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胤祥的後代都是何結局?乾隆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胤祥的後代都是何結局?乾隆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胤祥清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所謂鐵帽子王,便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按照清朝的規定,親王去世之後,其子襲爵需要降一等爲郡王,而鐵帽子王則如同“鐵飯碗”一樣,子孫襲爵是不需要降等的。

得益於胤祥的忠心耿耿,雖然其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去世,但雍正帝對其一脈尚算善待。然而,由於乾隆時期對雍正朝的許多政策予以改變,不僅給胤禩、胤禟等人予以平反,恢復其本名和宗室身份,胤祥一脈的好日子也就此到頭。

胤祥的後代都是何結局?乾隆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胤祥一生共育有九子,其中六個都在康熙與雍正年間去世,乾隆即位之後,只剩下了長子弘昌、四子弘晈和七子弘曉三個還在世。

胤祥的九個兒子之中,弘晈和弘曉皆是嫡福晉兆佳氏所生,按理來說應該由嫡長子弘晈繼承怡親王之位。但胤祥卻偏偏選擇了年紀更小的弘曉繼承爵位,後世猜測這是胤祥主動示弱自保的一種手段。

畢竟,雍正朝時,胤祥因爲長期參政,其派系勢力極大,自己雖然深得雍正帝信任,可難保將來自己子孫還被皇帝信任,如果選擇年紀較長的弘晈繼承親王之位,必然會繼承一部分自己的勢力,這反而容易給自己一脈招來滅頂之災。而如果讓年僅八歲的弘曉即位,則無疑能夠免除這一禍患。

因此,當胤祥薨逝之後,雍正帝便下諭令,“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而弘晈則被封爲了寧郡王。至於庶長子弘昌,雖然在雍正元年(1723年)便被封爲了貝子,但雍正帝卻稱其“秉性愚蠢,向來不知率教,伊父怡親王奏請圈禁在家”,直到胤祥薨逝後才被釋放,並在乾隆即位後晉封貝勒。

果然,進入乾隆朝後不久,胤祥的僅存的三個兒子,便開始遭到了打壓。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弘晳逆案”爆發,乾隆帝先是表示了自己父子對弘晳的禮遇,言道,“理親王弘皙乃允礽之子,皇祖康熙時,父子獲罪,將伊圈禁在家。我皇考雍正御極,敕封郡王,晉封親王,朕復加幫助恩厚待之(弘皙的親王爵位)”,之後則直指弘晳“行止不端,浮躁乖張,於朕前毫無敬謹之意,惟以諂媚莊親王爲事,且胸中自以爲舊日東宮之嫡子,居心甚不可問…”。

胤祥的後代都是何結局?乾隆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第2張

雖然弘晳在宗人府聽審時,極力反抗不實的指控和供述,但還是被革去親王爵位,並於同年十二月永遠囚禁於景山東菓園。而胤祥的兒子弘昌、弘晈因被認爲與弘晳“私相交結,往來詭祕”,結果弘昌被革去貝勒,弘晈被革去王爵。

不過,兩兄弟被革去爵位後,沒有受到持續的打壓,弘昌最終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病逝,終年六十六歲;弘晈則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月病逝,終年五十七歲。

繼承了怡親王爵位的弘曉雖然沒有被捲入“弘晳逆案”,但顯然也受到了猜忌,終其一生也沒有得到重用。早年只是被任命爲了乾清門侍衛,乾隆四年(1739年)十一月被任命署理理藩院事務,乾隆五年(1740年)九月則被晉升爲了正白旗漢軍都統。

然而,還沒等弘曉幹幾年,其便因在盛京祭祀時沒有佩戴小刀,被乾隆認爲有失滿洲舊俗,被乾隆帝當衆訓斥“縱不顧祖宗成憲,獨不念及乃父乎?”最終於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和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分別解除了兩項職務。後來,乾隆皇帝還將雍正曾賞賜給胤祥的交輝園,改賜給了大學士傅恆。

對於這一切,弘曉只能被動接受,始終難獲重用的他,乾脆不再涉足政壇,轉而潛心於文學、詩詞方面的創作,著有《明善堂詩集》、《八旗藝文編目》等,而作爲一代藏書大家的他,更是收藏了大量典籍藏書。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曉病逝,享年五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