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中國的酒文化和儒家有關嗎?仁義禮智信

中國的酒文化和儒家有關嗎?仁義禮智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中國的酒文化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飲酒作爲一種食的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有時這種禮節還非常繁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

儒家的酒精神,跟中國的禮教文化緊密相關。關於“禮”,在“五四”時期被嚴重誤讀,認爲“禮教吃人”,這是疑古派對先秦文化的誤讀、誤解和盲目否定。其實如果不瞭解酒,就不瞭解先秦文化,也就不瞭解春秋戰國,乃至於不瞭解夏商周。同時,不瞭解酒,就不能真正理解儒家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仁”,在中國酒文化中,重點在於 “二人關係”的傳達。無論長幼、尊卑、貧富,酒都是情感溝通最恰當的工具,甚至不可替代。即使雙方有恩怨、隔閡,也可以在禮儀之酒的對談中化解,最終達到情感交融。

“義”,在酒文化中體現得最直觀,《水滸傳》裏英雄的俠義肝膽,無酒不成。“壯士一去不復返”,無酒不成。關羽溫酒斬華雄”凱旋歸來,無酒不成。

“禮”,在古代禮儀文化中,酒是大禮,是規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社會秩序的重要方式。包括飲酒時位置怎麼擺、座次怎麼排,君王、大臣、將軍、文士誰先飲、誰後飲、飲幾杯等等,無不遵從嚴謹的等級秩序。而且還制定有一整套的飲酒規範,要求不能飲酒亂性、犯上作亂,這跟西方的狂歡節的縱酒着樂截然相反。古人祭祖、祭先人、祭神明等等,必有一杯清酒、一盤素果。富裕人家,還要切上一小塊兒肉。皇家帝還會把祭食拿回來,作爲賞賜。可見酒文化在中國古代是祭祖、祭神、祭古的重要形式。所以清明時節“雨紛紛”,肯定也是“酒紛紛”的。

“智”,在中國酒文化中也有充分的體現,《三國演義》裏“青梅煮酒論英雄”,張飛幾次借酒用謀等故事家喻戶曉;蕭翼“智賺蘭亭”,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等等,大智小謀無不閃耀着酒神的光芒。

中國的酒文化和儒家有關嗎?仁義禮智信

“信”,往往借酒來表達,從古至今無論國家建交、簽定協議還是百姓媒妁等,雙方都要共同舉杯、以表誠信。

孔子作爲儒家的創始人,一直是周禮的堅定擁躉者。《論語》集孔子思想的大成,其中包含了食養思想、禮儀文化。《論語》中多處記載與酒有關的言辭語錄,尤其是酒爲禮設,循規蹈矩的說教貫穿全書,可見當時對執觥飲酒的繁瑣禮節達到何種程度。書中先後五次提到酒禮酒俗,其中最著名的是“唯酒無量,不及亂”。意思是說,喝酒是沒有限制的,但一定不喝過量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