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趙國積極改革,經過胡服騎射的洗禮,爲何還打不過秦國?

趙國積極改革,經過胡服騎射的洗禮,爲何還打不過秦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趙國積極改革,經過胡服騎射的洗禮,使得趙國本來就不弱的軍事能力提升了一個檔次,那麼趙國爲何還是打不過秦國?其實“胡服騎射”是有侷限性的,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改革的侷限性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趙國的農業生產水平未得到顯著的提高; 趙國地理位置特殊,處於中原與西北遊牧民族的連接地帶,領域內多山丘、窪地、平原地帶較少,因而趙國的農耕效率低下。在這種先天條件下,改革並未在農業器具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力求在農業生產上能有一個質的提高。秦國在商鞅變法之下,廢了井田,開阡陌,鼓勵耕種,反而是部分趙民受到秦國優厚耕種政策的影響反而投奔秦國而去,此消彼長之下,趙國的農業生產水平隨着時間的發展與秦國的差距約拉越大。

趙國積極改革,經過胡服騎射的洗禮,爲何還打不過秦國?

趙國國內民風彪悍,凝聚力不強; 趙國本身與西北遊牧民族接壤,長期與其戰鬥生活,國民受中原的禮制影響較小,反而受遊牧民族文化的影響較大。國內秉承“能動手就不吵吵”的處事原則,靠自身技能來解決問題,不依靠法制,國內私鬥成風。長期積累下來,國民之間矛盾重重,加之趙國本身民族成分複雜,文化差異巨大,而且歷代君主針對國內文化這一塊並未拿出有效的措施,使得國民之間矛盾重重,凝聚力不強。

“胡服騎射”未曾清除國內的頑固勢力,國內政局不穩定; 趙武靈王在推行改革之時,受到公子成、李兌等的反對。在趙武靈王的極力推行之下,公子成等人開始支持改革,伺機而動。趙武靈王繼續讓公子成等人掌握大量的權利,爲趙國政局動亂埋下了伏筆。

雖然趙武靈王“欲兩王”導致了“沙丘之變”,但自己被困死於沙丘宮真兇確是公子成李兌等人:

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 “ 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 ” 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 “ 後出者夷 ” ,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 《史記 · 趙世家》

由於最終趙武靈王死於非命,年幼的趙何在朝堂之中面對公子成、李兌等頑固勢力也只能聽之任之,最終趙國國運急轉直下。

“胡服騎射"之後趙國軍事實力的強大使得趙國走向了窮兵黷武之路; 趙國依賴自己超強的軍事實力,吞中山、滅婁煩,在取得戰果的同時也極大的消耗了本國的國力與民力。在兼併其餘國家國民的同時,使得國內民族成分更加的複雜,本就矛盾重重的國民之間矛盾變得更加尖銳。

趙國積極改革,經過胡服騎射的洗禮,爲何還打不過秦國? 第2張

長期的對外軍事擴張使得趙國在外交方面捉襟見肘,長平之戰時衆諸侯國作壁上觀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雖然此戰的失敗與趙孝成王的迷之操作有極大的關係,但有趙國外交乏力的原因。

趙國長期處於這種情況之下,依靠武力不斷擴張,自身農業、法制等得不到發展,使得國內矛盾愈發尖銳,國庫越發空虛,對抗外來戰爭與天災人禍的能力越來越弱。

相反秦國在商鞅變法之下,政治、經濟、農業等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並且還打擊了國內的頑固勢力。建立軍功爵制度,使得秦民怯於私鬥,對外則勇猛無敵,虎狼之師威震山東六國。

在此等絕對實力的面前,趙國最終打不過秦國是理所當然,哪怕秦國對趙國的作戰再艱難,持續下去最終笑到最後的依舊是秦國。因爲戰爭比拼的不單單是軍隊,還比拼的是後勤,比拼的是綜合國力。趙國在絕對實力的面前,等待他的只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