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晉惠公和晉文公兩兄弟的反差會如此大?

爲什麼晉惠公和晉文公兩兄弟的反差會如此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惠公,姬姓晉氏,名夷吾,晉獻公之子,晉文公之弟,春秋時期晉國第20任君主;晉文公(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姬姓晉氏,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爲狐姬。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晉惠公與晉文公兩兄弟,歷史對這兩位國君的評價可謂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晉惠公回國後,先是逼死了殺死奚齊、卓子的裏克,拒絕賜予支持他回國當國君那些大臣的土地;隨後又對秦穆公反悔,不願割讓回國前承諾的土地;周襄王六年(前646年),在秦國發生饑荒之時,他甚至無視前一年秦人對晉國饑荒的救濟,拒絕向秦國提供糧食……。晉惠公多次忘恩負義,終於引發了秦穆公的憤怒。次年,秦穆公親自率兵伐晉,並在韓原之戰中一舉擊敗晉軍,俘虜了晉惠公!此後,晉惠公就一直被秦穆公壓在頭上,再也沒能翻過身來。而晉文公則不同。在海外流亡十九年,不但始終和一班親信大臣不離不棄,在回國之前還對舅舅狐偃發誓:“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爲報答秦穆公,晉文公力助秦國攻打鄀國,幫秦國佔領了武關道在南陽盆地的出口;那些跟隨他流亡海外的大臣,大多數都得到了重賞、重用;那些留在國內支持他當國君的大臣,也是量才而用。正因爲晉文公能夠知恩圖報、知人善用,所以他才能團結起大多數晉人,並在回國短短五年後,就成爲了東周霸主!

爲什麼晉惠公和晉文公兩兄弟的反差會如此大?

由此,後人得出結論:晉惠公之所以失敗,是因爲他忘恩負義,不講信用;晉文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爲他能知恩圖報,任賢使能。雖然說教意味濃厚了些,可這一結論也不算什麼大錯。

可爲什麼晉惠公回國後會忘恩負義,晉文公卻不會呢?關鍵點就在於兩人所倚重的大臣不一樣。

晉惠公所倚重的大臣是郤芮;晉文公所倚重的大臣是狐偃。郤芮能準確地權衡時局利弊,擅長捕捉到時機;狐偃則是道德君子,厚重而沉穩,不善於隨機應變。

在兩位公子出逃之時,二人輔佐大臣的差異就已提現了出來。

晉文公出逃時,一時不知該逃亡齊國還是楚國,狐偃卻建議道:“無卜焉。夫齊、楚道遠而望大,不可以困往。道遠難通,望大難走,困往多悔。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慮,其狄乎!夫狄近晉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達。不通可以竄惡,多怨可與共憂。今若休憂於狄,以觀晉國,且以監諸侯之爲,其無不成。”在決定避難之所時,狐偃所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能投奔大國,以免被大國藉機利用,給晉國帶來禍害。其次,就是不能距離晉國太遠,以免音訊不通。最後,就是避難之所要能有他們這一行人的用武之地,不要光靠他人的施捨而苟活。所以,狐偃最終選定的是狄國。

一年後,晉惠公也出逃了。最開始,他想追隨哥哥而去,一起逃到狄國去。但郤芮卻阻止了他:“不可。後出同走,不免於罪。且夫偕出偕入難,聚居異情惡,不若走樑。樑近於秦,秦親吾君。吾君老矣,子往,驪姬懼,必援於秦。以吾存也,且必告悔,是吾免也。”郤芮對晉國、秦國的局勢看得非常透徹,也深知驪姬的弱點,所以纔會決定逃往樑國。樑國基本上是秦國的附屬國,秦穆公又是晉獻公女婿;穆姬對害死親兄弟申生的驪姬,必然充滿了怨恨。萬一晉獻公死後,晉惠公聯合秦國攻打晉國,驪姬一弱女子就很難阻擋。爲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在晉惠公逃到樑國的第二年,驪姬就主動派人送玉環給他,表達了願意讓他回國的意願。

爲什麼晉惠公和晉文公兩兄弟的反差會如此大? 第2張

從後來事態的發展看,樑國近秦都是一個重大優勢。晉惠公最終能戰勝晉文公先回國爲君,這一優勢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郤芮要勝過狐偃。

在裏克殺死了奚齊和卓子後,兩位輔佐大臣的差異就表現得更加明顯了。

在得知裏克等人想立自己爲國君後,晉文公立刻與狐偃商議此事,狐偃卻堅決反對他回國:“不可。夫堅樹在始,始不固本,終必槁落。夫長國者,唯知哀樂喜怒之節,是以導民。不哀喪而求國,難;因亂以入,殆。以喪得國,則必樂喪,樂喪必哀生。因亂以入,則必喜亂,喜亂必怠德。是哀樂喜怒之節易也,何以導民?民不我導,誰長?”晉文公聽了,顯得不太服氣,反駁道:“非喪誰代?非亂誰納我?”狐偃答道:“偃也聞之,喪亂有小大。大喪大亂之判也,不可犯也。父母死爲大喪,讒在兄弟爲大亂。今適當之,是故難。”

爲什麼晉惠公和晉文公兩兄弟的反差會如此大? 第3張

晉文公無奈,只得推辭了晉國來的使者。

在樑國,晉惠公也收到了國內的邀請,他也與郤芮商議。郤芮卻興奮不已,答道:“子勉之。國亂民擾,大夫無常,不可失也。非亂何入?非危何安?幸苟君之子,唯其索之也。方亂以擾,孰適御我?大夫無常,苟衆所置,孰能勿從?子盍盡國以賂外內,無愛虛以求入,既入而後圖聚。”晉惠公聽了後,馬上聽從郤芮之言,向秦穆公及國內大夫許諾了大量賄賂,最終得以戰勝哥哥,先行回到國內,坐上了國君之位。

由此可見郤芮善於抓住時機,比起狐偃這位道德君子,郤芮的隨機應變能力要強不少。

從兩位公子逃亡到回國爲君的經歷來看,晉惠公能處處佔先,郤芮無疑居功至偉。因爲狐偃的阻擾,晉文公因此不得不在海外多流亡了十多年,狐偃就是最大的罪人!

然而,接下來事態的發展卻出人意料之外了。

沒當上國君前,晉國的土地也好、財富也好,都不是自己的,所以晉惠公纔會慷慨地許諾了大量好處給別人。可一旦當上了國君,土地和財富都成了自己的,這才真切地感受到肉痛。如果按照事前承諾一一落實,晉國土地將損失大量土地。剛當上國君就失去大量土地,國人必然議論紛紛,那晉惠公在國內還怎麼立足?

爲什麼晉惠公和晉文公兩兄弟的反差會如此大? 第4張

當上了國君只是第一步,可要能坐穩國君之位,纔是更爲關鍵的第二步!左右權衡之下,晉惠公沒辦法,只能強行賴賬了:爲避免賞賜裏克,晉惠公藉口裏克弒君,逼死了他;隨後,又藉口丕鄭等人作亂,殺死了裏克餘黨;對秦國,他則是乾脆地派使者前去拒絕。

從晉國角度來說,晉惠公所作所爲未必是錯。但從道義角度來說,他這一系列舉動卻是忘恩負義、見利忘義。民衆不是傻瓜,見晉惠公如此不守信用,願意真心追隨他的人也就少了。所以,韓原之戰中儘管晉軍是主場作戰,而且人多勢衆,可最終卻因內部人心不齊而遭遇了一場大敗,晉惠公也成了秦人俘虜。

爲什麼晉惠公會落到這種田地?核心就在於郤芮。郤芮雖然不是無才之人,可他爲人過於精明,善於捕捉機會,卻很少慮及長遠的將來。正如狐偃所指出的:“夫堅樹在始,始不固本,終必槁落。”晉惠公回國前,只想着搶奪君位,卻沒想過如何穩固君位,所以纔會輕易地犧牲晉國利益來收買他人。在那時他還想不到,這種出賣國家利益的行徑,會導致將來執政基礎的動搖。執政的基礎都歪了,才使得晉惠公一步錯步步錯,最終被秦穆公壓制了一生。

晉文公沒有趁喪亂而回國,短期來看是失敗了,可經歷了晉惠公一系列亂政後,無論是晉人還是秦穆公,都渴望晉國另換國君。這時,在幾乎沒有承諾任何賄賂的前提下,晉文公就被送回晉國當上國君,開創了晉國長達一百多年的霸業。所以,晉文公回國後就完全沒有晉惠公的信用負擔,只需知人善用、選賢任能就能團結起大多數晉人。由此看來,狐偃當初的抉擇雖然犧牲了短期利益,卻贏得了長遠利益。

所以,爲何晉惠公、晉文公兄弟的反差會如此之大?核心在於他們倆所倚重的大臣品性不一樣,造成了兩人如雲泥般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