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名言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歷史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名言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外文名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是一位與狄更斯齊名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小說家,生卒時間1811年7月18日-1863年12月24日。

人物簡介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英國作家,薩克雷是獨生子,1811年7月18日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他父親是英國人,任職於東印度公司,母親比父親要年輕許多。

其代表作品是世界名著《名利場》。與狄更斯齊名,爲維多利亞時代的代表小說家。還著有《班迪尼斯》等作品。

人物生平

薩克雷是李奇蒙·薩克雷(Richmond Thackeray,1781年9月1日-1815年9月13日)的長子,1811年7月11日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出生。父親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員工。母親安妮·貝契爾(Anne Becher,1792年-1864年),是約翰·哈曼·貝契爾(John Harman Becher)與海麗葉特·貝契爾(Harriet Becher)的二女兒,安妮原本和亨利·卡麥可·史密斯(Henry Carmichael Smyth)是一對戀人,可是因爲周圍人們的反對而使安妮被送往印度,在那裏她與李奇蒙認識而結婚。不過在那之後卻偶然與卡麥可·史密斯再次相遇,在李奇蒙死後5年,薩克雷的母親安妮改嫁於卡麥可·史密斯。

1816年,薩克雷5歲的時候,與繼父卡麥可·史密斯一起離開印度回到英國。薩克雷被由外婆養育着他。母親回國後薩克雷進入了查特豪斯學校(Charterhouse School)就學,認識了知心好友約翰·李區(John Leech,1817年8月29日-1864年10月29日)。1829年,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就學,一方面將自己的詩詞投稿,另一方面熱衷於賭博的事情。在大學被中途退學後,向着毆洲大陸各地奔走,自由奔放的生活着,在這個時候與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相遇。這個時候薩克雷使用父親的遺產做投資,週刊雜誌的發行,還想以獨立的畫家爲目標,可是都宣告失敗。加上用父親的錢投資的印度的銀行代理公司的破產,遺產也全數失去。

1836年,與伊莎貝拉·蓋辛·蕭(Isabella Gethin Shawe,1816年-1893年)結婚,她是馬修·蕭(Matthew Shawe)的二女兒。薩克雷與伊莎貝拉共有3個女兒,長女安妮·伊莎貝拉·薩克雷·瑞奇(Anne Isabella Thackeray Ritchie,1837年-1919年),二女兒珍·薩克雷(Jane Thackeray),但只出生8個月就夭折了,小女兒海麗葉特·瑪麗安·薩克雷(Harriet Marian Thackeray,1840年-1875年)。

1843年發表了《愛爾蘭小品集》,1846年發表《庸人之書》,但是在1848年發表《名利場》時,他的作家才能才被肯定,與查爾斯·狄更斯並稱。1848年~1850年發表《潘丹尼斯》,1852年發表歷史小說《亨利·艾斯蒙》,1853年~1855年發表《紐康家》。

1863年12月24日,在寫《丹尼斯·杜瓦爾》的時候死去,享年52歲。他被葬在倫敦的肯薩爾園公墓。1864年《丹尼斯·杜瓦爾》被髮表。

創作之路

揮霍財產

父親爲薩克雷留下了大量的財產,因此他有經濟能力四處旅遊以及活躍於他所熱衷的社會活動。離開劍橋的那年,他到德國魏瑪學藝術,在那裏度過幾個月的時光,並通過別人介紹認識了歌德。回到倫敦以後,他又開始研究法律,斷斷續續一年以後,感覺對法律也不感興趣,便放棄了這一職業。1833年,他因購買和經營一份曇花一現的報紙《國家標準》而賠了一大筆錢。薩克雷盲目投資,生活上揮霍無度,到1834年時他便把父親留給他的遺產揮霍一空,於是他不得不開始爲自己生計而奔波。他一直以來就在繪畫方面有些天賦,於是決定到巴黎學繪畫。可是同以往一樣,也沒有獲得特別的成功,但他掌握了卡通繪畫的基本技巧並能夠在日後爲自己的作品做插圖。1836年《匹克威克外傳》面世以後,他曾申請爲狄更斯的作品配圖,沒有獲得成功。在一週8畿尼金幣收入的誘惑下,他進入《立憲》報社擔任駐巴黎的通訊員。這是一份激進的報紙,薩克雷的繼父是該報社的社長。

聲名鵲起

薩克雷結婚後沒幾個月,《立憲》報破產,他不得不爲其它期刊包括《泰晤士報》寫稿,充當僱傭文人。在新創辦的《弗雷澤雜誌》上他發表了第一部成名之作《嘗試記者》(1837—1838年)。在該作品中,薩克雷虛構了一個愛出風頭而又自以爲是的男僕,裝模作樣令人覺得荒謬可笑。後來的作品中他也常常表現這一主題。薩科雷的評論、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等在《弗雷澤雜誌》上相繼發表,其中1839—1840年創作的《凱瑟琳》最引人注目,諷刺了類似《紐格特的日曆》的犯罪類小說。1841年的《霍家蒂鑽石》講述的主要內容是商場上的腐敗和投機。1844年的《巴里·林登》是一部關於一個18世紀的愛爾蘭傳奇人物自傳的作品,故事從主人公年輕無賴時起一直寫到獄中死亡。薩克雷從1842年開始陸續給新辦的雜誌《反擊》供稿,同時也給《勢利人》寫稿。1848年,他把在《勢利人》雜誌上發表的作品集結成冊,取名爲《勢力集》。該書的出版爲薩克雷贏得了社會諷刺作家的頭銜,從此聲名鵲起。

《名利場》

薩克雷在《勢利人》工作時就開始了長篇小說《名利場》(1847—1848年)的創造,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採用每月連載的形式發表。故事的背景是拿破崙戰爭期間和戰後的英國,而對勢力和愚昧的宏觀見解卻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全書以家庭女教師以瑞比卡·夏普在名利場中的冒險爲中心展開,她大膽潑辣,爲求名利不惜代價,是英國小說中描寫最爲生動的文學形象之一。繼《名利場》之後,薩克雷於1848—1850年間連載了《潘丹尼斯的歷史》,該書講述的是一個可愛而又出手大方的年輕人的經歷,很明顯其中許多描述的是作者自己生活的寫照。

講學之路

薩克雷熱愛社交,非常向往上流社會的舒適生活。一方面他同上層人物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另一方面這些人物往往又是他作品中的諷刺對象。由於妻子精神病無法治癒,薩克雷不能跟她溝通,只有同朋友交流才能遣解心中的鬱悶。在妻子精神失常後的幾年,是他劍橋的密友之一威廉·布魯克菲爾德給他安慰,讓他度過了極度悲傷的時光。但隨着時間推移,薩克雷真心愛上了布魯克菲爾德的夫人。1851年秋天,布魯克菲爾德明智地告訴妻子要少同薩克雷交往。這段友誼是薩克雷的精神支柱,由於關係的斷絕,他本人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感情打擊。

爲了忘記這段傷心史,爲了讓女兒們在經濟上有更大的保障,薩克雷開始四處講學。儘管在公衆講學時也遭遇許多尷尬境況,但是他關於“18世紀英國幽默作家”的六個演講獲得了極大成功。受此鼓勵,他決定到美國去講學,因爲他對幽默作家做過仔細研究,所以有較好的條件。到美國之前,他出版了歷史小說《亨利·艾斯芒德》。該作品是以他最喜愛的一段歷史時期,即安妮女王統治時期爲背景創作完成的,書中所講的艾斯芒德和凱斯特伍德的愛情故事,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對布魯克菲爾德夫人的情感寫照。這部作品也許是薩克雷作品中唯一沒有采用連載形式寫成的小說,因此這部作品在結局和組織結構安排上比其它任何一部都更加成功。1852—1853年,除了收入2500英鎊,薩克雷還在美國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薩科雷的得意之作,童話《玫瑰與戒指》於1855年正式出版,《鈕可謨一家》同時也開始連載。《鈕可謨一家》也是薩克雷自己年輕時的生活寫照。男主角克第夫是一個天資聰明的年輕人,一直夢想自己成爲一名藝術家,由於自身的侷限性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男主角的第一次婚姻也是薩克雷早期不幸婚姻的追憶。然而,全書在人物刻畫方面最引人入勝,最突出的是克第夫難以捉摸卻又魅力四射的情人埃塞爾,和可敬而又無辜的老上校紐卡姆。

1855年,薩克雷再次去了美國,這次是爲他自己已經出版的作品《四個喬治》做學術演講。回國以後,他作爲自由黨候選人蔘與了1857年7月在牛津舉行的議會大選,但未獲成功。10年以後他又參與《改革法案》的起草,主張擴大選舉權。

叱吒文壇

這時,他已經開始與狄更斯齊名。他們的關係雖談不上親密無間但一直以來都很友好。但他們曾有過一次爭吵,而這僅有的一次爭吵直至薩克雷臨死之前才得以平息。他同狄更斯一樣對人民遭受的苦難給予了深刻的同情,他作品中感情脆弱的“好女人”有時會對社會冷嘲熱諷甚至產生憤世嫉俗的情緒,這在當時有點不易爲人們接受,但卻很容易爲現代人喜愛。薩克雷尤其擅長創作滑稽作品,在《笨拙先生的獲獎小說家》這部嘲諷與他同時代作家的系列作品中,他這方面的才能得到了最好的闡釋,這部滑稽戲1856年又在《名家小說》中再版。薩克雷不認爲自己是一個詩人,但他幾首歡快的律詩,如《法國燉魚民謠》則被認爲是他此類作品中的經典。

《弗吉尼亞人》

薩克雷的另一部偉大作品是《弗吉尼亞人》(1857—1859年),繼續講述了英國人亨利·艾斯芒德的兩個雙胞胎孫子的命運。小說通過兩條主線分別展開,一個是以當時生活節奏加快且追求時尚的英國爲背景,另外一個則是以正在進行國內統一戰爭的美國爲背景。

擔任主編

受豐厚薪水誘惑,1860年他開始擔任《康希爾雜誌》第一任主編,儘管他並不太適合那項工作,但做起來還是得心應手。他的編輯風格和標準與他生活的時代精神相一致。他曾經拒絕刊登布朗寧女士爲雜誌寫過的一首詩,就是因爲她詩中“有一段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不合法的情感敘述”。由於薩克雷本人的聲望加上《康希爾雜誌》所付的極高酬稿,不少名家紛紛向該雜誌投稿,著名的有馬修·阿諾德、丁尼生、特羅洛普、羅金斯及薩克雷的女兒安妮等。

晚年

薩克雷的最後三部小說也是在《康希爾雜誌》上刊登的,即1860年的《鰥夫洛弗爾》,1861—1862年的《菲利普歷險記》,1864年的《丹尼斯·杜瓦爾》。《鰥夫洛弗爾》是由早期一部並不成功的兩幕劇改編而成的簡短小說。《菲利普歷險記》一共有10集,其中最後一集是作者根據自己早期生活改寫而成的。《丹尼斯·杜瓦爾》沒有全部完成,該作品講述的是他特別喜愛的18世紀的一個歷史浪漫作品。在《康希爾雜誌》上刊登的還有他晚年最好的作品,趣味閒談系列以及大家較爲熟悉的隨筆集《拐彎抹角的隨筆》。同其他精彩作品一樣,這些都是作者的回憶與自傳。

逝世

生命的最後十多年裏,薩克雷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健康,1863年12月他在倫敦的肯辛頓驟然辭世。

家庭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名言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歷史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

薩克雷的父親里士滿薩克雷出生於南米姆斯,並於1798年16歲時作爲東印度公司的作家(公務員)前往印度。1804年,里士滿與夏洛特·索菲亞·拉德(Charlotte Sophia Rudd),他可能是歐亞的情婦,生下了一個女兒薩拉·雷德菲爾德(Sarah Redfield),母親和女兒都在他的遺囑中命名。這種聯絡人在東印度公司的紳士中很常見,並且對他後來的求婚並與威廉的母親結婚沒有任何障礙。

薩克雷的母親安妮·貝歇爾(生於1792年)是“當天最美麗的美女之一”,也是南帕爾加納斯地區(加利福尼亞州,1800年)的收藏家約翰·哈蒙·貝歇爾的女兒,他是孟加拉一個古老的平民家庭“以其女性的溫柔而着稱”。Anne Becher,她的妹妹哈麗特和她們的喪偶母親,也是哈麗特,於1809年被她的專制守護祖母安·貝歇爾送回印度,在Earl Howe身上。安妮的祖母曾告訴她,她所愛的男人亨利卡邁克爾-史密斯是孟加拉工程師的一名少尉,她於1807年在巴斯舉行的大會舞會上遇到已經死了,而他被告知安妮不再對他感興趣了。這些斷言都不是真的。儘管Carmichael-Smyth來自一個傑出的蘇格蘭軍人家庭,但Anne的祖母竭盡全力阻止他們結婚。倖存的家庭信件表明她希望與她的孫女更好地匹配。

1836年8月,薩克雷同一名叫伊麗莎白·肖恩的愛爾蘭姑娘結婚。他們一共生了3個女兒,只有兩個活了下來。大女兒叫安妮,也就是裏奇夫人,後也成爲了一名小說家和散文家。第三個女兒出世以後,薩克雷夫人精神失常的症狀與日俱增,到1842年,她神經完全失常,不得不被隔離起來。她比薩克雷多活了30年,但精神再也沒有恢復過正常。由於婚姻的悲劇,薩克雷不得不獨自承擔起撫養女兒的責任。妻子活着,他沒有條件再娶,因此他的家庭生活無疑孤獨悽慘。

影響

在維多利亞時代,薩克雷僅次於查爾斯狄更斯,但他現在閱讀的次數要少得多,並且幾乎完全被稱爲“名利場”,後者已經成爲大學課程的固定項目,並且多次被改編爲電影和電視。

在薩克雷當天,一些評論家,如安東尼特羅洛普,將亨利·埃斯蒙德的歷史列爲他最偉大的作品,也許是因爲它表達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責任和認真的價值觀,正如他後來的其他一些小說一樣。也許是因爲這個原因,他們沒有像“名利場”那樣倖存下來,而這種價值觀諷刺了這些價值觀。

薩克雷認爲自己是在現實主義傳統中寫作,並將他的作品與狄更斯的誇張和多愁善感區別開來。一些後來的評論家接受了這種自我評價並認爲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但是其他人注意到他傾向於使用十八世紀的敘事技巧,例如對讀者的離題和直接地址,並爭辯說通過他們,他經常擾亂他們的錯覺。亨利詹姆斯的學校,強調保持這種幻覺,標誌着薩克雷的技術的突破。

1887年,皇家藝術學會在倫敦格林宮2號的房子裏爲紀念薩克雷而在1860年代爲他建造了一塊藍色牌匾。現在是以色列大使館的所在地。薩克雷在肯特郡坦布里奇韋爾斯的故居現在是一家以作者命名的餐館。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名言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歷史 第2張

  《名利場》

經典語錄

《名利場》

人性的確如此,既輕信又愛懷疑,說它軟弱又很頑固,自己打不定主意,爲別人做事卻又很決斷。

人生一世,總有些片段當時看着無關緊要,而事實上卻牽動了大局。

一個人如果遭到大家嫌棄,多半是自己不好。

唉,浮名浮利,一切皆空!我們這些人裏面誰是真正快活的?誰是稱心如意的?就算當時遂了心願,過後還不是照樣不滿意?孩子們,收拾起戲臺,藏起木偶人,咋們的戲已經演完了。

倘若一個人不把任何人放在心上,當然不能指望有什麼真心朋友。

好些有錢人的心目中壓根兒沒有良心這件東西,在他們看來,有良心反而不近人情。

我一想到那些汲汲於名利的人,相互之間的友誼多麼經久,多麼完美,不得不佩服他們。

如果我有5000磅,我也是一個好女人。

一個女人給別的女人瞧不起倒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

如果所有的人娶親的時候都打細算盤,世界上的人口一定要大大的減少。

我要故事在結束時叫每個人都不滿意,不快活......我們對於自己的事以及一切故事都應當這樣感覺。

中國男人自古就有兩種壞習慣,一種是逼良爲娼,他們通常跟你說錢,這種是紈絝。還有一種喜歡勸君從良,他們同你說愛,這種我們稱之爲聖父。人生悲苦,紈絝們勸你今朝有酒今朝醉,聖父說放下屠刀,花開見佛。當摯愛真的來臨,陸鴟吻卻覺得,愛早沒了。真要說愛,說不如做。

我聽我奶奶說過,最貼心的的女人都是表裏不一的。我們不知道她們向我們隱瞞了什麼;她們看上去單純老實,毫無戒心,殊不知骨子裏有多麼警覺;她們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堆起誠懇的笑容,殊不知這往往是障眼法,脫殼計或蒙汗藥。

《玫瑰與指環》

孩子,我所能給你的祝願不過是些許不幸而已。

相關電影

《名利場》是由米拉·奈爾執導,瑞茜·威瑟斯彭、蘿瑪拉·嘉瑞、傑姆斯·鮑弗主演的劇情片,於2004年9月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普通女孩貝姬·夏普利用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去征服世界的故事。2004年,該片獲得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相關雜誌

《名利場》(Vanity Fair),美國老牌生活雜誌,1913年創刊,報道對象多是上流人物、演藝明星、時尚先鋒,其攝影力量在美國主流期刊中數一數二,較有名的有女攝影師安妮·萊伯維茨以及馬克·塞利格(Mark Seliger)、蒂姆·沃克(Tim Walker)等。1935年後因爲大蕭條導致銷量大幅下降而停刊,1981年復刊後常刊出當紅明星的照片寫真,報道明星私生活,同時刊登新聞、評論、隨筆等有一定深度的內容。

主要作品

1838年-1839年:《馬伕精粹語錄》(Yellowplush Papers)

1839年:《凱瑟琳》(Catherine)

1840年:《水手日記》(Cox's Diary)

1840年:《悲慘華麗的故事》(A Shabby Genteel Story)

1840年:《巴黎小品集》(Paris Sketch Book)

1841年:《霍格蒂家的大鑽石》(The Great Hoggarty Diamond)

1843年:《費茲·布德爾·佩珀斯》(Fitz-Boodle Papers)

1843年:《愛爾蘭小品集》(The Irish Sketch Book)

1844年:《亂世兒女》,原名【貝瑞·林登】(Barry Lyndon)

1846年:《庸人之書》(The Book of Snobs)

1846年:《珀金斯夫人的舞會》(Mrs. Perkins's Ball)

1847年:《我的家園》(Our Town)

1847年-1848年:《名利場》(Vanity Fair)

1848年:《柏奇醫生與他的年輕朋友》(Dr. Birch and His Young Friends)

1848年-1850年:《潘丹尼斯》(Pendennis)

1850年:《麗貝卡與羅薇娜》(Rebecca and Rowena)

1850年:《萊茵河的齊克柏裏家》(The Kickleburys on the Rhine)

1852年:《亨利·艾斯蒙》(The History of Henry Esmond)

1852年:《男人的妻子們》(Men's Wives)

1853年-1855年:《紐康家》(The Newcomes)

1855年:《玫瑰與戒指》(The Rose and the Ring)

1857年-1859年:《維吉尼亞的人們》(The Virginians)

1862年:《菲利浦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 Philip)

1864年:《丹尼斯·杜瓦爾》(Denis Duval)【死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