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元璋處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朱元璋處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南北榜案是明代初期的一起十分重大的科舉舞弊事件,那麼朱元璋處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

此案發生於洪武三十年二月份,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匯聚應天府,準備參加三年一度的會試,這可以算得上他們人生中,最爲關鍵的一個轉折點。

向來重視人才選拔的朱元璋也很重視,特意挑選了時年八十多歲的劉吾來擔任主考官,然而當考試結束,成績出來之後,所有人都爲之大吃一驚。

因爲當時所決定錄取的五十一位考生全部都是南方人,也就是來自北方地區的考生全部落榜。難道北方考生的文化水平真的比南方考生差這麼多嗎?還是一切只是巧合?又或者有人在從中舞弊!

朱元璋處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很快,有人便發生其中的蹊蹺之處,此次負責會試的主考官劉三吾和副考官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於是乎,這些落榜的北方考生,紛紛聯合起來,狀告劉三吾、白信蹈等,身爲考官徇私舞弊,偏袒南方考生。

事情很快就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裏,要知道老朱的家鄉安徽鳳陽,從地理位置來看更加地偏向於南方一點,所以陰謀論就此產生了,南方出生的皇帝,任命南方出生的考官,去選取南方出生的學生,以此來在政治上打壓北方考生。

朱元璋深深地意識到,這件事情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自己失去北方民衆的民心,進而造成南北分裂,不利於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

老朱當即龍顏大怒,下令成立一個12人組成的“調查小組”,對全體考生的試卷進行復審,結果顯示劉三吾等考官不存在徇私舞弊的情況,五十一位南方考生全部都是憑藉着真才實學考進去的。

朱元璋對這個結果很不滿意,跑去詢問一下劉三吾。劉三吾對此表示北方地區經過長期的戰亂,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已經遠遠落後於南方了,所以出現這樣考中的全爲南方考生的情況,並不值得奇怪。

落榜的北方考生無法接受這樣的調查結果,朝中北方出生的官員,也對此紛紛抨擊。眼看着再這樣鬧下去,會嚴重動搖大明王朝的統治根據,朱元璋也管不得那麼多了,通過翻舊賬,抓住了劉三吾在十年前曾經爲胡惟庸上奏鳴冤,將其斥責爲藍玉餘黨,將劉三吾發配往西北,副考官白信蹈、參與複審的監察御史張信則慘遭凌遲處死,其餘參與本次會試的官員都遭到重罰,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

本次會試第一的北方考生也遭到流放後處死,其餘北方考生成績作廢。老朱在當年的六月份,重新進行會試,並由其本人親自策問欽點韓克忠爲狀元﹑王恕爲榜眼,焦勝爲探花,本次所錄取的六十一位考生全部都是北方考生。

朱元璋處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第2張

朱元璋用這樣乾綱獨斷的方式,來穩住北方士人的心,向世人彰顯自己對於天下人是一視同仁的,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

過後,明朝開始南北分地考試,朱元璋這麼做的目的是籠絡北方士人的心,從政治維穩的角度來做到南北相對均衡,然而這無疑也損害了科舉考試的公平性。科舉考試的主要目的應該在於人才選拔,而非政治維穩,既如此就不該區分什麼地域。

而南北分地科舉後,選上來的官員會由於地域的不同,而互相敵視,並彼此拉幫結派,這無疑加重了明王朝的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