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史書中的“玩笑”:明武宗曾封自己爲總兵

史書中的“玩笑”:明武宗曾封自己爲總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的歷史中,能被記錄到史書中的玩笑,通常都不是什麼好事。在很長的歷史時期,“玩笑”都是與莊重、規矩的“禮”相違背的。

縱觀歷史,“君無戲言”、“莊嚴穩重”向來是正人君子的評判標準;而對愛開玩笑,不檢點的人總是抱着鄙視的態度,特別是那些能哄皇帝歡心,具有幽默感的官員,甚至會被安上專有名詞——弄臣。

久而久之,中國人彷彿成了缺乏幽默感的人羣,玩笑不能亂開。那些抱着戲虐心態愚弄他人的人物,很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

君無戲言 否則後果很嚴重

正經的天子要君無戲言,自動放棄說笑話的權利。西周時,周成王與弟弟叔虞玩耍時,曾拿一片梧桐葉許願,說:“我以此爲憑證,封你爲諸侯。”過了一段時間,成王早把這事給忘了。

輔佐他的周公卻提醒道,選個吉日,把加封叔虞的事給辦了吧。周成王一聽就笑了:“我那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周公把臉一沉說:“君無戲言,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被記錄到史書裏。”成王一聽,只好把像樹葉一般的唐國(今山西部分地方,後爲晉國)封給了叔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一葉封唐”的典故。

成王事後雖然想賴賬,不過好歹有周公的監督,有個大團圓的結局。但不是每個國君的玩笑都能得到好的結果。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必贅述。

史書中的“玩笑”:明武宗曾封自己爲總兵

網絡配圖

 一生都在過愚人節的明武宗

皇帝不能開玩笑,只是普遍而言,但凡事都有個例外。明武宗就是例外中的例外,他的一生時間都在和大臣“開玩笑”,戲耍着那些道貌岸然的先生們。

好動的武宗有一個夢想,他想去邊塞走一趟,到戰場上感受一下刀光劍影。大臣們知道後就傻眼了,想起當年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兵敗被俘,大明朝險些亡國的歷史。大臣們一個個上書勸阻,但皇帝就是置之不理。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皇帝瞞着滿朝文武,帶着武將江彬、宦官錢寧兩個寵臣,偷偷地跑出德勝門,直奔居庸關。這回幸虧居庸關的巡關御史張欽是個直漢子,拼着一死,往城門下一坐,就是不給皇帝開關。有他耽誤功夫,京裏的官員也追到了,好說歹說,總算是把萬歲爺給請了回去。

請是請回來了,巡邊的心可沒有死。武宗靜靜地等待了半個月,趁着某日張欽外出公幹不在居庸關,武宗連忙來到關下,這一次再沒人敢攔他,他終於如願以償,到了邊關重鎮——宣府。

武宗對玩的創意超出歷代明君、暴君、昏君,他先爲自己取了一個“朱壽”的新名字,再用皇帝的名義,加封朱壽爲“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鎮國公”。這簡直是與羣臣開的國際玩笑,給自己封爲總兵的皇帝,古往今來唯獨他這一份。

武宗這一趟沒有白去,親自率軍與蒙古人交了一次手。對於此戰的戰果,歷史上記錄是韃靼人戰死16人,而明軍陣亡52人。當然這個戰果很可能是文人們爲了證明皇帝的荒唐,報自己被捉弄的一箭之仇,而刻意編造出來的。

因爲這場史稱“應州大捷”的戰役,雙方參戰的士兵有十餘萬,即使隨便接觸一下,也不會這點傷亡。

關於戰事的記錄,是在武宗死後,文臣們才動的手腳。戰役剛剛結束,皇上凱旋迴朝時,大臣們還是要隆重歡迎的。只是皇上下令,說打了勝仗的是朱壽,而不是正德皇帝朱厚照。這可愁壞了大臣,見了面不能稱“皇上”,這“大將軍”三個字卻也不太敢叫出口,那種尷尬,就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了。

在羣臣看來,皇上如願到邊塞打了一仗,總該消停一段了。誰知武宗的新想法馬上就來了:朕要南巡。正在他找不到南下的理由時,寧王在南昌造反的消息傳來。武宗當即下詔,要御駕親征。

讓武宗失望的是,他的大軍剛剛離開北京,南昌的捷報就到了:一個名叫王守仁的巡撫用了四十來天,就把寧王之亂鎮壓了。

史書中的“玩笑”:明武宗曾封自己爲總兵 第2張

網絡配圖

武宗暗想,我好不容易纔出來,總不能這樣就回去吧?於是他又和羣臣開了個玩笑,扣下捷報,繼續前進!武宗一路上走走玩玩,足足花了四個月,纔到達南京。

這位王守仁就是鼎鼎有名的陽明公,他也配合荒唐皇帝一起玩。等皇帝到了,他又上了一封捷報,開首第一句就是“奉威武大將軍方略,討平叛亂”,把這大功留給了朱壽。

不想武宗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功勞來得未免太“容易”了。他命士兵在城外圍出一個廣場,把俘虜放到裏面。武宗全身披掛,帶着人馬又將這些俘虜“打敗”了一遍,並親手活捉了寧王。

 用“愚人”手段報復對手

戰國時,魏國大夫須賈懷疑門客范雎出賣情報,把事捅給了公子魏齊。魏齊大怒,命人用鞭子狠狠地抽了范雎一頓。范雎裝死,買通看守,才僥倖留得一條性命。范雎從此化名張祿,出仕秦國,因提出“遠交近攻”的統一方略,而官至丞相。

後來魏國聽說秦國要出兵征伐他們,急忙派須賈爲使臣,前去求和。范雎知道了,就換上一身破衣服,來同“老主人”敘舊。范雎主動爲須賈駕車,進到秦國的相府裏面。范雎藉口說要先去向張丞相稟報一聲,讓須賈等一會兒。

豈知范雎一去不返,須賈只好詢問相府的下人:“范雎怎麼去了這麼久,還不見回來?”下人告訴他:“范雎是誰?那是我們張相爺啊!”可以想見,須賈當時定是驚出一身的冷汗。這時魏國有求於秦,須賈顧不得面子,立馬脫光上衣,去給范雎請罪。

史書中的“玩笑”:明武宗曾封自己爲總兵 第3張

網絡配圖

范雎倒有沒有太爲難須賈,羞辱一番後,讓他回去帶話給魏王:“快快獻出魏齊的人頭,不然等着兵戎相見吧!”魏齊最後只能自殺而死。

范雎才華橫溢,是歷史上的名臣,尚且用“愚人”來挾私報復,就更不用說那些真小人了。中國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大詩人李白生具一副傲骨,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主。李白讓高力士爲他脫靴、讓楊玉環給他磨墨的故事,也可謂家喻戶曉。

李白戲耍了高力士後,寫下三首著名的《清平調》,其中有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依新妝”,誇讚楊玉環的容貌堪比趙飛燕。高力士私下卻對楊貴妃說:“李白將您比作漢朝的趙飛燕,分明是在侮辱您。”楊貴妃一想,趙飛燕向來被視爲“紅顏禍水”的典型人物,下場悲慘,這李白果然是居心叵測。

此後唐玄宗幾次想重用李白,都被貴妃娘娘給攔下,使李白終身懷才不遇。這個故事出自李浚《鬆窗雜錄》一書,不一定真實,不過至少說明一個道理——戲耍小人固然能獲得一時的暢快,但也許會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