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高熾以親仁愛民著稱,爲何啓用人殉制度?

朱高熾以親仁愛民著稱,爲何啓用人殉制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殉即以活人殉葬,是古代葬禮中的陋習。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殉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制時期,春秋末至戰國時期開始式微,漢代以後基本絕跡,但在遼金時期卻再度死灰復燃,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後依舊沿用此制度,直到明英宗時才徹底廢除。

朱高熾以親仁愛民著稱,爲何啓用人殉制度?

朱元璋爲何要重人殉制度,目前已經無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源於元朝時期對民間殉葬行爲的大力鼓勵。按照記載,太祖朱元璋去世後,爲其殉葬的嬪妃多達三十八人,但由於相關記載太少,目前已經無法得知該決定是否出於朱元璋的個人意願。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其去世前留下遺詔稱“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雖然沒有明確說要求嬪妃殉葬,且朱元璋也並未留下關於人殉的祖制,但“如高皇帝”這四個字已經足以說明問題。於是,在朱棣去世之後,仍然有多達十六位妃嬪最終殉葬(《李朝實錄》則稱有三十餘人)。

經過明太祖、明成祖兩代帝王之後,雖然明朝仍未將人殉寫入祖訓,但實際上卻已經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祖制,因此明仁宗雖然以親仁愛民著稱,但其仍未下令廢除此陋習,以致仁宗死後仍有五位妃嬪爲其殉葬。

1、恭肅貴妃郭氏。郭氏是明朝開國功臣定武侯郭英的孫女,早在朱高熾還是太子時,便被明成祖賜爲了太子庶妃,朱高熾即位之後,則被冊爲貴妃。郭氏深得明仁宗朱高熾的寵愛,先後爲其生下了第八子朱瞻塏、第九子朱瞻垍、第十子朱瞻埏。

朱高熾以親仁愛民著稱,爲何啓用人殉制度? 第2張

郭貴妃的殉葬可以說較爲蹊蹺,作爲開國功臣之後,且三個兒子皆以封王,按理不應殉葬(畢竟沒有生子的貞靜敬妃張氏便是以“勳舊之女”爲由免除殉葬的)。關於其沒能免除殉葬的原因,史書並無記載,後世推測應該有兩個原因:一是因得寵而不容於張皇后;二是其祖父郭英雖爲明朝開國功臣,但在“靖難之役”中卻是站在朝廷一方的,還曾隨從耿炳文出兵討伐朱棣,朱棣稱帝后便將其罷官。

2、恭僖順妃譚氏。譚氏是御史譚福之女,在朱高熾還是太子時便被納爲妾室,但並未得到朱高熾的寵愛,也沒能生下子嗣。朱高熾即位後,冊封其爲昭容,但還沒來得及巨星冊封禮,明仁宗便駕崩了,而譚氏則成爲了殉葬的嬪妃之一。

3、貞惠淑妃王氏。王氏出身目前不太清楚,同樣是朱高熾爲太子時的姬妾,曾爲朱高熾育有一位公主,但公主封號目前不得而知。朱高熾即位後,王氏被封爲淑妃,明仁宗去世後,成爲殉葬嬪妃之一。

4、惠安麗妃王氏。出身同樣不太清楚,是明仁宗在太子府的姬妾,朱高熾即位之後封其爲昭容。明仁宗去世後,成爲殉葬嬪妃之一。

朱高熾以親仁愛民著稱,爲何啓用人殉制度? 第3張

5、恭靖充妃黃氏。黃氏是指揮僉事黃彥斌之女,其何時入宮不得而知,其他史料亦未見關於黃氏的冊封記載,但根據其兄的墓誌銘記載,明仁宗在位期間,黃氏已經被冊封爲貴妃。明仁宗去世後,黃氏成爲殉葬嬪妃之一。

明仁宗先後共納有十一位后妃,除了不在殉葬之列的誠孝張皇后之外,張順妃早在永樂十七年(1419年)便已經去世,因而得以倖免;張敬妃由於是“靖難功臣”張玉孫女、英國公張輔之女,從而以“勳舊之女”的身份得以特恩免除殉葬。

此外,李賢妃、李麗妃和趙妃則由於相關記載太少,不知是何原因得以免除殉葬。三人之中,除了李賢妃生下三個皇子之外,趙妃只生有慶都公主,而李麗妃則並未生子。至於這三位妃子中有沒有人殉葬,目前不得而知,另有仁宗死後七位妃嬪殉葬的說法,但不知除了以上五位之外,其餘兩位是三人之中的哪兩位。

實際上,明初雖有人殉現象,但並未形成定製,再加上史書對此記載極少,即使提及也往往只是一筆帶過,導致明初的人殉制度極爲模糊,不僅皇帝死後有妃嬪殉葬,就連王爺死後也有妃嬪殉葬,至於什麼人該殉葬,什麼人可以免除殉葬,卻也沒有定製,往往取決於決策者的個人好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