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康乾時期爲什麼頻頻發生自然災害?

康乾時期爲什麼頻頻發生自然災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乾時期爲什麼頻頻發生自然災害?這是因爲這個時期由於人口政策的失誤,導致巨大的人口壓力,人口與耕地的矛盾更趨嚴峻,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當時人們通過圍湖造田和爲圍河造田,來開拓更多的耕地,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災害,毀塘、填溝、截河、佔用河道造田、與水爭地,成爲全國性的問題,這不僅摧毀了本就脆弱的水利設施,而且釀成了更大的生態災難。

還有因爲種植方式的問題,正在引發大規模的水土流失,導致了乾隆年間出現大範圍的江河湖堰淤塞。當時清人汪士鐸也感慨到環境破壞帶來的災害。

東南沿海一帶,本就是地少人多,在人口劇增之後,人口與耕地的矛盾更趨嚴峻,開始重新走上明朝末期的發展老路。在富庶的江南平原地區,如杭嘉湖一帶,也已經是生態崩潰。

康熙年間,黃河十年九災,黃水所到之處,人民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當時的徐州籍狀元李蟠寫了一首《流民嘆》。

康乾時期爲什麼頻頻發生自然災害?

老百姓是“賣兒博一飽,欲食那得食?最苦是生離,死別亦頃刻。山東禮儀鄉,寧死不爲賊。青齊九點菸,忽化爲鬼國!”而當官的呢:“百萬發金錢,千艏資稼穡。司牧者誰子?充囊營貨殖!”對此極不公平的現象,李蟠大聲責問道:“誰實秉國鈞?毋乃民之螣!”

中國封建社會以小農經濟爲主,自然災害頻發,並且當時科學技術落後、生產力水平落後,個體小生產者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自然也較差,一旦遇到災害,便會遭受饑荒,清代時期也是這樣,並且由於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導致自然災害的誘因經過各朝積累,再加上吏治敗壞等人爲方面的原因,清朝自然災害頻繁出現,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直接威脅到了清王朝的統治根基。

清朝的水旱災害

(1)清朝水旱災害頻發

據記載,清朝特大型水旱災害年均19.85個,水旱災害範圍涉及了整個中國。清朝的水旱災害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水旱災害發生面積廣,只要有人生活,水旱災害就會存在。2、水旱災害頻繁發生,且穩中上升,越到清朝中後期越嚴重。3、水旱災害主要集中發生在農業生產地區,也就是黃河、長江、淮河流域,同時伴隨着逐步擴散的趨勢,如蒙古從有到無,東北地區也從水旱災害極少到常發。總的來說,清代的水旱災害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都有着普遍化的趨向,即"無年不災,無處不災"。

(2)水旱災害的影響

水災的影響,輕則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重則衝淹農莊、沖毀房屋,給百姓和國家帶來經濟損失。

旱災的也是如此,輕則缺水或無水灌溉,重則"民死幾半",慘不忍睹。

水旱災害過後還會帶來其他災害,如瘟疫等流行性疾病,更深一步地加重人民的苦難。水旱災害使國家人口減少、土地減少、糧食減產,併爲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使百姓苦不堪言,影響極大。

清朝水旱災害頻發的原因

(1)自然環境

康乾時期爲什麼頻頻發生自然災害? 第2張

我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在時間和空間分佈上都很不均衡,水旱災害此起彼伏,並且我國沿海地區極易遭受颱風和寒潮的襲擊。全國看來,東南部在四至六月是多雨時節,此時華南、華北地區多水災;伴隨着雨季的北移,到七八月份時華北、華中地區進入多雨時節;若在農作物需水期,雨區已過,旱災便會形成。

(二)人爲因素

人爲因素是引起水旱災害的重要原因,黃河地區因爲河水含沙量很高,每年都會在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由於河口堵塞,泥沙淤積,汛期來臨時,河水便會決堤氾濫,造成的洪災十分嚴重。

此外,清朝時,隨着人口增長,可供開墾的農田越來越少,許多人爲了貪圖私利,逐漸將墾田的目標轉移到河灘瘀地和山頭地角上去,危害到水利安全。長此以往,一些湖泊河流因泥沙淤積和墾殖活動,面積逐漸縮小。其中,地主階級成爲了圍墾開荒的最大受益者,平民百姓的利益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