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老古話說的三九刀子頭,遍地起墳頭”是什麼意思?

老古話說的三九刀子頭,遍地起墳頭”是什麼意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根據節氣,在冬至日過後,每隔一個“九天”就可以看出一個“冬九”,到了三九天時,就迎來了一年中天氣最冷的日子。那麼老古話說的“三九刀子頭,遍地起墳頭”是什麼意思?

三九的九九歌每個人都很熟悉,流傳廣泛的九九歌在各地都有不同的說法,九九歌生動又通俗的描繪了自然界的物候變化。

一九二九的日子不算最冷,而是一年最冷時段的起始,正所謂“一九二九不出手”。最冷的時段當屬三九四九天,所以就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說法。到了五九之後,氣溫纔會漸漸回升,因此便說“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等到九九過後,已到了春雷陣陣的驚蟄時節,這時大地萬物復甦,天氣不斷回暖,於是便有“九九後遍地耕牛”的說法。

老古話說的三九刀子頭,遍地起墳頭”是什麼意思?

數九計日算春歸的方法起源於何時已無可考證了,不過已知的是,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數九的說法,後世有關“數九”還發展出了獨具文化氣息的習俗。

明代時有“畫九”的習俗,所謂畫九就是在冬至日後,畫上一副梅花圖,梅花要畫上九朵,每朵要有九片花瓣,畫時梅花並不染色,冬至後每過一日就給一片花瓣上色,等到九九八十一日後,梅花正好染完,寒日也剛好結束。

清代時又出現了“寫九”計日的習俗,寫九前要先選一句詩,詩要正好是九個字,每個字還得是九畫,比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句詩就能很好滿足要求。寫九時要先用雙鉤法寫出空心的字體,然後每過一天,就用毛筆描紅一畫,同時再用特殊符號標記當天的天氣情況,等到寫完剛好八十一天寒盡。

不得不說,論起如何把日子過得優雅又文藝,現代人還要向古人多學一學。

古代的三九天不止有浪漫和文藝,更多的還是刺骨和難熬,老一輩人時常唸叨這樣一句話:三九刀字頭,遍地是墳頭。這其中的“刀子頭”和“起墳頭”都該作何解釋呢?

三九天的寒風颳起來讓人感到如刀割一般,但這不是“刀子頭”的解釋,“刀子頭”的真正含義與天干地支有關。

傳說上古時期的大撓氏爲了記錄日期發明了天干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起來可以有六十種組合方式,這樣就可以用六十次一輪迴的方式來記錄年月日。

若是在某一年冬至過後,數九寒天開始的日子正好都是第八天干“辛”來打頭,如辛丑年辛丑月辛丑日,那麼就可以說這一年的三九是“刀子頭”。

因爲辛在天干裏屬於五行中的金,五行之金代表肅殺,沉降,而“辛”字的本意又是刑刀,所以就說三九以“辛”打頭的日子爲“刀子頭”。

金克木,木氣對應東方,代表陽氣和上升,又屬青色,所以木也就有生機復甦之意。金氣強盛就代表木氣衰弱,呈現一片沉悶肅殺之景,所以往往刀子頭的三九天都會異常寒冷。

古代生產力落後,冬天遠比現在難熬,每年冬天都是很多老弱之人的大限,過冷的天氣還會導致農作物減產,這樣一來就會有很多人挨餓受凍。對靠天吃飯的古人來講,寒冷的極端天氣往往都是一場災難,在這樣的日子裏人什麼也做不了,只能默默地躲在家裏乞求冬天早日過去。

極端寒冷加上糧食減產,不少窮苦之人都會難以爲繼,最終凍斃街頭,所以也就有了遍地起墳頭的說法。

傾斜的地球在軌道上公轉造成了四季的變化,在太陽光與地面的高度角越大時,天氣就越暖和,反正就越寒冷。按照如此規律,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應該是冬至,因爲這一天太陽與地面高度角最小,地面上接受太陽的熱量最少。

但是冬至日卻是寒冷的開始,因爲決定天氣是否寒冷的不止還有太陽光照的強度,還與地面釋放的熱量有關。

老古話說的三九刀子頭,遍地起墳頭”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地面本身不產生熱量,但它會在吸收白天太陽的熱量儲存起來,到了晚上再散發熱量。如果地面白天吸收的熱量大於散發的熱量,那麼氣溫就會上升,反之氣溫就會下降。

秋分日後,北半球夜晚時常開始逐漸大於白天時常,地面熱量開始虧損,氣溫也逐漸下降。氣溫最初下降地並不快,因爲地面還會釋放夏天儲存的熱量。

到了冬至日時,晝夜熱量吸收與損耗的差值達到最大,這時也是地面熱量損失最多之時。不過在這時地面仍存有“積熱”,氣溫並不會到達最低點。

冬至過後,白天時常開始增加,晝夜熱量釋放與損耗差值有所減小,但氣溫仍沒有回升,反而還在繼續下降。

因爲這時白天時常增加地非常緩慢,一天約增加一分半的時常,地面的熱量損耗依然是入不敷出的狀態,同時地面的積熱也在不斷減少。到了三九天前後,地面積熱達到最少值,所以就有了比冬至更冷的三九極寒天氣。

古時科技落後,寒冷與飢餓都是會要人命的,古時的俗語就是在這種環境中總結的產物。這些俗語放在當時的環境可能非常契合,但對於如今的時代來講,已經失去其意義。

今天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早已經不用擔心挨餓受凍了,曾經的俗語對於如今的人來講更多的是一種警示,而不是玄乎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