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史浩:幼年承擔起家族的重擔,入朝爲官後也發揮作用

史浩:幼年承擔起家族的重擔,入朝爲官後也發揮作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浩,字直翁,號真隱,南宋政治家、詞人。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整個宋王朝統治時期,國家經歷過靖康之恥,這也導致國都南移,從此國家偏安一隅。在這期間涌現出了許多愛國主義者,他們爲了維護國家領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史浩便是其中一人,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文學家,在宋高宗統治時期擔任國子博士一職。

後來宋孝宗繼承皇位後,又擔任參知政事。陸陸續續的,他的官職始終不斷髮生着變動,總的說來在國家擁有一定聲望。關於史浩,歷史上也有許多記載,也可以通過這些發現此人的難得之處。

根據歷史記載,史浩出生在宋徽宗統治時期。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甚至達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

史浩:幼年承擔起家族的重擔,入朝爲官後也發揮作用

史浩曾經在桃園書院中求學,並在此結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讀書人。桃園書院是當初主張慶曆新政的改革派創建的,史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他之後的爲官道路奠定了基礎。

少年時期的史浩繼承家族風範,格外遵守孝道,對弟弟更是疼愛有加。曾經有一次,與弟弟在牛車上游玩之時,牛不知爲何突然發狂,急忙向前奔跑,導致整臺牛車都不受控制。

他的弟弟害怕不已,史浩自己雖然也感到害怕,但還是一邊控制着牛車,一邊安慰弟弟。旁邊幾位壯碩的農民看到了,在他們的幫助之下,才使史浩擺脫了這次危機。期間情況近乎危急,史浩卻急忙呼喊快救弟弟,絲毫沒有將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這件事也被後人津津樂道,大家都讚佩他的手足之情。

公元1124年,史浩的父親因病去世,史浩纔不過十九歲。其父親臨終之前,告誡史浩作爲長子長孫,一定要承擔起孝順祖父、敬愛弟妹的責任。

之後的史浩就如父親所說的那樣,一直陪伴在祖父身邊,並關心弟妹的成長。誰知好景不長,過了不久金人就攻陷了明州,史浩不得不帶着祖父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上,他們一家經歷了許多苦難,但他卻從不會因爲自己受到屈辱而有所動搖,最終才使一家人倖免於難。

史浩:幼年承擔起家族的重擔,入朝爲官後也發揮作用 第2張

史浩的祖父本就已經年過古稀,再加上逃難的奔波,回家後不久就去世了。史浩便爲祖父守孝三年,由於財物被金人掠奪,家境日益貧困,其叔父想要接濟,卻遭到了史浩的拒絕。自小就經歷了許多的史浩少年老成,心智遠非一般成年人能夠相比。

祖父去世,史浩將更多的心思花費在母親身上。爲了完成母親的心願,史浩跟隨母親投靠天童街的一位親戚。

從這之後,史浩便在此地學習,雖然是寄人籬下,但史浩卻一直保持學習的態度,經常到附近的學院中學習。當時周圍有一座寺廟名叫天童寺,其主持的禪師頗有哲學,還建立了一座禪堂,擴大山門,奉養千佛,這座寺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甚至成爲了當時的禪學中心。史浩也會跟隨母親前往聽法,並在其中有了頗深的感悟。

通過多年來的積累,史浩最終成功通過了科舉考試,被皇帝授予餘姚縣尉一職。他上任後發現當地盜賊時常出沒,並在當地作案,導致百姓們生活存在問題。史浩在打探清楚情況後,巧用計謀,最終將爲首的九人捉拿歸案。

史浩:幼年承擔起家族的重擔,入朝爲官後也發揮作用 第3張

雖然立下了功勞,史浩卻推卻說不是自己的功勞,對此縣令也感到奇怪。史浩這才說這些本來就是他的本職工作而已,若是讓他領獎,他會於心難安。事情傳開,大家都很讚歎他的高風亮節。

第二年,史浩與鄱陽程休甫一起遊普陀。他們一大早就到達了潮音洞內,發現大洞內很是冷清,幾乎沒有什麼好看的景點。史浩也不覺得此行無趣,果斷的拿起香燭,向其供奉茶水。兩人回到寺中之時,便開始在壁上題字。

也是在那一天晚上,有一位僧人前來拜訪,說史浩將來一定會成爲太師。但希望他記住,若是皇帝決定用兵一定要在旁邊勸諫。這個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又沒頭沒腦,史浩一時之間陷入猶豫之中。他之後是否採取了這位僧人所說,還得看後世情況發展。

等到餘姚任職期滿後,史浩依照慣例前往都城臨安待命,當時著名的奸臣秦儈想拉攏史浩,並派遣自己的親戚前往史浩居住的地方對他進行賄賂。卻沒想到史浩不以爲然,絲毫不因爲秦儈的權力而折腰,始終堅持自己的本心,一心爲國效力。

史浩:幼年承擔起家族的重擔,入朝爲官後也發揮作用 第4張

秦儈無奈,又不能逼迫他,只好不了了之。之後史浩擔任溫州教授一職,那時的郡守是張九成,此人頗有才華,是當初宋高宗一手提拔的狀元,宋高宗也對此人十分器重。在朝廷爲官期間,張九成盡職盡責,平反了一些案件。

但奈何之後由於反對宋金議和以及拒絕秦儈的拉攏,導致他受到了打壓。但即使在地方爲官,張九成也不忘自己的初心。他意外發現史浩的才華,史浩任職期滿之後,張九成就親自出面將其推薦給了宋高宗。宋高宗召集史浩回京會面,擔任國子博士一職,從這之後他的仕途之路有了明顯的改變。

《歷代羣英歌》中曾這樣評價他:康伯拯濟艱難,史浩備守爲尚。

史浩頗爲不容易,從小經歷了許多的顛沛流離,哪怕年紀弱小也要承擔起家族的重任。不過對於這些他全部欣然接受,沒有絲毫的怨言。在進入朝堂後,他也始終堅守自己的爲官理念,絲毫不爲奸人所動,以至於多年得不到升遷。好在黃天不負有苦心人,他最終還是得到旁人的推薦,得以與宋高宗詳談,讓他的才華有了發揮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