,並寫了《晉文侯命》,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於是成爲第二位被天子承認的霸主,晉國則由此開啓了長達百年的霸業。

3、楚莊王熊旅:問鼎中原。楚莊王是楚穆王之子,其即位時尚不足20歲,彼時國內矛盾重重,又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叛亂,於是楚莊王以靜制動,表面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直到三年後才展現出明主氣相,這便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了。

楚莊王先平內亂,後滅庸國,後趁晉靈公在位期間國勢衰微之際,北上與晉國爭霸,先是六次伐鄭迫使鄭國臣服,後又在“邲之戰”大敗晉軍,又攻宋並使其與楚媾和,使得中原各國紛紛背晉向楚。而在與晉國爭霸的過程中,楚莊王曾借伐陸渾之戎之名,率大軍直抵東周洛陽南郊,向周定王問“鼎之輕重”,這便是“問鼎中原”了。

楚莊王在位期間,“並國二十六,益地三千里”,使得楚國國力大增。“邲之戰”後,楚莊王爲安撫列國君主,築高臺而邀請列國國君相聚,衆諸侯於是推莊王爲盟主,此後"遠者來朝,近者入賓",楚莊王威望日重,楚國霸業遂成。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人?史籍文獻出現了哪些說法? 第3張

如上,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三位諸侯國君的霸主之位,要麼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要麼得到了大量諸侯的承認,相較於其他幾位霸主而言,算是名正言順的霸主。

其他幾位霸主:秦穆公、宋襄公、鄭莊公、越王勾踐等

相較於以上三位來說,其餘被列入“春秋五霸”的君主,卻或多或少都有些缺憾,或者自身實力不濟,或者稱霸於一隅而非天下,因而史籍文獻對於是否將他們納入“霸主”,多少有些爭議。

1、秦穆公嬴任好:獨霸西戎但難入中原。秦穆公其實在“春秋五霸”的評選中,也獲得了除《荀子》、《崎亭集外編》和《墨子》之外的五票,按理來說也算是高票了,然而由於秦國勢力始終沒能深入中原,因而是否爲霸主始終有爭議。

秦穆公在位期間,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爲謀臣,擊敗晉國,俘虜晉惠公,滅樑國、芮國、滑國,“秦晉聯盟”崩潰後,秦穆公本欲向東稱霸中原,但卻先後在“崤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兩次敗於晉國,東出之路被晉國截斷,秦穆公只得向西發展,先後攻滅西戎所建立的12國(另說20國),開闢國土千餘里。因功,周襄王時任命秦穆公爲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人?史籍文獻出現了哪些說法? 第4張

2、鄭莊公鄭寤生:屢敗小國但難稱霸主。鄭莊公是《辭通》所承認的霸主,實際上鄭莊公也的確算是極有作爲。

鄭莊公即位後,先是用計平定了胞弟共叔段之亂,穩固內部統治,之後與齊魯結盟假命伐宋,由於鄭國勢大,周天子企圖分解鄭莊公權利造成鄭莊公不滿,而後發生周鄭交惡。此後,鄭莊公先是在“繻葛之戰”中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又擊敗宋、陳、蔡、衛、魯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着鄭國東征西討。

不過,鄭莊公雖然在中原諸侯中一度稱霸,但更多隻是被稱爲“春秋小霸”,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鄭國始終沒有與當時的大國交手。

3、宋襄公宋茲甫:尊重大義但戰績糟糕。宋襄公的確是個極爲重視春秋大義的君主,在其父宋桓公病重時,本應由茲甫即位,但他卻要求將太子之位讓給庶兄目夷,但目夷認爲茲甫更爲賢明,因而堅辭不受,甚至逃到了衛國,宋襄公這才即位。

早在“葵丘之會”時,宋襄公便答應了齊桓公照顧太子昭的囑託,因而當齊桓公去世、齊國發生內亂,太子昭逃到宋國之後,宋襄公便聯合衛國、曹國和邾國殺入齊國,擁立太子昭即位,並幫助其平定內亂,此事使得宋襄公聲名鵲起。宋襄公也算是雄心勃勃,他本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然而僅受到衛、邾、曹、滑等效果支持,受到齊、楚、陳、蔡、楚、鄭等國反對,又在“泓水之戰”中慘敗於楚國,最終傷重而死。

雖然《史記索隱》和《漢書注》皆將宋襄公納入“五霸”,奈何因爲其糟糕的戰績,加上宋國薄弱的國力,因而始終受到質疑。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人?史籍文獻出現了哪些說法? 第5張

4、吳王闔閭:戰敗楚國卻敗於越國。吳王闔閭是被《白虎通》、《墨子》和《荀子》所認可的霸主,吳國在此期間雖然戰敗楚國,但其只能於江淮地區稱霸而根本無力爭霸中原。

吳王闔閭奪取吳王之位後,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爲相,以齊人孫武爲將軍,使國勢日益強盛。之後,吳國採取分兵輪番擊楚之策,頻頻攻楚於江淮之間大別山以東地區,使楚疲於奔命,更是在“柏舉之戰”中大敗楚軍,攻克楚都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後來又奪取楚國番邑,迫使楚國遷都於鄀。

戰敗楚國後,吳國的確一度威震華夏,但吳王闔閭卻在攻打越國時慘遭戰敗,吳王闔閭也被斬落腳拇指,結果最終因傷而死。

5、越王勾踐:東南稱雄但難入中原。越王勾踐是五霸的又一個熱門人選,其受到《四子講德論》、《墨子》和《荀子》所認可,越國在吞併吳國後的確國勢大漲,但卻只能於東南稱霸,在齊國和楚國夾擊下,很難稱霸於中原。

越王勾踐在位期間,雖然擊敗了吳王闔閭,但旋即又敗於吳王夫差,最終被迫向吳國求和,忍受“臥薪嚐膽”之苦,三年後才被釋放回越國。之後,勾踐重用范蠡、文種,使得越國國力恢復,又獻西施擾亂吳國朝政,最終大敗吳國,攻破吳國都城,迫使夫差自盡。

吞併吳國後,越國國力大漲,進而與齊、宋、晉、魯等諸侯會於徐州。越王勾踐也曾想北上稱霸中原,但卻遭到文種反對,勾踐最終賜死文種,而越國在齊國和楚國的夾擊下,也始終沒能稱霸於中原。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人?史籍文獻出現了哪些說法? 第6張

除了以上幾位之外,《漢書注》提到了吳王夫差,《鮚崎亭集外編》則提到了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然而他們相較於以上幾位,無論是成就還是霸業,可謂相差甚遠,個人認爲更加算不上霸主。

綜上所述,關於“春秋五霸”到底應該是哪五位,除了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之外,其餘幾位多少都有些名不副實的意味,至於剩餘的兩個名額到底給誰,始終難有定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