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良去世之後,他的子孫結局如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張良去世之後,他的子孫其實也受到了一些政治風波的影響。在他兒子那一代,張良留下的爵位和富貴,其實就已經丟的差不多了。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如果按照正常的劇本發展,這樣的張良,從他兒子孫子那一代開始,後面就應該絕後了,後來歷史上也根本不可能再有張家的傳說。但問題是,張良生前給張家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從來也不是什麼榮華富貴,而是一種精神。

正是靠着這種精神,後來張家在修道方面,特別有建樹。所以到了西漢中後期的時候,張家又再度興起,再次有人身居高位。而到了東漢時期,張家的第八代傳人裏面,終於出了一個超級牛人,這個人,就是龍虎山天師府的初代天師,張道陵!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從張道陵開始,此後天師府歷代天師,都是張家的嫡系子孫。一直到現代,天師的職位已經傳了六十多代人,依然還是張良的嫡系子孫。

想要更好的理解張良家族的歷史,我們還是得從張良去世之前開始說起。

當年楚漢戰爭的時候,張良作爲劉邦身邊最得力的謀士,爲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同時,和其他漢朝開國功臣相比,張良有一個本質上不同。

其他人拼命,可能是爲了榮華富貴,也可能是自己活不下去了,想要爭一份好前程。也有個別特殊人物,可能真的就是單純爲了自己的理想。

但是張良確實和他們不一樣。

張良是爲了復仇。

張良他們家,原本是戰國七雄韓國的高層貴族。張良他爹和他爺爺,當年都是做過韓國丞相的人物。所以張良他們家,從來就沒缺過錢。對於張良來說,所謂的金錢和權力,原本對他而言,都是唾手可得的。

但後來,原本這些屬於張良的東西,都被另外一個人給奪走了。這個人,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在位期間,直接滅了韓國,掃平了整個中原。而韓國被滅之後,張良他們家自然一下子就衰落了。除了還了一些錢之外,原本的爵位和榮耀,全都被一擼到底。據後世史學家分析,韓國滅亡的時候,張良應該也就只有十幾歲,甚至可能只有幾歲而已。

所以,我們如果帶入一下張良的視角,我們就能明白,張良到底有多恨秦始皇了。原本高高在上的貴族,幼年時期一直無憂無慮,某一天忽然家裏所有的財產都被充公了,家人也都被直接流放,或者直接幹掉。這樣的張良,長大之後對秦朝的仇恨程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韓國被滅之後,張良直接散盡家財,只求刺殺秦始皇。秦朝如日中天的時候,張良就敢帶着人,在秦始皇出巡的路上刺殺秦始皇。等到秦始皇去世之後,張良第一時間就開始召集人手,反抗秦朝的統治。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至於說後來張良追隨劉邦,建立漢朝,那就只能說是造化弄人了。原本秦朝被滅之後,在張良的努力下,韓國都已經復國了。項羽大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就曾經冊封了韓國。但是後來,韓國僅存的王族後裔韓成,卻直接被項羽給砍了,整個韓國的地盤,也被項羽充公了。

所以,到了楚漢戰爭期間,從張良的角度來看,張良其實同樣是在替韓國復仇。

如此,到了項羽戰敗,漢朝開國之後,這個時候的張良,忽然一下子就沒有目標了。之前幾十年的人生當中,從青年到中年到臨近晚年,張良要麼是在忙着刺殺秦始皇,要麼就是幫韓國復仇。可是如今漢朝建立了,張良已經沒有復仇的對象了。

有人可能會說:此時的張良,也可以找一個新的目標啊?比如說,重新找到韓國王族的後人,再次建立一個韓國。以張良對漢朝的貢獻和智謀,想要向劉邦爭取一個諸侯國的位置,也未必就做不到吧?

這事,張良當時其實還真做不到。而且,就算他能做到,他也不可能去做。

以張良的智力,絕對知道天下統一對老百姓的好處有多大。之前秦朝統一天下的時候,張良反抗秦朝,完全是爲了復仇。可是如今漢朝統一了天下,張良再想復興韓國,那就是單純的搞分裂了。

且不說劉邦能不能容忍他這樣做,就算能容得下,誰來做這個新的韓國國君呢?如果讓張良自己來做,張良自己肯定接受不了,因爲在他心裏,他只是一個大臣,韓王的位置永遠屬於韓國王族後裔。而如果讓韓國王族後裔來做國君,劉邦和整個漢朝都不可能接受。

所以,漢朝開國之後,張良就徹底退休了。從劉邦登基的那天開始,接下來張良基本上就放棄了所有權力,最多隻是擔任一些閒職而已。至於朝政問題,以及後來劉邦平定那些異姓諸侯王的事情,張良其實是一點都沒參與。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晚年的張良,不再過問任何朝政,史書上對他晚年的記載也是寥寥無幾。但同時,晚年的張良,卻開始沉迷於修道。大概是因爲修道這份工作,可以強身健體。所以漢朝開國之後,張良又活了十六年。直到劉邦去世,劉邦的兒子劉盈都死了,呂后開始臨朝稱制的時候,張良才壽終正寢。

當然,民間傳說當中,張良最後其實並不是死了,而是成仙了,最後成了太上老君身邊的太玄童子。在道教神話當中,太上老君的地位很高,他身邊的童子也很多,而且童子之間也有地位差別。如果按神話傳說裏的地位來說,《西遊記》裏面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應該就是張良下面的小雜役而已。

而在正史上,張良去世之後,接下來張家的遭遇,則是更加玄幻。

張良在世的時候,因爲功勞太大,得到了一個留侯的爵位。這個爵位在西漢衆多開國功臣的爵位當中,排名其實很靠後。劉邦當時也想給張良一個更好的爵位,只是張良沒有接受而已。

等到張良去世之後,張良的這個留侯爵位,自然也就傳給了他的兒子。據史書記載,張良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張不疑,次子叫張闢疆。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爵位自然要傳給長子張不疑。

而接下來,在張良去世之後最初的幾年裏,張家其實過得也是風生水起。這主要是因爲,當時漢朝掌權的,是那位太后呂雉。而呂雉對於張家,其實是很有好感的。

這種好感,主要還是源自於張良。

當初漢朝開國之後,曾經發生過一場廢儲風波。大致就是劉邦做了皇帝之後,移情別戀,喜歡上了另外一位寵妃戚夫人,而且還想把戚夫人的兒子改立爲太子。但這樣一來,作爲皇后的呂雉,就徹底不幹了,因爲當時的太子,是她的兒子劉盈。

以呂雉的性格,她可以接受劉邦不愛自己,但是卻不能接受自己兒子的位置被人奪走。

所以,當劉邦表現出想要廢太子的意思之後,呂雉就開始各種找關係。凡是和呂家有交情的開國功臣,幾乎都被呂雉拉到了劉盈這邊,成了劉盈的後援團。因爲呂家是在劉邦起兵之初,就開始幫着劉邦打天下。所以那些出身沛縣的功臣,確實也願意買呂家的賬。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5張

但即便如此,劉邦後來還是執意想要廢太子。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呂雉就想到當時已經隱退的張良了。

作爲漢初三傑之一,張良當時雖然已經隱退,但是關係和威望還在。如果能夠得到張良的支持,這對劉盈顯然是大有好處的事情。不過張良也不傻,他也不願意捲入這場風波,一直躲得遠遠的。後來還是呂雉親自求到張良這邊,差點給張良跪下,張良實在是抹不開面子,這才稍微插手了一下。

但即便這樣,當時張良也沒有直接表態,只是給呂后出了一個主意,讓呂后去請商山四皓,就是當時最有名的四位讀書人。而張良出主意之後,確實一下子就讓劉盈的位置穩住了。但同時,這樣一來,外人自然也就會覺得,張良已經站到了呂家那邊。

因爲這樁舊事,所以,之前劉盈在位的時候,以及劉盈去世之後,呂雉掌權的時候,都對張家非常器重。繼承留侯爵位的長子張不疑,接班過程當中,沒有任何風波。而次子張闢疆,後來則是被任命爲侍中。在西漢初期,侍中這個職位,基本上就等同於是皇帝的祕書,妥妥的中樞重臣。

不過,也正是因爲呂后對張家過於器重,所以等到呂后去世,呂家倒臺之後,張家的麻煩就來了。

呂雉去世之後,整個呂家都被功臣集團清算倒臺,然後大家一起擁立了漢文帝。而到了漢文帝掌權之後,對於張家的態度,就比較曖昧了。雖說張家主觀上並沒有多做什麼,但是之前張家站隊呂家那邊,這是事實。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6張

所以,到了漢文帝在位期間,張家的麻煩就來了。

據史書記載,到了漢文帝時期,張良的長子張不疑,因爲參與了一場謀殺案,直接被剝奪了所有爵位,判了死刑。最後還是張家傾家蕩產,把所有家當都拿出來捐給了國家,給張不疑贖命,這才保住了張不疑的性命。

有意思的是,對於張不疑參與的這場謀殺案的細節,史書上則是完全沒有任何詳細記載。我們只知道,這場謀殺案是針對楚國的舊貴族。而後來張不疑被判處死刑的原因,則是所謂的‘大不敬’之罪。

因爲缺少足夠的史料記載,我們也不好說,這裏面到底有沒有什麼貓膩。不過顯然,自此之後,張良留下的這個留侯爵位,就算是徹底沒了。張家的家產,也被徹底充公。至於張不疑本人,雖然保住了性命,但自此之後,權勢和財富全都沒了,只能做一個普通的守城更夫,以此來生活。

相比之下,張良的次子張闢疆,那就更倒黴了。因爲之前在呂后時代,張闢疆曾經擔任過侍中,算是呂家權力集團的核心人物。所以到了呂家被清算之後,張闢疆直接就逃走了,然後就此隱居了起來。

因爲那場呂氏之亂,張家從第二代人開始,其實就已經徹底衰落了。張良留下來的爵位和家產,都被敗的乾乾淨淨。但是在這之後,張良留給張家的那種精神,以及張家淵博的家學,卻開始發揮作用了。

長子張不疑,雖然丟掉了所有的爵位和財富,但是自身的學識還在。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很有心得的。再加上張良在世的時候,也結下了不少善緣,很多當時僅存的西漢開國功臣,也依然還對張家抱有好感。

所以,張不疑的兒子張典,後來依然可以順利入仕,最後更是成了清河郡的太守。從張典這一代開始,接下來的幾代張家人,雖然沒有恢復往日的榮光,但是生活的其實還算不錯。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7張

而到了西漢中後期,漢宣帝劉詢在位的時候。因爲種種原因,漢宣帝當時發起了一場恢復漢初開國功臣權益的行動,當時張家也在漢宣帝的名單當中。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張良的來孫張千秋,就被重新封爲陽陵公乘。

這裏面的公乘是一個爵位,漢朝的爵位已經分爲二十個等級。張良當年得到的留侯,就是最高的第二十等。但是公乘這個爵位,只是第八等,所以並不算高。但是考慮到張家之前的情況,能夠給這樣一張長期飯票,其實已經算是很好了。

因爲有了這張長期飯票,接下來,張家自然就可以逐漸復興了。而接下來,到了西漢末期的時候,雖然西漢的國運每況愈下,但是張家卻開始蒸蒸日上。因爲張家家學淵博,很會教育孩子,所以張家出的人才也越來越多。

於是,到了東漢時期,張家又出了一個牛人,名叫張皓,最後做到了司空的位置。從張皓開始,接下來張皓這個分支,後來就開始世代做官。到了三國時期,張皓的曾孫張翼,還曾經追隨諸葛亮北伐,和趙雲一起在漢水之戰當中,擊退了曹操。

但是,等到蜀漢政權滅亡之後,張翼他們家的這個分支,就徹底衰落下去了。

不過,張翼這個分支雖然衰落了,但是張家其他的分支,卻依然過的風生水起。同樣還是在之前的東漢時期,張良子孫的另一個分支當中,出了一個叫張道陵的人。從輩分上來說,張道陵是張良的八世孫。

張道陵所在的這個張家分支,雖然沒繼承張家的爵位,也沒繼承張家的做官天賦。但是他們家這一脈,卻繼承了張良的修道天賦。

所以,張道陵後來潛心修道,而且還建立了一個教派,叫做五斗米教,後世也稱其爲‘正一道’。嚴格來說,中國的道家思想,是老子創立的。而道教作爲一個宗教,其實就是這位張道陵創立的。

從張道陵開始,後來他這一脈的張家人,就定居在江西龍虎山這邊,建立了一座天師府。此後,天師府歷代的天師,都是張家的嫡系子孫。而且,到了三國時期,張道陵的孫子張魯,還曾經在四川漢中地區,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後來因爲張魯投靠了曹操,曹操和劉備爲了爭奪漢中地區,還曾經爆發了一場著名的‘漢中之戰’。

張良死後後代如何了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8張

相比之下,古代封建王朝,皇位能傳超過十代人,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是龍虎山的天師之位,卻一直傳到了今天,而且已經傳了六十多代人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良後人的處境,其實遠比很多朝代的皇族都好。

而這一切,究其源頭的話,恐怕都要歸功於張良的明哲保身了。如果張良當年選擇了爭權奪利,在漢朝開國之後,依然貪戀權力,始終處於漢朝的權力中樞。那後來張家的結局,說不定反倒沒有這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