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馬士英與阮大鋮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馬士英與阮大鋮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朝歷代中,出現過不少爲國家盡心盡力的忠臣,但有忠臣就會有奸臣,這是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史·奸臣傳》中,有兩位在南明歷史上,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一個是馬士英,一個是阮大鋮

馬士英是南明弘光政權得以建立的最大功臣和推手,但弘光政權卻非當時在江南一呼百應的東林黨所推崇的政權。

馬士英與阮大鋮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因是,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的父親、福王朱常洵(明神宗、萬曆皇帝第三子,也是最喜愛的兒子,母爲鄭貴妃)正是在東林黨的反對下,沒能當上皇太子

東林黨擔心遭到報復,竭力反對朱由崧當皇帝,也因此,在弘光政權建立後,受到了馬士英的打壓,算是勢不兩立吧。

而《明史》是以江南文人爲主修纂的,基本上都是東林黨的徒子徒孫,於是,馬士英就被編進了《奸臣傳》。

阮大鋮和馬士英類似,他早先也算是東林黨中的一員,後來卻做了叛徒,依附於魏忠賢,所以,被東林黨人所不齒。

後來,南明弘光政權建立時,阮大鋮又投靠馬士英,協助馬士英打壓東林黨,更是爲東林黨所深恨之。

故而,阮大鋮也作爲馬士英的主要助手,被編寫進了《奸臣傳》。

把他們兩個寫進《明史·奸臣傳》中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作爲南明滅亡的主要責任人存在,要背南明(《明史》因是清朝修纂,實際上是不承認南明政權的)滅亡的鍋,沒有奸臣,怎麼會迅速亡國?

起碼,東林黨人是不會背導致明朝、南明滅亡的黑鍋的,哪怕他們至少對南明弘光政權的滅亡,有很大責任。

至近代以來,爲這兩個人翻案的文章越來越多,並舉出了很多證據證明,馬士英、阮大鋮在南明滅亡後,不是殉國就是隱居了。

兩個奸臣在亡國後,或即將亡國時的行爲,超出了奸臣的範疇,變成了明朝的忠臣?

特別是馬士英,據說一直在堅持抗清運動,在大義上,比很多東林黨人都要行得正。至於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更多考證。

但其實從《明史·奸臣傳》中,記載兩人的死亡真相的段落中,大致也能看出些端倪。

馬士英與阮大鋮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2張

在《明史·奸臣傳》的記載中,對他們的死因含糊其辭,每個人都記載了兩種死法:

明年,大兵巢湖賊,士英與長興伯吳日生俱擒獲,詔俱斬之。大鋮偕謝三賓、宋之晉、蘇壯等赴江干乞降,從大兵攻仙霞關,僵仆石上死。而野乘載士英遁至台州山寺爲僧,爲我兵搜獲,大鋮、國安先後降。尋唐王走順昌。我大兵至,搜龍扛,得士英、大鋮、國安父子請王出關爲內應疏,遂駢斬士英、國安於延平城下。大鋮方遊山,自觸石死,仍戮屍雲。

其中所謂的“野乘”就是野史記載,這段內容主要出自顧炎武編寫的《明季三朝野史》。

《明史》中大量採用明末清初時的江南文人攥寫的文稿,顧炎武的外甥徐元文也曾參與修纂《明史》,所以,採用這段記載很正常。

而不正常的是,《明史》是正史,正史一般對重要歷史名人的生死,是需要一錘定音的,不管對錯,需要有肯定的描述。

可《明史·奸臣傳》卻對馬士英和阮大鋮的死亡原因作出了不肯定的描述,還要夾雜所謂的野史在其中。

這或許就體現出了當時的江南文人們心中的矛盾。

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能讓奸臣殉國,不能讓奸臣成爲抗清義士。

清軍入關後,江南文人中出現了分裂,一部分堅持抗清或主動殉國,如張煌言、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等。

但更多的是接受了清朝的懷柔政策(洪承疇主導),認可了清朝,併爲其效力,如錢謙益、龔鼎孳等。

可這跟他們一貫宣揚的忠君報國思想格格不入,氣節上是大大的有虧,這也是後來有很多臉皮薄的江南文人在做了一段時間清朝的官後,又隱居的原因。

不管是死心爲清朝效力的,或先進後退出清朝官場隱居的,終歸是做了貳臣,讀書人的氣節蕩然無存。

要是如馬士英、阮大鋮這樣的奸臣都堅持抗清,或者堅持不仕清的事實宣揚出去,他們就更加沒臉見人了。

於是,江南文人的徒子徒孫們,在編纂《明史》時,對馬士英、阮大鋮的後期事例和死亡真相不能如實記載。

但也不能用肯定的語氣寫出來,因爲江南文風太盛,保不準哪個讚賞馬士英、阮大鋮行爲的文人寫有或留有記載部分歷史真相的筆記,也保不準哪天會被翻出來。

要是如此的話,編纂《明史》的人就會因此成爲反面人物,這對以名爲本的讀書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不能吹捧兩位奸臣,也不能用肯定的語氣寫下或許有可能會被證明是錯誤的論斷,就只能寫得模糊一些了。

這大概就是《明史》中,對馬士英和阮大鋮這兩個奸臣之死,採取不肯定描述的原因。

正是因爲《明史》中對馬士英和阮大鋮如何死亡的不肯定描述,讓我比較傾向於相信,兩個奸臣或是堅持抗清,或是殉國,或是隱居。反正,沒有投降過。

馬士英與阮大鋮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3張

馬士英和阮大鋮是不是好人?從歷史記載看,肯定不是。

特別是阮大鋮,絕對是個官場小人,江南文人把他們寫進《奸臣傳》肯定是有大把的奸臣行爲根據的。

既然坐實了是奸臣,那麼,從生到死,都不能有超越奸臣範圍的描述存在,不準殉國,不準抗清,不準隱居。

他們的死不能太正義,要投降後再反叛,再被處死,有反覆不忠的行爲。

或者要被抓後馬上殺死,不允許有主動殉國的行爲,這是個基本框架。

對於馬士英和阮大鋮是否殉國?是否堅持抗清?是否真心堅持抗清?或許還有這麼一種可能,就是他們也是被逼的。

比如阮大鋮,他跟馬士英不同,從歷史記載看,怎麼也不像是個忠貞之人。他或許也想爲清朝效力,但不被允許。

這兩個人跟江南文人的恩怨太深,清朝要安撫江南文人圈,就不能接受讓他們痛恨的馬士英和阮大鋮。

馬士英和阮大鋮大概也知道,他們即使投降清朝,進入清朝的官場,也很有可能被江南文人集團給搞掉。

所以,他們只能被逼着走跟大部分投降清朝的江南文人們不同的道路,堅持抗清求大義,或隱居求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