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士兵在守城作戰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去推翻梯子

古代士兵在守城作戰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去推翻梯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打仗,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古時守城官兵寧願用石頭砸,也不嘗試推梯子,官兵:沒人可以推。

引言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早已在詞句中,將戰爭的無情與勇士的忠心不二詮釋的淋漓盡致。古往今來,戰爭都是殘酷,冰冷,生靈塗炭的代名詞。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戰士們爲國家的利益得失前仆後繼,死而後已。拋頭顱灑熱血的人生格言默讀百遍,最終上陣殺敵拼死只爲匹配自己心中信念之事早已是老生常談了。在古今中外的大小戰役當中,一直被文人墨客與歷史學家絡繹不絕地談及的,莫過於攻城戰役。

古代士兵在守城作戰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去推翻梯子

在古時還沒有先進科技,還沒有空中載具的時候,士兵們的攻城之戰尤爲艱難險阻,因此顯得尤爲波瀾壯闊。在歷史的長河中,攻守之戰總是一觸即發。攻方的士兵想要奪下城門多得藉助梯子等攀爬裝置上到城牆上,而我們會發現守方的士兵多選擇砸下重物或者射下飛箭來抵擋敵方進攻,總是有人會問起既然願意搬起石頭砸,那爲什麼不嘗試一下推倒梯子?

衆所周知,在一座城池被攻破之前,總有攻城一方與守城一方參與作戰。而我們從無論是歷史課本上,還是影視作品中,我們總是有一個先入爲主的概念,就是攻城的梯子,都是無異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那種木梯,戰場上的木梯只不過是變成了加長版。能夠架到城門上,就是一個合格的梯子。

古代士兵在守城作戰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去推翻梯子 第2張

可是在史料中記載,早前攻城的梯子一般都是竹製而並非木製。而且,一般這種梯子都不會達到城門的高度,攻城戰中使用的梯子往往比城牆稍微矮上一些,不可能超過城牆高度的,並且,這種竹梯頂端一般都是削尖並且抹上了毒製品,能夠有效起到防範上方敵人推倒的保護作用。

當然,這種竹梯也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就是由於過於巨大與堅硬,不利於行軍時候的搬運與戰場上投入使用,並且竹梯本身也並非堅不可摧。所以,隨着歷史進程的發展,人類文明日益精進,武器也從鈍器慢慢改良成了尖刃利器,而在攻城戰中不可或缺的梯子,自然也得改良。在最早前的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改良後的新型梯子——雲梯。

古代士兵在守城作戰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去推翻梯子 第3張

這種梯子的出現,完美的彌補了竹梯的所有缺點,可以推動行駛,並且堅如磐石,既作爲打戰時候的掩體使用,雲梯伸展開之後又可作爲登上城門的樓梯使用。這種雲梯自身重達好幾噸,行進時候需要數人推動才能使其行進。所以在攻城時放上雲梯,城門上的敵軍是很難將其推動甚至推倒的。所以,在戰場上,既然樓梯已經堅不可摧,去花費力氣破壞掉梯子,扔石頭放亂箭反而纔是更爲正確的選擇。

放眼近現代,攻城戰役已經鮮少發生,梯子也不再登上戰場。一方面是因爲科技的進步,攻城所需要的早已不是人力的瘋狂涌入與冷兵器間的近戰肉搏,另一方面,是架梯在戰場上帶來的作用,已經逐漸被熱兵器、手榴彈或者一些殺傷力極強的戰略武器:弩,投石車等所逐漸取代。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現代人只是在原基礎上去其糟粕,我們對古人的智慧還是得保有一分敬畏的。

古代士兵在守城作戰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去推翻梯子 第4張

梯子在歷史舞臺上光榮退役,但是現如今,消防梯,快捷繩梯出現在了我們的“現代戰場”上。抗洪搶險,火場求生,就是它們一展身手的時候。現代人藉助古人智慧一步步精益求精地走到今天,不僅僅是靠着戰場上一夫當關的氣勢,也是靠着日月星輝代代傳承的古老手藝。

結語

我們身處和平年代,居安思危是我們的使命,但同時,藉由梯子,我們也不得不感慨科技的發展對我們人類的發展起到了多麼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若有人問起爲什麼守城時不推倒梯子,官兵回答到:“沒人可以推。”是啊,這梯子沒人可以推,推倒的是梯子,但是然後呢?會架起更多梯子,會有更多的士兵捨生取義,把功夫都花費在一個物件身上,反而給對面的敵軍有了更多突破與進攻的機會。在無情又殘忍的戰場上,士兵的眼裏,往往只看得見敵人,其實,只需要看得見敵人就足夠了。拿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氣勢,守下這座城或者攻下這座城,都是早已刻在心底的使命。

參考文獻: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左傳——曹劌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