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公禱書經課 公禱書歷史

公禱書經課 公禱書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禱書是聖公會的祈禱用書,是聖公會信仰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保存聖公會信仰的重要途徑。外文名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修訂時間1662年及1921年。

公禱書經課 公禱書歷史

歷史

1529年英王亨利八世與教皇決裂,銳意改革教會,遂命當時的坎特伯裏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等教會領導人改革教會,展開一連串的改教工作。1534年11月3日,英格蘭國會通過著名的“最高權威法”,正式宣佈:撤銷教皇的權利,亨利八世及其王位繼承人爲英格蘭教會在世上唯一最高元首。自此,英國正式脫離羅馬天主教教廷的管轄。 《公禱書》爲托馬斯·克蘭麥大主教於1549年9月6日所出版的禮文書和信仰標準,給英國所有教會使用,並要求所有人按照《1549統一法案》的要求遵守並使用該公禱書。

公禱書是英國宗教改革的成果。公禱書簡化了教會禮儀,全日禱告(日課)由最早期的8次減至2次 (即早、晚禱),更將羅馬天主教的禮儀如聖物抹油,灑聖水等刪除。每日的早禱(Matins)及晚禱(Evensong)有清楚的程序與指引,說明敬拜是有時的,恆常的,有具體內容的。公禱書又更着重福音內容,中古世紀教會的禮儀採用拉丁文,但並非所有人能夠明白。公禱書主要以本土方言(英語)寫成,使人明白和達到用悟性崇拜的目的。其後公禱書的內容經過多次修訂和增減,語句以聖經的經文爲主。

及後1559年4月29日,伊利沙白女王時期,英國國會再通過一項最高權威法,根據此法案,英國完全廢棄教廷的權威,同時馬太·柏克被選舉爲全英格蘭的牧首——坎特伯裏大主教,入座坎特伯裏的蘭柏宮成爲聖公會的靈性領導人。同時《1558年單一法令》被國會通過,再一次明令所有人崇拜時要用統一使用《公禱書》。

《公禱書》和統一法案曾於1662年進行修訂,正式出版標準公禱書,成爲聖公會通用的禱文書。其主要內容有:聖禮傳說、節日祝文、成人洗禮與堅信禮文、聖餐禮文、婚禮,爲病人祈禱,喪禮、詩篇、頌歌、信仰綱要等。

時至今日,全球聖公會在崇拜中使用《公禱書》成爲普世聖公宗教會合一的象徵。各地《公禱書》雖有版本及文字的差異,但內容大同小異。因此,各地聖公會崇拜禮儀也是大同小異的。

由於聖公會的崇拜是公共崇拜,同時包含會衆在崇拜中的參與環節,如會衆一同信經和各類的禱文等,配合既定的儀節,使會衆不單能夠專心一意地崇敬上主,同時亦能讓會衆在莊嚴肅穆的崇拜中體會上主的神聖。其實,崇拜禮儀書並非聖公會所獨有的,在宗教改革時期以後,所有正統的新教教會都有根據初期教會的禮儀編訂他們的崇拜禮儀書,例如改革爲長老會的蘇格蘭教會所使用的《公用秩序書》,或者路德會使用的馬丁·路德爲新教而作的《1523彌撒規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