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靈帝爲何不採納忠臣良將的意見,及時消滅太平道?

漢靈帝爲何不採納忠臣良將的意見,及時消滅太平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靈帝爲何不採納忠臣良將的意見,及時消滅太平道?這是因爲當時的忠臣良將確實太少,並且東漢朝廷視黃老思想爲國家思想,太平道被朝廷認可爲,成爲了輔助朝廷教化百姓的“善道”,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得到朝廷的默許後迅速席捲天下、遍地教衆。十餘年間,衆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這儼然一副嚴密的宗教組織樣子,張角是皇帝,三十六方渠帥爲分封的實權諸侯,是東漢劉氏天下的國中之國。

漢靈帝爲何不採納忠臣良將的意見,及時消滅太平道?

這個消息滿朝皆知,畢竟這事涉及之人達到數百萬,不走漏風聲被人等作發財路子報告官府是不可能的事。後來者的視角看,情況已經十分危急,東漢王朝已經達到大廈將傾的地步,但朝廷內部還是大致分爲兩派:一派是以皇帝爲首,無視太平道的威脅;一派是屢次上書提出應對太平道危機策略的大臣們。最終決定是誰敲定的?皇帝。

皇帝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誰鬥得過。提出要果斷剪除消滅尾大不掉的太平道的大臣寥寥無幾,呼聲極小,因爲大家已經習慣了太平道的存在和作爲。

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在此次波及天下的宗教叛亂的前兩年時間,各地叛亂的凶訊不斷傳至中央,皇帝和朝廷諸公絲毫沒有警覺,覺得有什麼不對,認爲這不過是和往年一樣的情況,便沒有過多關注,自顧自地設宴作樂。

民間圖讖有所預言:濟陰言黃龍見句陽,金城言黃龍見允街。這事會讓東漢統治者們警覺,但也能造勢,爲後來起義提高法統性、天命性和熟知度。各個階層都或多或少嗅到了太平道黃巾軍的“不對”(或者說是神奇),天下大亂就在眼前。

數萬百姓景從看太平道之“黃人”,地方官府沒有阻攔,中央朝廷沒有注意,足見其人心所向和朝廷的疏忽大意。有警惕的朝廷官員不是沒有,而是聲音不大、不被重視。有識之士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提出的解決措施非常不錯,避免了大動干戈、動盪國家的情況:派官員遣送黃巾信徒歸鄉,再消滅各部渠帥。

漢靈帝爲何不採納忠臣良將的意見,及時消滅太平道? 第2張

這辦法很好,但是沒人用,這本該是掐滅黃巾叛亂火焰的最佳機會。奏摺漢靈帝讀了,深表贊同,但還是沒有采取措施應對。黃巾起義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再任由其壯大發展,這東漢王朝就再無抵抗能力,只能一味依靠地方豪強軍隊。

民怨在沸騰,走向太平道所期望的地方。整個京城和皇宮都已經漏成一個篩子,以前是統治階層不想動太平道,如今是整個朝廷十之八九的人不願意動太平道,京城的十常侍,地方的州郡長官,都在幫忙隱瞞,不讓嚴重的消息上達天聽,皇帝因此不能及時作出反應,國家機器不能運轉起來對付這個即將爆發的宗教勢力。不僅州郡長官信奉太平道,其下屬也是信任的,擔心自己報上去爲太平仙人招來禍患,被冥冥中的蒼天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