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漢建國後張良是什麼結局?真的功成身退了嗎?

西漢建國後張良是什麼結局?真的功成身退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張良的故事。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期韓國兩代宰相之後裔,當了一段時間流浪漢後,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劉邦建立了西漢朝,成爲古代中國的一個著名人物。唐代詩人李白在他寫的詩中這樣點贊張良:我來圮橋上,懷古欽英風……

由於衆多史料語蔫不詳,後世人普遍認爲西漢朝建立後,張良功成身退了。

(一)力勸劉邦定都關中

公元前202年西漢王朝建立,但沒確定都城。有人建議定都洛陽,現在那裏的山東朋友多。有人建議定都關中。劉邦拿不定主意,找張良諮詢。

在此有必要先對關中作一個介紹。關中在古代一般指的是東面潼關、西面大散關、南面武關以及北面蕭關之間的地域,就是現在的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以及楊凌這片地方。古代的關中地區水資源豐沛,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冷兵器時代的秦嶺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進可攻退可守,關中既是到東南地區的必經之路,又是到大西北的交通要道。古代有誰控制了關中,誰就控制了一半天下的說法。

關中的地理位置和優越自然條件張良早已瞭然在胸,但是他比任何人看得還遠。他想到,劉邦在採用秦代郡縣制的同時,也搞了周代的分封制,從長遠來看,那些諸侯王是對中央集權統治的潛在威脅,建都要考慮有利於控制那些諸侯王。此外,當年劉邦率軍入咸陽,秋毫不犯,受到關中老百姓的擁護。在楚漢相爭時,關中是漢軍的可靠後方,確保了進行長期戰爭所需的兵力補充和糧草供應。一句話,關中既有優越的經濟軍事自然條件,也有可靠的政治基礎。

西漢建國後張良是什麼結局?真的功成身退了嗎?

經張良這麼客觀全面的分析,劉邦豁然開朗了,最後決定定都關中。歷史發展證明,漢代定都關中是正確的。

(二)助劉邦巧解分封難題

劉邦功成名就後獎賞功臣。張良雖然沒有上陣殺敵,但運籌帷幄之功巨大,劉邦準備在經濟發展早且比較富饒的齊地擇選三萬戶作張良的封邑。張良給劉邦說,當年我是在留城和你相遇的,把留城封給我,我就心滿意足了,不敢要三萬戶。劉邦接受了張良的請求,封他爲留侯。

劉邦分封的20多名大臣只佔有功之人的少數,像張良這種還要講謙讓的更是鳳毛麟角,不少人拼老命爭功。 一天劉邦外出,見到一些將領在三三兩兩圍成一堆在議論,就問張良:他們在議論什麼?張良故作驚訝地說,皇上還不知道嗎?他們在密謀生事耶。自從你登上帝位後,分封的都是象蕭何、曹參等這樣和你親近的人,懲罰的都是你平時仇恨的人。這些人見輪不上分封,又怕你以後計較他們以前的過失,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議論,只要有人承頭起事,恐怕會出大問題。

真格是“僧多粥少”哦,劉邦感到十分爲難。張良給他出主意:你分封一個大家認爲你最痛恨的人,並給大家講明,把當務之急的事做完後再進行分封。有個叫雍齒的人,雖然和劉邦是舊交,但不尊重劉邦,還曾背叛過,劉邦念其以前有功勞沒殺他,但心中是十分痛恨的,且大家都清楚。

劉邦覺得張良的主意不錯,就大擺宴席,當場封雍齒爲什方侯,並宣佈以後有功之臣都要論功行賞的政策。這下子,沒有得到分封的人都放心了。

西漢建國後張良是什麼結局?真的功成身退了嗎? 第2張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評論,張良出的是好主意,使劉邦的分封避了私利之嫌,也使大家消除了猜疑,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寫詩稱讚張良,建議劉邦分寺雍齒的辦法有利於穩定剛剛建國的西漢朝。

(三)施計巧保太子地位

劉邦早已確定呂后的兒子劉盈爲太子。

公元前197年,皇室內部發生了戚夫人爭寵奪嫡事件。情況是這樣的,在沒建國前,呂后常留長安,戚夫人常在領軍外出打仗的劉邦身邊。戚夫人仗着自己深受寵愛,建國後多次要求劉邦廢掉劉盈,改立自己生的兒子如意爲太子。另一方面,劉邦不喜歡劉盈,說他太軟弱,認爲如意的性格像自己。因此劉邦有了改立如意爲太子的想法。立嫡長子是自古以來的習俗,由於不少大臣竭力勸諫劉邦,劉幫不便立即辦理,但改立如意爲太子的想法一直沒放棄。

呂后一籌莫展,就讓她的哥哥建成侯呂釋之去找張良想辦法。

張良說,以前打天下時,皇上常常處在危難之中,所以才肯用我的計謀。現在天下安定,皇上從恩愛出發打算另立太子,這是骨肉之間的事情,找一百個張良來出主意也沒用。呂釋之賴着不走,一定要張良出主意。

張良實在推脫不過,只好獻上一計:在商山住有四位才高八斗的老人,皇上很欣賞他們,但由於皇上對他們禮數不周,四位老人不願到朝廷來當官,如果劉盈用謙恭的言辭,不惜金玉財寶,用舒適的車子將他們迎來,設法帶領他們出入朝廷,讓皇上知道這四個人在輔佐太子,那就好辦。呂后依照張良的吩咐,把四位老人迎來了。

西漢建國後張良是什麼結局?真的功成身退了嗎? 第3張

公元前195年,劉邦平定鯨布的叛亂後,病得更厲害了,也越發想更換太子。但在一次酒宴上,卻改變了主意。

在那次宴會上,太子給劉邦敬禮酒時,有四個老人跟在太子的左。劉邦一打聽,就知道了是他本人很欣賞的那四位老人。劉邦問:我請你們來你們不願意,爲啥你們現在願意跟我兒子來往呢?四位老人齊聲說:皇上看不起儒生,我們不願受人侮辱,所以遠遠的躲着你,太子尊重賢者,善待儒生,天下人都要願爲太子效力,所以我們自願前來。

四位老人說完就離去了。旁邊坐着的戚夫人淚流滿面。劉邦長嘆一番,隨口唱道:……大鵬的翅膀已經長成,能在四海飛來飛去,雖然有優良的弓箭,又能夠射向哪裏?

張良運用智慧,穩定了太子劉盈的地位,避免了一場社會動亂,是有積極意義的。

公元前189年,張良逝世,埋葬在谷城山下的黃石崗。公元731年,唐玄宗李隆基爲呂尚興建武成王廟,張良以“十哲”之首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