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那些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歷史上那些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們是王朝的奠基人。除了追封的,他們也是王朝開創者。他們的知名度很高(亡國之君知名度也很高),他們是各朝的太祖。開創一個王朝自然不易,不管他們用何種手段開創的一個朝代,能力也不會差。不過,有人會說,就是因爲你,王朝纔會滅亡。太祖對王朝滅亡負責,還是有理由的。個人認爲,太祖們會仗着自己的功績,定下些規矩,定下些基調。且在古時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怎麼能隨意更改。要不然古時的改革家,怎會總被當做奸臣。但是,亡國了,去賴一個十幾輩之前的祖宗,爲什麼感覺如此牽強。

宋朝,既是幸福感十足的王朝,也是積貧積弱的王朝。王朝滅亡原因,其中一點,外敵很強大,還重文輕武,而這一點就會追溯到宋太祖趙匡胤身上。防武將,重文臣,是趙匡胤執政的表現,宋朝後代君主也有這樣的。別人不說,還是說宋太祖趙匡胤,他這樣做其實很好理解,因爲五代十國。五代十國的時間段是有爭議的,大概五十多年的時間。五十多年的時間,就出現了五代、十國。這是一個什麼年代,政權短命,是個武將都能有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也當皇帝試試。趙匡胤也是這樣當上皇帝的,他自然會防武將。那個血肉橫飛的年代,重視一下文臣。留個祖訓,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改善一下社會風氣,也是有可能的。

不重視武將?趙匡胤他自己就是武將,當了皇帝后,到處征戰,去消滅其他政權。怎可不重視軍事這方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許宋太祖覺得,文臣大不了貪點錢,哪有我們武將厲害。趙匡胤死後,中原的割據政權才全部去除。趙匡胤所處時期,宋朝的政權究竟有多穩固,還有五代十國那個環境,皇帝這個職業更是高危。趙匡胤都會猶疑是讓弟弟接班,還是讓兒子接班。

歷史上那些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一輩人,幹一輩人的事。目之所及,哪能看那麼遠。只看着大哥大,就是沉甸甸的手提電話,也很難想到,今天的手機屏幕上會有各種各樣、方方面面的軟件。今天看來明顯不對的事,在那個年代也許很難看出。要不然穿越小說的主人公,就沒有優勢了。就像漢太祖劉邦,按周朝那時,搞了分封,漢景帝時便有了七國之亂。難道劉邦不知周朝後來春秋戰國,周天子已是虛設。當然知道,所以他也搞了郡縣制。爲何要把郡縣制和分封制結合。周朝不管周天子說話算不算,八百年,秦朝十幾年。可秦又把周顛覆了。

太祖們開國不知已經費了多少精力,就算有些事做的確實過了,也不好改了。明太祖朱元璋在殺戮功臣和分封衆兒子之後,也覺得給他孫子朱允炆留的江山,不太穩當。朱允炆的江山中分佈着手中有兵的叔叔們,武將們又被皇爺爺,殺的差不多了,沒有特得力的保護之人。

朱元璋問過朱允炆,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朱允炆說了幾步,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致就是先來軟的,後來硬的,逐步解決。朱元璋聽了,感覺不錯,應是放心了吧。可是朱允炆即位後,上來就來硬的,削藩。丟了皇位,生死不明,四叔朱棣登上歷史舞臺,這就不能怪他的皇爺爺了。

再說回宋朝,過了五代十國,宋朝政權平穩,就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面對如此外敵,趙匡胤又沒留祖訓,要祖祖輩輩壓制武將。上文雖說,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改變。但是有的規定,也是形同虛設。再說回朱元璋,以史爲鑑,朱元璋看到漢唐,有宦官亂政。很是防着太監,鑄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鐵牌上寫着:“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但大明王朝,既有鄭和這樣的太監,也有魏忠賢那樣的太監。

朱元璋還廢了丞相,後代也不讓設丞相。他是能大權獨攬,不嫌累,可他的子孫,是受不住了。不讓設丞相,可以變通,便出現了內閣。可見不是所有子孫,都墨守成規。把亡國之責,追溯到開國之君,也許也是因爲太祖們知名度高,總能想起英明神武的太祖們。可惜人無完人,哪個國家沒有些不完善的地方,好好解決問題纔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歷史上那些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