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兩宮聽政在哪個宮 兩宮聽政簡介

兩宮聽政在哪個宮 兩宮聽政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宮聽政,說的是清同治帝及光緒帝時,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一起垂簾聽政的情況

兩宮聽政在哪個宮 兩宮聽政簡介

  咸豐帝正妻慈安太后

咸豐帝因英法聯軍,率領妻小、臣工逃至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卻心力交瘁,咸豐辛酉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一病不起而駕崩,遺命由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端華之弟)、額駙景壽、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祐瀛八人爲“贊襄政務大臣”,俗稱顧命八大臣,輔導年幼的獨子載淳登基執政,八大臣當中肅順鋒頭最健。但是八大臣與載淳的生母西太后慈禧不合,慈禧於是與咸豐帝正室東太后慈安合作,並要御史董元醇奏請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但遭遇肅順嚴厲的反對。於是慈禧、慈安也聯合了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蒙古親王僧格林沁、軍機大臣文祥、大學士賈楨、兵部侍郎勝保等人合謀奪權。慈禧命肅順護送咸豐帝靈柩由熱河行走,自己先到北京,卻是到北京召見奕訢等人,安排政變,肅順尚未入都,朝廷即下令拘捕了顧命八大臣,載垣、端華被賜死,肅順被斬首,其餘被貶,廢除八大臣原擬年號“祺祥”,改爲“同治”(有兩宮偕同治理天下之意),史稱“祺祥之變”或“辛酉之變”。

兩宮聽政在哪個宮 兩宮聽政簡介 第2張

  掌政近半世紀的慈禧太后

 機制

兩宮太后聽政時期

議政王大臣、軍機大臣等討論內外奏章,進呈兩宮太后閱覽,由議政王大臣擬旨,翌日,議政王大臣將草稿進呈,由兩太后審閱之後,分別蓋上咸豐帝賜“同道堂小璽”作爲標識,然後以同治帝的旨意頒佈天下。由於慈安權力慾望較爲淡薄,日常事務慈安並不感興趣,不太關心,所以往往由慈禧獨攬;但遇上重大朝政事務,慈禧仍會去徵求慈安的意見。

 同治帝親政時期

同治帝親政後,議政王大臣、軍機大臣等討論內外奏章,進呈同治帝閱覽,由議政王大臣擬旨,翌日,議政王大臣將草稿進呈,由同治帝審閱之後,硃筆批示處理,並蓋上皇帝御璽頒佈天下。但遇上重大朝政事務,同治帝仍會去徵求兩宮太后的意見。

 慈禧太后聽政時期

慈安太后病逝後,在光緒帝尚未親政前,聽政大權由慈禧獨攬。軍機大臣等討論內外奏章,進呈慈禧太后閱覽,由軍機大臣擬旨,翌日,軍機大臣將草稿進呈,由慈禧太后審閱之後,蓋上咸豐帝賜“同道堂小璽”作爲標識,然後以光緒帝的旨意頒佈天下。在戊戌變法後,慈禧太后訓政時期,處理國政大事,依然按照慈禧聽政時期的處理模式,直到慈禧病逝。

 光緒帝親政時期

光緒帝親政後,軍機大臣等討論內外奏章,進呈光緒帝閱覽,由軍機大臣擬旨,翌日,軍機大臣將草稿進呈,由光緒帝審閱之後,硃筆批示處理,並蓋上皇帝御璽頒佈天下。與同治帝親政時期不同的是,遇上重大朝政事務及官員任命權時,必需由慈禧太后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