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姜維守衛漢中時,爲何不像魏延那樣抵抗曹魏的進攻?

姜維守衛漢中時,爲何不像魏延那樣抵抗曹魏的進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魏延鎮守漢中無人敢犯,爲何姜維上位迅速失守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蜀漢末年,司馬昭見蜀漢君臣關係不和,於是準備發動對蜀漢的進攻。司馬昭分兵三路,鄧艾和諸葛緒負責去包圍姜維,而鍾會則率大軍直入漢中。令衆人沒想到的是,之前魏軍極難打進的漢中,這一次竟然輕而易舉的打進去了。而陽安關的投降,更是使得魏軍再也沒有抵擋,直接長驅直入,殺到了劍閣。原本姜維和鍾會在劍閣對峙,鍾會很難打進去,差點退兵了。可這個時候鄧艾竟然從陰平殺入了蜀漢腹地,而諸葛瞻無能,劉禪無膽,竟然直接宣佈了投降,導致蜀漢在軍隊、國土都還未全失的情況下快速滅亡,令人驚訝。

而關於蜀漢的滅亡,大家除了批評劉禪不加以抵抗之外,還對姜維指責頗多。很多人認爲,正是因爲姜維改變了魏延的漢中防守策略,才使得鍾會得以長驅直入,殺入漢中,將姜維大軍牢牢的牽制在劍閣。如果鍾會大軍沒有打進漢中,那麼即便鄧艾殺進蜀漢,姜維也可以及時回軍救援。說到底,漢中的丟失就是姜維的責任!

姜維守衛漢中時,爲何不像魏延那樣抵抗曹魏的進攻?

那麼爲何魏延守衛漢中,就能夠抵抗住曹魏的進攻,而姜維守衛漢中,就沒有這個能耐呢?實際上,這裏面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姜維能力不如魏延

實際上魏延真正駐守漢中的時間,應該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算起,直到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出兵北伐結束,因爲之後魏延開始跟着諸葛亮北伐了,沒有駐守在漢中,這期間總共是8年,也就是說魏延在漢中真正駐守的時間是8年。不過魏延雖然離開漢中,但是他的防守策略一直被後人使用,甚至在延熙七年(公元244年),王平沿用魏延的漢中防守策略,還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戰,以三萬軍隊擊敗了魏軍十餘萬人,令天下震驚。所以說,從某種程度來講,魏延的精神其實一直是留在漢中的,說魏延在漢中抵抗了曹魏40年,也是說得過去的。

而到了蜀漢後期,姜維改變了魏延的策略。魏延的策略是拒敵於外,藉助地利優勢,堅決阻擊敵人,不讓敵軍大部隊殺進漢中腹地。而姜維的策略則是斂兵聚谷,收縮漢中兵力,將他們集中於漢、樂二城,放魏軍進來。然後堅壁清野,睏乏來犯之敵,等到敵人戰線拉得太長,補給跟不上之時,蜀軍再集中軍隊發動反攻,擊敗魏軍。而等到魏軍開始撤退,漢、樂二城的蜀軍也可以趁勢殺出,痛打落水狗。

可以看到,姜維策略的目的就是盡最大的可能殺傷敵軍,只不過姜維沒有考慮到的是,魏軍數量相比於蜀軍來說多得多,把魏軍放進來了後,蜀軍不一定能夠吃掉或擊敗魏軍,這樣的風險其實比魏延策略的風險更大。事實也證明,姜維的這套策略最終並沒有擋住魏軍,反而是被長驅直入,殺到了劍閣,很多人也因此一直痛批姜維的能力不行,比不上魏延。

姜維守衛漢中時,爲何不像魏延那樣抵抗曹魏的進攻? 第2張

二、蜀漢用人不當

從結果上來看,姜維的這套策略失敗了,被魏軍給殺了一個底朝天,但我們其實並不能就因此說姜維的策略毫無可取之處。當時的蜀漢,北伐重心一直是隴西,漢中常年無戰事,姜維只能抽調漢中的軍隊去參與北伐。而漢中守軍被抽調走,魏延之前的那套策略就不好實施了,因爲當地的守軍數量完全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於是纔有了姜維“斂兵聚谷”的策略。

姜維在漢、樂二城各屯駐了五千士兵,以此作爲據點,即便魏軍殺入,短期內也拔不下這兩個據點。而只要魏軍深入,被成功地阻擋在陽安關,那兩軍就會進去一個戰略相持的階段,誰也無法徹底擊敗誰。等到魏軍睏乏時,蜀軍再出兵進攻,則可取得大勝。

事實上,姜維的這個策略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從戰事分析來看,漢、樂二城確實成功地擋住了魏軍的進攻,並且一度堅持到劉禪投降之後,如果姜維那邊能夠擋住鍾會的步伐,遲滯魏軍的進攻,那姜維確實是有反敗爲勝的機會的。等到魏軍撤退時,蜀軍完全可以趁勢反擊!只不過姜維沒想到的是,蜀漢朝廷用人不當,這兩人成功地幫魏軍瓦解了姜維設置的兩條防線!

姜維守衛漢中時,爲何不像魏延那樣抵抗曹魏的進攻? 第3張

姜維設置的第一條防線,是陽安關,姜維原本是準備在這裏擋住魏軍的。由於姜維實行的是堅壁清野的策略,所以魏軍遠道而來,是經不起長久作戰的,他們的物資補給跟不上,要是攻不下蜀漢的城池或者關口,用不了多久魏軍就會敗退。而作爲阻擋魏軍的重要關口,陽安關防守嚴密,內部屯住了大量的武器和糧食的,蜀軍原本就計劃在此處擋住魏軍,所以魏軍短時間內其實是很難攻下這裏的。

不過俗話說得好,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守城將領蔣舒的投降,直接使得陽安關城門大開,魏軍得以輕而易舉的進入城內,全獲蜀軍輜重,這一下,鍾會可以放心大膽的長驅直入了,再也沒有人能夠擋得住他了。可以說,正是蔣舒此人的無恥背叛,才使得陽安關被輕易突破。

蔣舒原本是蜀國的武興督,也算是一個高級將領了,但是後來他因爲犯事被蜀國解除了職務,於是懷恨在心。蜀漢原本是派傅僉守衛陽安關,讓蔣舒前往協助,充當副手。而蔣舒見魏軍來攻,假意出城殺敵,事實上卻直接率衆出降,並給魏軍出謀劃策,專門攻擊陽安關的守衛薄弱點,最終幫助魏軍成功地拿下了關口。實在是想不通,蔣舒本身就是因爲不稱職,才被剝奪原來的官職,怎麼會把他放在陽安關這麼重要的位置上?蜀漢是怎麼想的呢?

姜維守衛漢中時,爲何不像魏延那樣抵抗曹魏的進攻? 第4張

第一條防線被突破,其實姜維還有第二條防線,這就是劍閣。只要鍾會拿不下劍閣,時間一長,他只能退兵。而事實上,鍾會和姜維相持許久,確實是沒辦法攻下劍閣,差點就撤軍離去了。不過後來鄧艾給出建議,他從陰平殺入蜀中,夾擊姜維,這樣就可以擊敗蜀軍了,於是鍾會一直在劍閣盤旋,不肯離去。事實上,如果沒有鄧艾這一招,估計鍾會過不了多久,就會主動撤軍,到時候魏延趁機尾隨追殺,漢、樂二城的蜀軍也趁機殺出,未必沒有擊敗魏軍的可能。

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鄧艾真的能從陰平小道殺進蜀漢,而劉禪派出的諸葛瞻,軍事能力太弱,竟然沒有擋住鄧艾大軍,還白白損失了成都平原上最後一支可戰之兵。

聽聞鄧艾殺到,劉禪派諸葛瞻率軍抵擋,而諸葛瞻缺乏實戰經驗,進退失據,不僅沒有搶先佔領險要關口,更沒有據城力守,反而是追求痛快,直接和鄧艾在平原決戰,結果被鄧艾殺得大敗,最終身死。說實話,要不是諸葛瞻父子爲國死節,真的是可以好好的批評他一番,他的這一通操作,直接使得蜀漢衆人被嚇破了膽,在大軍尚在的情況下,最終竟然選擇了投降,可笑至極。而隨着劉禪的投降,姜維堅守的劍閣防線,也徹底失去了意義,姜維再也沒有機會擊敗魏軍了。

第三、劉禪投降

其實這個第三點和第二點有點沾邊,最終是劉禪的投降直接瓦解了姜維的堅守,劉禪如果堅決不降,那麼這一戰繼續打下去,勝負猶未可知!而正是由於諸葛瞻的戰敗,使得劉禪被嚇破了膽,當時蜀漢衆臣討論的竟然是往那裏逃,而不是怎麼堅守下去。最後譙周力排衆議說服劉禪,使得劉禪選擇了投降。而劉禪的投降,也標誌着蜀漢的徹底覆滅,漢、樂二城的蜀軍,聽從劉備詔命出城投降,正式宣告着漢中的徹底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