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恆溫北伐時發生過什麼事?他爲什麼終究無法完成統一事業?

恆溫北伐時發生過什麼事?他爲什麼終究無法完成統一事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桓溫,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永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356年,晉廷拜桓溫爲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桓溫進行第二次北伐,目標是佔據許昌的姚襄。

姚襄本聽命東晉朝廷,殷浩北伐時,姚襄臨陣當了叛徒,並直接導致殷浩北伐失敗。後來他先屯於淮南,招掠流民,衆至七萬,同時派使者上疏晉廷罪狀殷浩,後又聽從其將佐的建議,稱大將軍、大單于,帶兵北還,佔據許昌,圍攻洛陽。

恆溫北伐時發生過什麼事?他爲什麼終究無法完成統一事業?

當時佔據洛陽的是投降東晉,復又叛變的魏前荊州刺史周成。姚襄進攻洛陽,一方面是向東晉表忠心,一方面是尋求立足之地。可是姚襄攻打周成一個多月也沒進展。桓溫見周成、姚襄這兩個“叛徒”互相混戰消耗得差不多了,就想漁翁得利,乘機北伐。

六月,桓溫軍發自江陵,遣督護高武佔據魯陽(今河南魯山縣),輔國將軍戴施屯於河上,率舟師從黃河進逼許、洛,自己親率大軍隨後進發,又上疏晉廷,請徐、豫二州出兵從淮、泗入黃河配合作戰。八月,晉軍進至伊水(在洛陽城南)。

姚襄迫於桓溫軍事壓力,撤了洛陽之圍,將精銳埋伏於水北林中,拒水而戰。桓溫親自被甲督戰,命晉軍結陣而進。二軍接戰,桓溫之弟桓衝及諸將奮勇向前,大敗姚襄。姚襄軍大亂,自相殺死者達千餘,姚襄逃奔平陽。

恆溫北伐時發生過什麼事?他爲什麼終究無法完成統一事業? 第2張

桓溫擊敗了姚襄,周成率衆出洛陽城投降。桓溫進入洛陽,拜謁晉朝諸帝陵寢,有毀壞者皆令人修復,並置陵令看守。表鎮西將軍謝尚都督司州諸軍事,鎮洛陽。因謝尚未至,留潁川太守毛穆之、督護陳午、河南太守戴施等以三千人鎮守洛陽。又徙歸順的百姓三千餘家於江、漢之間。自率大軍還師。

收復晉朝故都,既是桓溫的歷史功績,也是桓溫當時權傾朝野的關鍵籌碼。桓溫掌東晉朝廷內外大權,其諸弟皆身居要職,桓氏勢力一時甚盛。其二弟桓雲任江州刺史、加都督司豫二州軍事、領鎮蠻護軍、西陽太守、假節。桓雲在職,“招集衆力,志在足兵,多所枉濫,衆皆嗟怨。時溫執權,有司不敢彈劾”。其三弟桓豁任建威將軍、督沔中七郡軍事、新野義成二郡太守,後又因功進位右將軍。其四弟桓祕,雖素與桓溫不睦,但也任職輔國將軍、宣城內史,並一度監樑益二州征討軍事、假節,後官至中領軍。其五弟桓衝數從桓溫征伐有功,多次升遷,先後鎮守襄陽、江陵等要衝。昇平四年(360)桓雲死,接任江州刺史、領鎮蠻護軍、西陽譙二郡太守,振威將軍。昇平四年,晉廷加封桓溫爲南郡公,桓衝爲豐城縣公,桓溫之次子桓濟爲臨賀郡公。

恆溫北伐時發生過什麼事?他爲什麼終究無法完成統一事業? 第3張

桓溫收復洛陽固然是大功一件,但其私心大於公義。北伐前,桓溫就曾上疏朝廷還都洛陽,朝廷不許。後來收復了洛陽,桓溫更理直氣壯了,於哀帝隆和元年(362)再次上疏,請遷都洛陽,並請將永嘉之亂後流亡至江南者,全部北徙,以充實河南之地。

揚州刺史王述認爲桓溫“欲以虛聲威朝廷耳,非事實也,但從之,自無所至”。意思是:“桓溫不過是虛張聲勢,威懾朝廷,想做朝廷的主,不是真想遷都,隨他去吧。”於是朝廷詔答桓溫說,“諸所處分,委之高算”,意思是有關遷都事宜請桓溫籌劃辦理。後遷都之事果然不了了之了。由此也可預見,即便桓溫有統一南北的能力和實力,但就其志向和氣量而言,他終究無法完整統一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