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陳橋兵變的另一個版本:趙匡胤被逼無奈登皇位

陳橋兵變的另一個版本:趙匡胤被逼無奈登皇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陳橋兵變這件事情,後人反覆津津樂道的最大政績,不是趙匡胤改朝換代,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王朝,而是這位皇帝約束手下、市不易肆,讓百姓沒有遭受戰亂之苦,由此開創了一個文明與理性的新時代!

說到這裏,很多人就會嗤之以鼻了,說約束部隊、管教手下,這是軍隊最基本的素質,怎麼能稱之爲最大的政績呢?

這番話雖然沒錯,但是卻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咱們千萬不要忘了,當時是一個什麼時代?

這是一個諸子百家思想完全失控的時代;這是一個只相信強權的時代;這是一箇中國大分裂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裏,城破、兵變之後燒殺搶掠,中飽私囊,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可以說,這是士兵作戰的唯一動力,你要不讓士兵這麼幹,這些士兵根本不跟你混!

遠的不說,就在陳橋兵變十年前,那個號稱“一代明主”的郭威發動政變後,他就曾經下令:攻陷開封城後,士兵可以在裏面肆意活動三天,想幹啥就幹啥,我也絕不阻攔。

史料記載,在這位新科皇帝的授權下,開封城立刻沸騰無比,滿大街都是亢奮過度的後周士兵。這些士兵見人就殺,見財物就搶,見婦女就姦淫。直殺得開封城屍骸塞路,哀鴻遍野,汴河水都變成了紅色……

後來,這種活動剛剛持續了一天,郭威的部下王殷、郭崇、趙匡胤等人就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們聯名報告——再這樣搞下去,咱們也不用稱王稱霸了,因爲開封城一個百姓也沒有了,這就是一座空城了。

於是,郭威趕緊下令收兵,宣佈活動提前結束。但是,所有參與者全都意猶未盡,他們怎肯聽從這個命令?後來,直到郭威親手宰殺了幾個還在興致勃勃幹事的將領,所有士兵才悻然而止,這才一步三回頭地走回自己的大營。

陳橋兵變的另一個版本:趙匡胤被逼無奈登皇位

可見,作爲歷史的見證人,當年開封城血流成河的屍體、哀號不絕的百姓,以及徹底瘋狂的亂兵搶匪,這些都給趙匡胤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因此,趙匡胤比誰都清楚,如果他不約束自己的士兵,到時候局面將不堪設想!

根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在“稀裏糊塗”地黃袍加身後,爲了約束這些士兵,趙匡胤立刻與諸位將領立下盟約,頒佈了那著名的《約法三章》:

第一,咱們都是少帝和太后的臣子,不能欺負他們孤兒寡母。

第二,後周王朝的文武百官,那都是咱們的好同志,不許欺辱他們,更不許濫殺一人。

第三,大軍進入京城之後,一切行動聽指揮。

聽從我這些命令的人,事成之後,重重有賞,不服從者,一律滅門九族!

在三軍將領全部同意後,趙匡胤這才率領軍隊返回開封城,沒讓當年那場屠城事件重演。

佛家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趙匡胤此舉,可拯救無數黎民百姓,堪稱普度衆生、功德無量也。

僅此一項,趙匡胤足以載入史冊,位列明君之位。

當然了,爲了提高自己的政績,凸顯自己在陳橋兵變中功勞最大,趙光義要是不把這件事情扣在自己的頭上,那才叫新鮮呢!

在三次修改《太祖實錄》的過程中,趙光義就在這件事情上做足了文章,他不僅增加了一個“叩馬進諫”的情節,他還搶了很多趙普的戲。

於是,在趙光義的重新演繹下,這場陳橋兵變的故事就“脫胎換骨、轉世重生”了。

現在,就讓我們回到那天晚上,看看趙光義是怎樣“重新演繹”這段歷史的:

正月初三,我以內殿祗侯、供奉官都知的身份,跟隨我哥北上抗擊外敵入侵。這一天內,大軍井然有序、紀律嚴明,除了天上出現了“二日互毆”的奇景外,也沒啥可以記錄的事情。

正月初三晚,大軍在陳橋驛安營紮寨後,我剛剛要休息,就看見都押衙李處耘風塵僕僕地跑過來,他告訴我:“剛剛大家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要立你哥當皇帝!”

一聽這話,我當時腦袋就懵了,心想這個問題太嚴重了,此事關係重大!於是,我帶着李處耘跑到了趙普那裏,想讓這個長者給我們出出主意。結果,我剛跟趙普商量此事,那些“密謀造反”的將領們就都衝了過來。

面對這些準備謀反、擁立我哥當皇帝的人,我跟趙普的第一反應是:不幹!而且,我還清清楚楚地告訴大家:“我哥是一個赤膽忠心的臣子,他一定不會背叛大周王朝,也不是饒恕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的(太尉赤膽,必不汝赦)”!

聽到這句話後,大家想想也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真掉了一個餡餅,那也不是餡餅,而是陷阱。咱們將心比心一下,突然讓一個人莫名其妙地當皇帝,換成是誰,這個人也得急。

最後,在我跟趙普的好言相勸下,這些將領們就各自散去了。但是,開弓哪裏有回頭箭,大家已經挑明瞭讓趙匡胤當皇帝,這就等於是謀朝篡位了,即使趙匡胤不辦他們,回頭柴承訓也得收拾自己!

於是,大家又重新聚集了起來(想明白了),他們對着我跟趙普亮起了兵器,併發狠話道:“軍中偶語則族。今已定議,太尉若不從,則我輩亦安肯退而受禍。”

一聽這話,我跟趙普只能繼續和稀泥道:“這是天大的事情,咱們不能這麼魯莽行事,不如先去打仗,等打敗了契丹人再說。”

一聽這話,這些將領們依舊不答應,他們告訴我跟趙普:“按照軍規,軍中有聚衆謀反者,立刻以滅族論處,如今我等要擁立太尉當皇帝,估計都活不到明天日出了,你還跟我談什麼去打契丹人,現在太尉不接受冊立的話,大軍就絕對不前進了!”

可見,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趙普就乖乖就範了。而我則告訴大家:“興王異姓,雖雲天命,實系人心。汝等各能嚴飭軍士,勿令剽掠,都城人心安,則四方自定,汝等亦可共保富貴矣。”

總之一句話,你們要聽我的,要嚴肅軍紀,不能縱兵搶劫,否則咱們全都玩完。只有先做到這一點,咱們才能勸我哥改朝換代。

等我說完這句話後,大家都很信服我,也同意了我的這個請求。於是,我跟這些將領們許諾,等天亮了以後,我就勸我哥當天子。而諸將們聽完我這個承諾後,他們也就各自散去了。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跟趙普來到了我哥的大營,告訴了他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結果我還沒有說完,這些將領們就衝了進來,他們把一件龍袍披在了我哥身上,然後對他三跪九叩、高呼萬歲,我哥就這樣“被逼無奈、勉爲其難”地當上了天子。

後來,等我哥當上天子,要率軍班師回朝。我第一時間跑了過去,不僅拉住了我哥的坐騎,還懇請我哥下令,回到京城後一定要禁止燒殺搶掠,否則我絕不放手。

相與扶太祖上馬,擁逼南行。匡義立於馬前,請以剽劫爲戒。

——《續資治通鑑長編》

一聽這話,我哥這才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他立刻跟手下《約法三章》,大軍這才紀律嚴明地回到開封城,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地完成了改朝換代。

這件事情,就是我津津樂道的“叩馬進諫”的劇情。

最後再說一句,整個過程趙普最清楚,不信問他……

以上,就是採取了《新錄》的資料,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錄的“陳橋兵變”的全過程。

現在明白了吧,爲什麼王禹偁沒有深刻領會領導的意思,被貶到黃州去了吧?你要是一個不願意睜眼說瞎話,或者是怕違背良心挨雷劈且內心有愧的人,你也得被貶!

這馬屁拍的,味道也太濃郁了點吧?

但不管這個馬屁的味道如何,趙光義是多麼無恥,反正他的目的達到了。

在“陳橋兵變”這件事情中,當完成了“叩馬進諫”這件功德無量的大事後,趙光義就從一個打醬油的小角色,一躍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並在歷史書上留下了一個高大上的光輝形象。

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點是,通過這種編造、杜撰、移花接木的辦法,趙光義能夠凸顯自己雄才偉略、德高望重的能力,更能夠通過暗示告訴自己的臣民:“由於自己在‘陳橋兵變’的傑出表現,從那個時候起,太祖就已經打算把皇位傳給我了,所以我就是這個皇位合法的繼承人!”

就這樣,在趙光義多次暗示和指使下,在史官們昧着良心的誇張編纂下:一個栩栩如生的高大上的趙光義,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在“陳橋兵變”中雄才偉略的趙光義,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太祖剛剛即位就打算傳位給他的趙光義,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命中註定要做皇帝的趙光義,就這樣出現了!

陳橋兵變的另一個版本:趙匡胤被逼無奈登皇位 第2張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對此,宋太宗一直深信不疑。

我們也要理解這位皇帝。趙光義之所以要這樣篡改歷史,並不是他吃飽了撐得,而是作爲全國至高無上的皇帝,趙光義要是沒有一些光輝事蹟,他怎麼能統率萬民,成就屬於自己的威望呢?

可惜的是,在歷史這個公正的“裁判”那裏,趙光義卻徹底失敗了,他只是欺騙了自己,卻沒有騙到後來的人。

因爲真正的歷史,不在那些欺騙世人的謊言中,也不在那些後世杜撰的歷史書裏,更不在那些頂禮膜拜的廟堂之內,而是在天下人的心裏!

這個證據,就是《續資治通鑑長編》。

雖然在書寫這段歷史時,李燾採用了《新錄》的資料,完整地演繹了“叩馬進諫”這個故事,並塑造了一個高大上的趙光義。但是,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李燾卻不懷好意地加上了一段註釋,直接賦予了這段歷史一個全新的定義。

這段註釋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

根據《舊錄》的記載,禁止士兵回京殺燒搶掠的事情,這是太祖自己約束士兵的行爲,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而我之所以這麼寫,是根據《新錄》裏的定義。

據此,如果說李燾泄露了天機,貌似也絕不爲過。

可見,連自己的臣民都欺騙不了,趙光義又怎麼欺騙未來,堵住芸芸衆生之口呢?

等歷史的車輪到了元朝後,當時的史學家袁桷,他就直言不諱地說道:“宋太祖的實錄,一共有新舊兩本,其中這本《新錄》,無非就是史學家們添油加醋、無中生有,拍太宗的馬屁而書寫的東西。因此這本書上的歷史,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因此,袁桷在編修《宋史》的時候,他沒有這種忌諱,就刪除了趙光義“叩馬進諫”這個情節,也徹底把趙光義高大上的形象打回了原形。

至此,趙光義費盡心力,連續修改三次,自己到死都沒有看見的《太祖實錄》,卻換來了一個自欺欺人的結局。

這也應驗了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那句經典臺詞——人人自有定盤針,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