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幽薊十六州,主要是指北方的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嬀、武、新、蔚、應、寰、朔等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區。因其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東北部重要的防線,戰略位置極爲重要。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正所謂“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一旦燕雲十六州丟失,整個華北平原將完全暴露於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北方遊牧民族隨時可以翻越燕山山脈或太行山脈馳騁於華北平原,晝夜即可飲馬黃河。

那麼,既然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又會丟失呢?後周北宋又爲何始終沒有將之收復呢?

唐朝後期已脫離朝廷掌控,五代時被石敬瑭割讓於契丹

唐朝初期,由於大量北方遊牧民族內遷,朝廷將之安置於幽、薊、雲、朔等邊州,在長期雜居交融之下,這些地區民風極爲彪悍。唐玄宗末年,安祿山於河北起兵反唐,在這場持續八年的內亂之中,唐王朝的統治遭到了嚴重打擊,雖然最終叛亂被平定,但由於唐代宗“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河北地區開始脫離朝廷控制。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第2張

唐朝後期,隨着朝廷的統治力持續衰弱,藩鎮割據現象日益嚴重,各藩鎮雖然仍奉天子爲主,但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個國中之國,藩鎮之間相互攻伐不止,朝廷對此根本無可奈何。

河北藩鎮更是如此,其中尤以范陽(又稱幽州或盧龍)最爲嚴重,由於內部爭奪激烈,從廣德元年(763年)李懷仙爲幽州盧龍節度使開始,到後梁乾化三年(913年)李存勖攻佔幽州爲止,一百五十年間先後更換了二十八個統治者,可見其混亂。

進入五代時期,燕雲十六州先是被劉守光的桀燕和晉王李克用分別佔據,直到乾化三年(913年)李存勖攻佔幽州、消滅桀燕,燕雲十六州才全部落入李存勖建立的後唐手中。

後李存勖死於“興教門之變”,李嗣源奪取帝位,由於石敬瑭多次救其性命,且有從龍之功,因此被封爲河東節度使,從而掌握了後唐的龍興之地。李嗣源去世後,李從厚又在石敬瑭支持下,擊敗李從珂奪取帝位。

不過,由於石敬瑭勢力太大,李從珂對其也是頗爲忌憚,爲了化解威脅,有心將石敬瑭調離經營多年的河東。石敬瑭則以辭去馬步兵總管、調任別處試探,沒想到李從珂果然 改任石敬瑭爲鄆州節度使。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第3張

石敬瑭自然不願離開根基之地,但又自覺難以對抗朝廷軍隊,於是暗中勾結契丹,在取得契丹支持後,石敬瑭與李從珂公然翻臉,以李從珂是李嗣源養子爲由,要求其退位,李從珂一怒之下免去石敬瑭官職,調兵遣將圍攻石敬瑭。

面對朝廷大軍,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在許諾割讓燕雲十六州的同時,承諾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耶律德光得知後大喜,立即率兵自雁門關南下救援石敬瑭,偷襲並大敗後唐軍隊。

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爲皇帝,石敬瑭則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並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見石敬瑭如此“信守承諾”,耶律德光於是與石敬瑭合兵進攻洛陽,李從珂兵敗自焚而死,後唐滅亡。

後周柴榮曾想收復十六州,最終因病被迫撤軍

雖然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但對於中原政權來說,丟掉的實際不止這十六州,早在李嗣源統治時期,便已經丟掉了平州,後來後唐攻滅後梁時,寧州和營州也被契丹奪取。後晉時期,易州也被契丹奪取。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第4張

雖然契丹無力統治中原,但卻牢牢佔據着燕雲十六州等地,後晉被契丹攻滅後,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機建立後漢,不過後漢立國僅三年,就連內部矛盾都沒能解決,更別說對外收復燕雲十六州了。

後漢末年,郭威奪取政權,稱帝建立後周,不過郭威在位也僅三年便去世,皇位交由養子柴榮繼承。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內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對外則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

柴榮即位以來,便致力於一統天下,爲此甚至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志向。因此,在解決了後蜀、南唐,確保了後方穩定之後,柴榮於顯德五年(958年)開始部署北伐事宜。

次年,柴榮命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扼守定州,防止北漢救援,又令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等率軍前出滄疏通水道,然後自己親自率軍北上。

顯德六年(959年)四月,柴榮擊敗遼國軍隊後,先後攻佔瓦橋關、淤口關和莫、瀛二州,遼瓦橋關守將姚內斌、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彥暉先後投降。五月,柴榮又命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攻佔固安。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第5張

柴榮收復的兩州

然而,就在柴榮意圖進一步攻取幽州時,柴榮卻因身體患病不得不收兵,並在回京後不久病逝。雖然柴榮北伐收復了瀛、莫、寧三州十七縣,其中瀛、莫二州也是燕雲十六州其中二州,但遼國實際上仍然牢牢掌控着燕山山脈一帶的防線。

宋初也曾嘗試收復十六州,可惜皆以失敗告終

柴榮駕崩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趙匡胤同樣致力於統一天下,雖然他採取了“先南後北”的策略,不過他並沒有忘記北方這個大敵,在統一南方的同時,又於內府庫專置“封樁庫”廣積錢糧,或贖回失地,或組建軍隊收復失地。

趙匡胤在位十餘年,卻也只來得及攻滅了南方的荊南、後蜀、南漢、南唐和武平軍,迫使吳越俯首,基本統一了南方,此後趙匡胤雖然先後三次出兵意圖攻滅北漢,但前兩次皆因遼國救援而失敗,第三次則因趙匡胤的突然去世而作罷。

趙匡胤駕崩後,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在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上表投降後,北宋終正式一統南方地區。此後,一心想要完成兄長統一大業的趙光義,開始將戰略重心放在了北方,並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攻滅北漢,收取河東一軍、十州、四十一縣,徹底終結了晚唐以來的割據局面。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第6張

同年五月,趙光義意圖乘勝追擊收取幽州,宋軍與遼軍在高梁河一帶展開激戰,起初雙方倒是互有勝負,但在趙光義因身中兩箭退走後,羣龍無首的宋軍遭遇慘敗,北伐也以失敗告終。此後,宋軍與遼國先後在滿城、雁門關、雄州等地交戰,雙方互有勝負。

雍熙三年(986年)三月,趙光義再度發動北伐,起初進展極爲順利,西路潘美先後攻佔寰、朔、應、雲四州,中路田重進也攻克蔚州,東路曹彬也在佔領岐溝關、新城、固安後奪取涿州。然而,之後由於東路曹彬指揮失誤,被遼軍主力擊敗,西路與中路也被迫撤軍,北漢降將楊業也因此戰而死,“雍熙北伐”最終仍以失敗告終。

雖然趙光義不甘心失敗,意圖再度出兵北伐,但當宋軍於同年十二月被遼軍在“君子館之戰”中擊敗,劉廷讓部數萬人被殲,賀令圖、楊重進等人被俘後,趙光義也不得不承認失敗。

此後,由於宋朝內部爆發王小波、李順起義,趙光義只得放棄北伐,而在趙光義駕崩後,宋朝對遼國全面轉入防禦,再也沒有了北伐之力,面對隨時能夠南下的遼國,只能被動防守。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聯合滅遼後,金國歸還燕雲十六州,金國滅遼後也的確將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歸還北宋,但在見識到宋軍糟糕的戰鬥力後旋即又反悔,先於宣和七年(1125年)重新奪取幽燕之地,後於次年大舉南下攻宋,“靖康之變”後燕雲十六州又落入金國之手。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爲何會丟失?後周、北宋爲何沒能成功收復? 第7張

沒有幽雲十六州的北宋修築大名府爲防線

此後蒙古崛起,鐵木真大軍南下橫掃河北,燕雲十六州又全部落入蒙古(元朝)手中。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幽雲十六州這才重新回到漢人手中,而此時距離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已經足足過去了4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