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三大狀中 軍令狀,投名狀和生死狀誰的約束度更高

在古代三大狀中 軍令狀,投名狀和生死狀誰的約束度更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投名狀”“生死狀”“軍令狀”,古代3大狀,哪個約束度更高?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現實生活中,尤其是職場,爲了表決心或信心,常常會看到立“軍令狀”的場景。其實與古代的軍令狀比起來,現在的操作算是弱爆了。在古代軍令狀完不成,可是要提頭來見的。

那麼,“軍令狀”“投名狀”“生死狀”,古代3大狀哪個更要人命呢?又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和運用的呢?今天,作者詳細爲大家解答一下!

在古代三大狀中 軍令狀,投名狀和生死狀誰的約束度更高

投名狀

談及投名狀,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林沖上梁山,白衣秀士王倫百般刁難,最後讓林沖下山殺一個人立了投名狀,纔可以入夥。這裏的投名狀,就是“殺一個人”,表決心。

另外,還有2007年陳可辛導演執導的影視劇《投名狀》,李連杰、金城武等明星參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視劇裏的“投名狀”,則是兄弟結義,各殺一個外人,斷絕後路,以示忠誠!從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的皆可殺!這裏的投名狀,不過是兄弟們同死而已。  由此可見,古代的投名狀就是用來約束個人的忠心,以達到增強團體的凝聚力而已。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投名狀這個東西的本身出發點就是帶有強烈反社會的傾向。所謂的納投名狀也不過是強盜惡霸加入山頭的一紙文書,通俗來看就是開出這個條件的唯一目標就是讓納狀的人與約束方變成一條繩上的螞蚱,當事情敗露後誰都跑不了。

投名狀的產生,也是不同時期的歷史產物之一。這一片寫在紙上的約束,很多時候對武人來講並沒有太大的壓力,很多時候對於老百姓而言,卻會帶來很多無辜。

在古代三大狀中 軍令狀,投名狀和生死狀誰的約束度更高 第2張

生死狀

在影視劇裏,常常會看到高手比武之際,常常會簽約“生死狀”。尤其是民國時期,面對外國列強入侵,衆多愛國武學人士常常會和西方武者比武,民族英雄霍元甲就是其中代表。

與投名狀相比,生死狀這個東西卻是雙方均經過慎重思考後簽約的,一旦簽下就是白紙黑字的合約,再無更改的可能。這個契約主要的作用就是充分表現該項目的危險,顧及生命,所立的生死狀,也可以看作是一個事後的免責聲明。

影視劇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橋段,其中的臺詞也充分說明了生死狀的價值,有道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簽了名字,上了擂臺也到了拳腳無眼的時刻,是生是死只能憑本事說話。

軍令狀

如果說投名狀是土匪惡霸的一種文化,生死狀是武林好漢的拳術發揚,那麼軍令狀就可以算作是其中最爲正面的契約精神。

軍令狀,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文化,其起源和軍隊行軍作戰有着密切的關係,其目的是爲了加強指揮官的責任感,確保戰鬥的勝利。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立軍令狀是有極大風險的,因爲軍中無戲言,立下軍令狀,白紙黑字,那是要兌現的

《三國演義》第49回:"雲長曰:'願依軍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書。'雲長便與了軍令狀。"

三國演義裏,有很多立軍令狀的場景。其中關於華容道立軍令狀,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軍令狀最是給人印象深刻。軍令狀,可以說是一種責任擔保書,有軍法約束,相對嚴厲。

在古代三大狀中 軍令狀,投名狀和生死狀誰的約束度更高 第3張

但是,要說到“投名狀”“生死狀”“軍令狀”,哪個狀更要人命,作者之見“生死狀”更膽寒。因爲生死狀是生死之搏鬥,刀劍無眼,一不留神就會喪了性命。且生死狀一般雙方都是死對頭,必須分下高下,但凡簽約,一般生還的可能性都很小。

其次是“軍令狀”,因有軍法約束,還是很正規的。但也有徇情的一面,比如關於華容道放走曹操,在衆人求情之下,諸葛亮也沒有追究。最次的是“投名狀”,投名狀更可能像小混混擺架子一樣,投機和花招大於實際內容,只表決心,不談生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