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主張“唯纔是舉”後,曹操真的不重視人才的道德修養嗎?

主張“唯纔是舉”後,曹操真的不重視人才的道德修養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主張“唯纔是舉”的曹操是真的不重視人才的道德修養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建立“察舉制”。察舉制規定漢朝的各級地方長官每年都想向中央或者上級推薦數名人才作爲備選官員,察舉制的出現也被認爲是中國選官史上的大進步。

主張“唯纔是舉”後,曹操真的不重視人才的道德修養嗎?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察舉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最明顯的弊端就是選拔標準爲“以德選才”,道德是很難進行量化考覈的,沒有人能夠真正說清楚:這個好人爲什麼比其他好人好。

到了東漢後期,虛假的道德作秀在社會上蔚然成風,搞得朝廷和各級地方官也是苦不堪言。於是察舉制的人才觀念便催生了一條潛規則:家裏祖上是君子的,兒子們肯定也是君子。

主張“唯纔是舉”後,曹操真的不重視人才的道德修養嗎? 第2張

正因如此,東漢後期的察舉制實際上變成了以家族背景爲主要標準的選官制度,所以纔會出現“四世三公”這種情況士族門閥依靠察舉制崛起,這也是引發天下大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曹操非常清楚察舉制的弊端和“以德選才”的真相,主張“唯纔是舉”實際上是打壓士族門閥的政策。曹操本人絕非不重視人才的道德修養,這點從他重用毛階、陳羣等人就可以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