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淮南三叛:司馬氏篡權過程中的最大障礙

淮南三叛:司馬氏篡權過程中的最大障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爲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爲司馬氏所平定。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曹爽陪皇帝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起兵發動政變,曹魏宗族勢力被連根拔起,司馬氏及其黨羽掌控了朝中大權。但此時曹魏也並非沒有翻盤的可能,在地方上仍有司馬氏的反對勢力,其中以淮南諸將勢力最大,成爲了司馬氏篡權的最大障礙。

淮南地區是曹魏的東部重鎮,與中部的荊州地區和西部的雍涼地區並列爲三大戰區。由於司馬懿長期在西部雍涼地區與蜀漢對抗,在淮南地區並無根基,淮南諸將就很不服司馬氏。在曹休滿寵之後,曹魏淮南地區的統帥王凌最先扛起了反對司馬氏的大旗。

淮南三叛:司馬氏篡權過程中的最大障礙

王凌是司徒王允之侄,當年李傕、郭汜攻陷長安,殺王允滿門,只有侄子王晨、王凌翻牆逃得性命。王凌出身太原王氏,屬於幷州派士人。漢末幷州人才濟濟,名士有太學生領袖郭泰、司徒王允。武將有九原呂布、太原郭淮。幷州刺史丁原率軍前往洛陽後,因兵力空虛,匈奴趁虛而入,張燕的黑山軍也趁勢崛起,與袁紹打得不可開交。爲躲戰亂,幷州派士人從太原南下,到山西南部的河東避難。

關東諸侯討董時,河內郡是兩軍交鋒前線。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爲避戰亂,也帶領族人遷到河東,與幷州派名士王凌、賈逵相交好。正是靠着這層關係,司馬氏在篡權過程中得到了幷州派士人的大力支持。司馬懿能出任輔政大臣是出自幷州派孫資的推薦,遙控雍涼軍權則是通過郭淮來實現。司馬昭時,賈逵的兒子賈充更是成了司馬氏篡位竊國的左膀右臂。司馬氏如此倚賴幷州士人,但王凌纔是根正苗紅的幷州派士人掌門人。只是王凌有一個硬傷,資歷不如司馬懿。

司馬懿老早就傍上了曹丕,而王凌在曹丕即位後就離開中樞,前往地方任職,因而升遷較慢。曹休去世後,滿寵接手東線軍事大權。王凌與滿寵不和,未得以發揮表現。景初二年(238年),滿寵調回朝中,升爲太尉。次年,王凌才繼任爲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成爲東線主帥。而司馬懿早在太和五年(231年)就已接替曹真爲西線主帥。王凌出任徵東將軍時,司馬懿已官居太尉,蓋過了王凌一頭。

淮南三叛:司馬氏篡權過程中的最大障礙 第2張

王凌的太原老鄉孫資、郭淮雖爲司馬懿掌權出了力,但這些人未必能在王凌與司馬懿之間堅決地倒向司馬懿。郭淮雖受司馬懿提攜,但他也是王凌的妹夫。鎮守荊州的徵南大將軍王昶雖是司馬懿的門生故吏,但他與王凌屬於遠親,從小把王凌當哥哥看待。像郭、王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司馬懿是被幷州派士人擡上去的,作爲回報就必須給這些人封官許願,但這些人又跟王凌關係更加親近。司馬懿死後,王凌是繼任者的不二之選,司馬懿費盡心機得來的權力就不姓司馬了。這正是司馬懿所擔心的。王凌雖比司馬懿還大八歲的,但身子骨比司馬懿還硬朗,完全有可能耗死司馬懿。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爲拉攏王凌,將其提升爲太尉,此舉也將其從根據地淮南調到了自己控制下的洛陽。但王凌對司馬懿專權十分不滿,就與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闇地裏策劃。王凌認爲曹芳昏庸懦弱,受制於強臣,楚王曹彪有智有勇,想要立他爲帝。企圖奉迎曹彪到許都,與司馬懿分庭抗禮。

嘉平元年(249年)十一月,令狐愚突然病逝,計劃被迫拖延。令狐愚的幕僚楊康此時正在洛陽司徒府上報兗州政務,聽到令狐愚病死,很是害怕,隨即向司馬懿告發王凌。司馬懿得知以後不敢貿然下手,只派心腹黃華接替令狐愚任兗州刺史,以待其變。而此時的王凌對此還一無所知。

嘉平三年(251年)正月,孫權怕自己死後魏軍來攻,封鎖塗水。王凌藉機請朝廷發下統兵的虎符,企圖以教訓吳國爲名,調動大軍發動政變。司馬懿不許。王凌無奈,又派心腹楊弘去說服黃華共同舉事。這下讓司馬懿抓到了把柄,司馬懿即刻調集數萬人馬從水路南下,先下達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後又寫信曉諭王凌。王凌遲疑不決,司馬懿趁機率軍疾進,直逼壽春。王凌這才發現情況不妙,但爲時已晚。爲避免壽春城遭受戰火,王凌自縛投降。

在押解回京的路上,王凌路過賈逵廟前大呼:“賈樑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當夜把以前的掾屬都找來,說道:“行將八十,身名俱裂了啊!”說完飲藥自盡。可司馬懿還不罷休,喪心病狂的又把王凌、令狐愚屍體挖出暴露示衆三日,參與政變者均誅殺三族。爲了防止意外,司馬懿把曹魏諸侯王全部監禁拘押在鄴城,曹彪被逼自盡。同年,司馬懿病重,夢見賈逵、王凌爲作祟,不久去世。

淮南三叛:司馬氏篡權過程中的最大障礙 第3張

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黜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爲帝。次年,駐守壽春的鎮東將軍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舉兵討伐司馬師。文欽之子文鴦驍勇善戰,親率壯士衝擊司馬師營帳,擊鼓喧鬧,大叫司馬師的名字。當時司馬師新割眼睛上的瘤,驚懼之下,司馬師帶傷的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疼痛難當。司馬師恐有亂軍心,只好咬被頭而忍,被頭都被咬爛。文鴦鼓譟了一夜,文欽仍沒按照約定來會合。天明後,文鴦見魏軍兵馬強大,只好撤退。隨後司馬師各個擊破,鎮壓了叛亂。班師途中,司馬師因眼睛震出眼眶,痛死於許昌,弟弟司馬昭接手掌權。

毌丘儉、文欽舉起兵時,曾遣使聯絡鎮南將軍諸葛誕一同舉事。但諸葛誕因與文欽不睦,拒絕起兵,併發兵協助司馬師平叛。諸葛誕是諸葛瑾、諸葛亮的族弟。琅琊諸葛氏兄弟三人各在一國,且都身居高位,爲三國時代一道特有的奇觀。《世說新語》稱諸葛兄弟三人是“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狗意指“功狗”,意指有功的戰將,乃是褒揚,而非貶抑。

諸葛誕早年與何晏、鄧颺、夏侯玄、司馬師等人交好。再加上諸葛誕在淮南爲將多年,曾任鎮東將軍之職。在助司馬師平叛後,司馬師爲了穩定東南軍心,升任諸葛誕爲徵東將軍。但由於司馬氏篡權手段太過狠毒,夏侯玄、鄧颺等人均被誅殺,夏侯玄還是司馬師的大舅哥。諸葛誕十分不安。就在淮南籠絡人心,蓄養死士,密謀舉事。

司馬昭政權後,篡位之心路人皆知,長史賈充建議派遣部下去慰勞徵東、徵南、徵西、徵北四將軍,試探他們的態度。司馬昭就派賈充到了淮南,賈充問諸葛誕:“洛中的諸位賢達之人,都希望實行禪讓,您認爲如何?”諸葛誕嚴厲地說:“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國家轉送他人?如果洛中發生危難,我願爲國家而死。”賈充默然無語,回洛陽後就向司馬昭報告諸葛誕不會支持司馬氏,而諸葛誕亦很得淮南民心;爲免司馬氏奪權時諸葛誕領兵反抗,建議司馬昭徵召他入朝,司馬昭聽從。

甘露二年(257年),司馬昭徵召諸葛誕入朝爲司空,諸葛誕不甘就範,隨即起兵。但司馬昭早有準備,將諸葛誕圍於壽春,最終城破身死。諸葛誕麾下數百人被俘,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都說:“爲諸葛公死,不恨!”始終無人投降。

從司馬懿到司馬昭,淮南三叛,司馬氏父子三人歷時八年纔將其平定。此後司馬氏徹底架空了曹魏政權,再也沒有地方勢力能夠與之抗衡,鹹熙二年(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即位爲帝,建立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