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繡和胡車兒商議的結果,爲何是偷戟而不是擊殺典韋?

張繡和胡車兒商議的結果,爲何是偷戟而不是擊殺典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胡車兒偷典韋雙鐵戟時,爲何不將醉酒熟睡的典韋刺死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演義中有兩個慘痛的案例告訴我們,偷戟最穩妥,殺典韋結果會更壞!

胡車兒偷戟目的是爲了讓張繡毫無後顧之憂的突擊曹營擊殺曹操。

怎麼能確保張繡的突擊無後顧之憂呢?那就是讓曹操得力的護衛典韋喪失戰鬥力。讓典韋喪失戰鬥力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悄無聲息地殺死典韋;一種是悄悄地偷走典韋的雙鐵戟,讓他戰鬥力打折。

如果能夠悄無聲息地擊殺典韋,效果肯定是最好的。因爲後來按照張繡、胡車兒的設想,典韋失雙鐵戟就好比猛虎失去了爪牙。然而事實證明沒有雙鐵戟的典韋依然強悍。

張繡和胡車兒商議的結果,爲何是偷戟而不是擊殺典韋?

時韋身無片甲,上下被數十槍,兀自死戰;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着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八九人。羣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者。

正是典韋的死戰以及其勇悍的表現嚇住了張繡軍,給曹操逃跑贏得了時間。

那麼張繡和胡車兒商議的結果爲何是偷戟而不是擊殺典韋呢?那是因爲他們得考慮失敗的風險。

按照他們的計劃,典韋是被灌醉了。但是典韋是不是真醉了,誰都不敢確定,萬一典韋是千杯不醉,故意裝醉呢?如果是這種情況,刺殺就面臨極大的危險。

刺殺失敗,張繡會連信兒都得不到。得不到信息會有什麼結果,東吳的太史慈告訴了我們答案。

李典擒戈定並後槽至。遼詢得其情,立斬於馬前。只聽得城門外鳴鑼擊鼓,喊聲大震。遼曰:“此是吳兵外應,可就計擒之。”便令人於城門內放起一把火,衆皆叫反,大開城門,放下吊橋。太史慈見城門大開,只道內變,挺槍縱馬先入。城上一聲炮響,亂箭射下,太史慈急退, 身中數箭。

張繡和胡車兒商議的結果,爲何是偷戟而不是擊殺典韋? 第2張

太史慈安排了一個親信戈定趁亂混入合淝城,策反自己的同鄉後槽兵,企圖在城內點火製造混亂,裏應外合打破張遼鎮守的城池。結果內應暴露,被李典活捉,張遼將計就計設下圈套,太史慈毫不知情,被亂箭射死!

同樣的,胡車兒如果刺殺失敗,一旦被活捉,典韋或許沒這樣的謀劃,但曹操有啊!給張繡下個套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

即使典韋真的大醉,想毫無動靜的殺死他那也是不可能的。演義中就有一個類似的事件——範疆、張達刺殺張飛。

原來張飛每睡不合眼,當夜寢於帳中,二賊見他須豎目張,本不敢動手。因聞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飛腹。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

張繡和胡車兒商議的結果,爲何是偷戟而不是擊殺典韋? 第3張

張飛也是大醉,被殺死前大叫了一聲,因爲之前張飛的士卒見張飛喝醉都躲得遠遠的,這才讓範疆、張達有機會逃脫。典韋個人是醉了,但是護衛們沒有醉,也沒有像張飛的護衛那樣躲開,一旦鬧出動靜,給曹操護衛反應過來,突擊曹營依然難度不小。

所以保險起見還是偷戟好,見到戟就證明事情成功了,就像白門樓事件,魏續、宋憲綁了呂布,曹軍依然不敢亂動,二人扔下呂布的方天畫戟,曹軍纔敢放心進城。

退一步講,胡車兒即使偷戟失敗,也可以一口咬定是想見識見識典韋的雙鐵戟,這對戟也是名聲在外的,想見識見識也是人之常情。

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偷戟是張繡和胡車兒一起商議的,作爲商議者和執行者,胡車兒肯定不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危險的境地,典韋的武力是衆所周知的,沒必要犯傻冒險。

其實偷戟的方案還是很成功的,要不是張繡軍被典韋的彪悍嚇住,人死了都不敢進,耽誤了時間(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者),說不準曹操就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