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我國古代的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 又從何而來

我國古代的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 又從何而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無疑是中華帝國統一的大英雄,其嚴刑峻法、焚書坑儒,也需要放在歷史的現實環境下去評價。他的雄才大略,無法掩蓋和抹殺。作爲推翻他的漢朝臣子們,出於媚上的文人習性,自然要在他身上找點讓後人噴飯的污點。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裏是這樣記載的:“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爲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爲政,姓趙氏。”

我國古代的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 又從何而來

在這段文字裏,你還看不出司馬遷有多少暗諷,但一個王子——即異人——又叫子楚——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秦始皇的生父——竟然是奪人之美,娶呂不韋的姬妾爲妻,就已經讓人小看了。但起碼,史遷在這裏還沒有胡編亂造,起碼忠實地講始皇嬴政(趙政)是他爹的兒子。至於姓趙,秦祖先本來就姓趙,《秦本紀》裏講得很明白,“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爲趙氏”,與其母姓趙沒有什麼關係。

但到了《呂不韋列傳》裏,馬遷便胡來了,肆意地編故事了,一個千古之謎陡然出現了。他是這樣寫的:“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爲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爲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爲夫人。”

這段話史遷明顯用的是小說筆法,宛然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人物神態、語氣活靈活現。與《秦始皇本紀》裏所記大相徑庭。首先,說趙姬是呂不韋的一個能歌善舞的美妾,最令人詫異的是,與呂不韋相處已懷有身孕;其次,子楚垂涎趙姬,在酒酣耳熱的飯桌上,描寫得他見到趙姬無法把持自己,竟然開口向呂不韋討要;第三,似乎更合乎人情,呂不韋先怒後願,想想自己爲子楚把家裏的家財都全部拿出,如今何必在乎一個女人,所以答應了子楚。第四,這是最不靠譜的司馬遷的敗筆,說趙姬自己知道自己已懷上呂不韋的孩子,呂不韋知道,而子楚被矇在鼓裏,趙姬藏着掖着嫁給了子楚。然後足月後生下秦始皇。

我國古代的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 又從何而來 第2張

正是這段記載,使秦始皇的身世,成爲千古謎團。試想一下,趙姬懷着孩子,呂不韋明知而不說,子楚完全不知,那第三者的誰首先知道了她懷着呂不韋的種?司馬遷又是從何處獲取這第一手資料的?

這裏我們需要釐清一個事實,趙姬是個美人,能歌善舞,感情豐富,傍上了富商呂不韋,當得知秦王子子楚有意於她時,行有所動,情感轉移,無可厚非,因爲呂不過是個暴發戶,而子楚雖眼下是人質,可必定他身份高貴,是個王子。但似乎再多情,也不至於懷着前男人的孩子,還故意隱瞞而委身第二個男人。

其實,關於趙姬的身世,史遷自己無意中也露出並不完全瞭解的馬腳。同在《呂不韋列傳》裏,前面馬遷講,趙姬是邯鄲城裏的一個歌舞伎,後來不經意又說: “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趙姬這又成了豪門女子。一個豪門女子,能讓你們倆男人這麼私下推來讓去嗎?

其實不難下結論,關於呂不韋、子楚、趙姬這個三角關係,多數是史遷杜撰想象的。那麼,秦始皇的身世,也就純屬他個人的一種猜想,無端地猜想。

既然已經杜撰出來,就得下文繼續杜撰下去。

子楚回國,秦昭王薨,他順利接班做了秦王,呂不韋“奇貨可居”的算盤如願實現,做了相國,號稱“仲父”。注意,這個“仲父”,顯然是針對小嬴政而言的,他不可能是秦莊襄王子楚的仲父。而這個仲父,或者不過是莊襄王報答呂不韋的一種形式,但卻成了史遷杜撰歷史細節的根源,也許正是根據這個“仲父”,馬遷做出了上述匪夷所思的猜測,懷疑起來始皇嬴政的身世。

我國古代的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 又從何而來 第3張

子楚做了三年秦王就死了,十二三歲的嬴政繼位爲秦王。這個時候,大權完全在呂不韋手裏,且因“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也就是說,秦國完全在呂不韋和老情人趙姬手裏,以前文所述,呂不韋明知政兒是他的骨肉,趙姬更清楚眼前的這個小秦王嬴政的親爹是誰,那她這時候完全可以聯手老情人呂不韋改換門庭,甚而可以一家三口奪人之國。然而,倆人卻仍膽戰心驚地只有私通,何其怪哉?

最爲可笑的是,呂不韋漸漸厭惡了趙太后(趙姬),而在史遷筆下,這個女人的精力卻又特別旺盛,呂不韋無奈,找了個替代品,給她身邊推薦了個猛男嫪毐,以一種令人不齒的方式,安頓了這位多情濫交的半老徐娘。用史遷的話說,就是“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

史遷的筆意很顯然,總之,秦王嬴政的生母就是個爛女人,秦始皇這個人就是來路不明。至於一會兒說她是歌妓,一會兒又是豪門女子,則完全是史遷杜撰中的疏忽大意。

我國古代的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 又從何而來 第4張

司馬遷的《史記》不僅僅是多有前矛後盾,由於其常採用小說筆法,將道聽途說的虛妄細節,草率地置於歷史人物身上,於是便無端地製造出來一樁樁迷案。於人之常情想來,異人(子楚)再懦弱,決不至於將已孕之女納於牀頭;呂不韋再瘋狂,也萬難攜已孕女子去攫取高位;至於趙姬,固然風騷,其做了太后而繼續與相國呂不韋苟且,又攬大陰人嫪毐入懷,實乃史遷詆譭嘲諷前朝皇帝的虛構,討當今之漢皇歡欣而已。

秦始皇所謂的身世之謎,就是司馬遷如此這般一手製造出來的。

歷史解密: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最終流落何處?

什麼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就是那個能證明皇帝身份和權威的巨大的印章。

我們在現在的影視作品中能看到縣太爺升堂的時候都有一塊巨大的官印放在案几一旁。這官印是皇帝給的,用來證明他的官員身份和權力的。而玉璽就是皇帝的"官印",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他官印都是由玉璽派生出來的。

那麼這個"傳國玉璽"是什麼樣子的?它從何而來,現在又在什麼地方呢?

我國古代的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 又從何而來 第5張

歷史上的玉璽是秦朝以後歷代帝王相傳的印璽。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下令鐫造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爲"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圓四寸,螭虎紐,一說龍魚鳳鳥紐。玉璽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爲"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從此,歷代帝王無不把傳國玉璽當作權力的重要象徵,當作一統天下的象徵。傳國玉璽不僅成爲野心家覬覦和割據君王爭奪的目標,也是中央王朝後宮的珍寶,國之重器。得到玉璽的人將玉璽解釋成自己"受命於天"的表現;而一旦失去玉璽則被視作王朝"氣數已盡"的表現。如果有哪個皇帝登基的時候沒有傳國玉璽捧在手裏,就被譏爲"白版皇帝"。意思是說你這個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沒有辦法證明。他們發出去的沒有玉璽印章的詔書自然也不那麼令人信服了。

傳國玉璽據說是用著名的"和氏璧"製作的。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絕世寶玉。傳國玉璽的傳奇要從這塊和氏璧說起。

據說春秋時的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認定是稀世珍寶,就獻給楚厲王。楚厲王難以判斷,就叫玉工來辨識一下。恰好這寶玉屬於深藏不露的那種類型。楚國的玉工看不到它的寶貝之處,就說是一塊普通石頭。這下可害慘了卞和。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腳,落下了終身殘疾。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次獻上寶玉。楚武王和玉工們又一次冤枉了卞和。卞和再次被判處欺君罪,連右腳也被砍去了。楚文王即位後,年老的卞和抱着這塊玉在荊山下號啕大哭。楚文王知道後很奇怪,派人去問。卞和說:"我並不是悲嘆自己的命運,還是爲手中的寶玉被世人看做是普通石頭感到悲哀。總有一天會有人證明我沒有撒謊。"楚文王就叫人將卞和的石頭剖開,細心考察,果然雕琢出了一塊稀世寶玉。"和氏璧"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