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末有接近五十萬人投降清軍 滿清是如何將他們逐步消化的

明末有接近五十萬人投降清軍 滿清是如何將他們逐步消化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清代和明代投降將領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幾十萬明代降兵降將,清代怎麼逐步“消化”的?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興亡是人類社會朝代更替的陣痛,期間老百姓自然是朝不保夕,命懸一線,就算是社會上層的人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爲時勢與道德這個時候會發生衝突,除了極個別的可以狠下心來以死殉國之外,大部分人還是隻有帶着內心的愧疚投降新的力量。

明清更替的時候就是這樣,崇禎死的時候固然有人跟隨殉國,但大部分的人卻投降了清代,這其中有些人甚至是在明代沒有滅亡之前就已經爲清軍所用,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總數接近五十萬,要了解,當時清軍總共才二十萬人,那麼,他們是如何把着五十萬人逐步消化的呢?這主要的三個手段實在高明。

明末有接近五十萬人投降清軍 滿清是如何將他們逐步消化的

01讓降兵降將打頭陣

清軍消化降兵降將最開始的手段就是讓這讓人上前線,打頭陣,爲他們消滅李自成和南明的力量,這對清政府來說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因爲這樣不僅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消滅敵人,而且也可以減少降兵降將的數量,從而減低消化這股力量的壓力。

由於投降清軍的明軍數量過於龐大,所以,這些投降的士兵一般都會立即作爲衝鋒的前驅,比如開關降清的吳三桂,就被立即安排“前驅討賊”,南一魁和董學禮也是一樣的。

大量的投降士兵充當前線的炮灰之後,滿清本部的大軍就成了最尊貴的部隊,到了後來,部隊基本就形成了一個作戰序列,那就是最先出戰的就是綠營,之後分別是漢軍和蒙古,而滿清自己的部隊,都是在隊伍最安全的位置。

而這個綠營,就是由降兵降將組成的隊伍,他們最開始只是作爲炮灰,後來隨着戰線的拉長,滿清的隊伍鎮守不過來,他們纔開始幹一些鎮守地方的工作。

明末有接近五十萬人投降清軍 滿清是如何將他們逐步消化的 第2張

02兩套軍事系統

高明的統治者,都是很擅長吸取對方優點的,在這一點上,清代統治者就做得非常好。清軍在關外的時候,就擺脫了遊牧民族的傳統,仿照明代形成了自己的朝廷,並且有了全新的政治系統,但並沒有完全擺脫部落時代的影子。

比如在軍事方面,依然是部落的形勢,還是以前的八旗編制,說白了有點像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制,部隊都是屬於旗主的,這是一種很不穩定的軍事體制,這種體制可以說是軍民一體的,平常都是普通的牧民,到了需要戰鬥的時候就是士兵,連職業化也沒有形成。

以前投降的兵將比較少的時候,都是被分化到八旗之中隨軍作戰,隨着降兵降將的增多,清代統治者開始沿用了明代的大軍體制來進行地方大軍的管理,有意思的是,他們用的人都差不多,可以說是把明代的體制和人全盤接受過來,對這種現象,魏源曾經感慨說:皆以明故臣領所部綠旗兵,外借其招徠,內以佐禁旅之不逮。”

就這樣,清代沒有用多少心思就穩定了清初的軍事系統。地方上的治安管理,毀滅反對清勢力等具體工作基本都是綠營在做,而原來用於衝鋒陷陣的八旗大軍,現在只起監督和震懾綠營的作用。

明末有接近五十萬人投降清軍 滿清是如何將他們逐步消化的 第3張

這樣表面上是兩種軍事體制,實際上就是一個體制威懾監管着另一個體制的現象,被一直保留下來。

03對降將的處理方式

除了採取綠營方式之外,清廷對投降的將領還採取了許多的方式,比如或集中或分散的編入八旗,不要小看這種把漢族將領編入滿族旗主之下的舉動,它不僅是人員的融入,更是一種思想的改造。

明末有接近五十萬人投降清軍 滿清是如何將他們逐步消化的 第4張

由於滿族的社會關係還處於奴隸制度,所以被編入旗主手下的將領,與旗主的關係其實就是奴隸和奴隸主的關係,最多隻能算是高級奴隸而已,對旗主而言,他們對這些降將有很大的權力。

不僅可以監督日常生活,連家居生活也可以監督,這種看似文明的倒退,卻讓清廷對這些將領的把控度非常高,有力的克服了明末那種將領不停朝廷調遣的弊病。另外,清廷對不同情況的將領採取不同方式處理。

對那些在明代時代非常出名的將領,如祖大壽,董學禮,劉良佐等,都是採取閒置,少用的原則,這樣可以降低他們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清廷又大力提拔那種有能力,但又沒有什麼影響力的副將,並且賦予優厚待遇,這不僅可以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而且讓所有的降將都覺得有奔頭,所以甘心爲清廷效力。

當然,清廷可不是慈善機構,不可能對所有的降將都會善待,對那種勢力比較大,而且態度遊離不定的,清廷都會視爲不安定因素,會以各種理由進行消滅。比如李際遇,高進忠等都被清廷編織罪名殺害。

不管清廷對降將做如何處置,他們的舉動都在清廷的監視甚至掌控之下。

明末有接近五十萬人投降清軍 滿清是如何將他們逐步消化的 第5張

04結語

清廷作爲一個少數民族,要統治超出他們幾倍的人口,不採取非常手段是做不到的,而如何處理大批的降兵降將,就是對他們這種能力最初考驗,不得不說,在這個歷史考題面前,他們交的答卷還是比較合格的,他們對降兵降將的舉措,也奠定了後來的軍事格局,滿漢關係,甚至是皇帝與大臣的關係。

除此以外,在清廷滿族至上的民族政策下,降兵降將不僅會被當做前線的炮灰,還要承受自己和滿族將士低得多的待遇。在這些諸多因素之下,明代的降兵降將很多又走上了背叛清廷的道路,有些人甚至會降了又叛,叛了又降,但這些反叛勢力,因爲沒有一統的指揮,都被清廷剿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