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老古話“世人皆愛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縫”是什麼意思?

老古話“世人皆愛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縫”是什麼意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古話“世人皆愛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縫”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主要來源於古代人民的信仰和追求,所謂“神仙洞”,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神仙居住的洞府”,皆愛,說明這個神仙洞府是當時人民普遍熱衷和追求的。

就古代的社會發展狀況來看,社會發展並不是很先進,無論是生條件還是醫療條件都無法與現在相比,這造成了古人壽命普遍不是很長,社會普遍平均壽命大約在四十歲左右,再加上饑荒戰爭頻發,就導致壽命進一步降低。

再者,由於社會並不進步,導致人們的思想認知並不前衛,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也產生了變差,在當事人的認知中,世間組成包括人神鬼三大類,鬼乃是大凶之預兆,而神仙帶有未知的強大能力。

結合以上兩點,人們對“神仙”和“神仙洞”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因爲他們認爲“神仙”掌握着長生不老之術,“神仙洞”乃是他們修煉長生不老之術的場所,只要找到神仙洞,就可以萬壽無疆。

早從秦朝秦始皇的時候,就開始追尋神仙的足跡,尋找長生不老神藥,大將李斯甚至率大軍前往海外尋找神仙洞之所在,一直到了今天的“秦皇島”附近,連日本都有秦朝軍隊的搜尋的蹤跡。

當然這種尋找是徒勞無功的,一統六國的秦始皇直到生命的結束也沒有尋找到所謂的神仙洞。後續的朝代雖然放棄了神仙洞的尋找,但始終在追求神仙之術。

老古話“世人皆愛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縫”是什麼意思?

唐朝末年,包括皇帝在內尋找神仙洞無果之後,決心通過人力達到神仙的境界,那就是“煉丹之術”,相傳只要吃了長生不老藥,就可以超脫凡人之軀,達到神仙的崇高境界。所以後續唐朝的幾位皇帝都沉迷於煉丹。

這種方法很快又被否定了,因爲所謂的“服食仙丹”並不能夠得道成仙,反而會提前結束自己的性命,唐朝末年,至少有四位皇帝爲了追求仙術死在長生不老丹的毒害之下。當然,並不是所有人尋找神仙洞都失敗了。

成功案例與“神仙洞”真諦

在明朝有位叫王士寧的老人,就領悟到了神仙洞的真諦,早年時候的他,本應該和其他的芸芸衆生一樣“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但是王士寧沒有,在經歷過數次考試失敗之後,他果斷放棄科舉。

在一番思索之後,王士寧不顧家裏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離開家鄉,走向尋找“神仙洞”的道路,他並不是像前人那般漫無目的的尋找,而是深信神仙作爲大能都隱居在山中,神仙洞也應在大山深處。

王士寧滿懷希望,開始遊歷與祖國的名山大川之間,本以爲這場尋找之路終將會以一無所獲而結束,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當王士寧走到四川山區的時候,有了特別的發現

當他進入一個山洞的時候,發現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緊接着王士寧就驚喜萬分,他堅信自己找到了神仙和神仙洞,於是上前跪拜,請求這位老者垂賜長生不老之術,誰知那位老者根本就不搭理他,當然王士寧也沒有放棄。

老者既然不肯傳授,那他就定居在這神仙洞府之中,整日模仿,此後的生活中,他發現老者每天只吃兩頓飯,且都以山果充飢,渴了就飲山泉,其餘時間就安靜打坐冥想,王士寧全都照樣模仿,絲毫不敢遺漏。

久而久之,老者也是很佩服這個堅持不懈的小夥子,就將自己的心得傾囊相授,所謂的神仙之術,不過是“靜心養德,清心寡慾”而已,此後王士寧在這神仙洞之中不斷摸索,最終活到了120歲,也算是長壽了。

“棺材縫”的轉化

老古話“世人皆愛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縫”是什麼意思? 第2張

至於這人人渴望的神仙洞,爲何又被稱爲棺材縫呢?這也是結合人的實際情況而言的,當時的人在死亡之後,經常會用棺材進行土葬,在下葬之前,死者所在的棺材基本都會留存一條縫隙,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爲了防止誤診,古代的醫療條件並不是很發達所以多數醫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對死亡的判斷難免會出現誤差,比如有時候,長時間的暈厥和休克會被誤判爲死亡,這就會錯失最佳的搶救機會,所以“棺材縫”是爲了以防萬一。

第二點就比較涉及迷信了,古代人的壽命比較短暫,並不是每一次的死亡都是壽終正寢,親情,愛情,友情等多數複雜的關係會導致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產生太多的不捨與留戀,而棺材縫的意義就在滿足他最後一絲執念。

“神仙洞”又名“棺材縫,是因爲人是一個感情動物,七情六慾幫助我們感知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要想達到神仙的長生不老就必須斬斷七情六慾,斷絕和人世間額一切情感往來,但是一個人真的這樣做了,那他就和行屍走肉沒什麼區別。

試問一個斷絕了人世間所有情感的人,即使長生不老有什麼用,這種存在和死人無二,所以“神仙洞”作爲斷絕塵世的最後地點,也是“棺材縫”。

人活一世,最主要的是精彩絕倫,如果一味地追求長度,那麼生命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可言,只有在寬度上增加了,生命纔會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