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陳橋兵變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後周顯德六年六月十九日(7月27日),年僅39歲的世宗柴榮在開封萬歲殿病逝,時年僅7歲的四子樑王柴宗訓即位,是爲周恭帝,宰相範質、王溥輔政。就在次年的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北漢聯軍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王溥等調遣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趙匡胤率軍北上禦敵。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趙匡胤率領的周軍行至陳橋驛時,趙匡胤被部將黃袍加身,擁立爲帝。隨即,趙匡胤回師入京,逼迫周恭帝禪位與他,建立宋朝。這就是歷史上的“陳橋兵變”。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的記載,陳橋兵變的發生是因爲將士們思功心切,認爲皇上恭帝年幼,將士們在外衝鋒陷陣,小皇帝卻不懂理政,不知他們的功勞,索性不如擁立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爲帝,“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爲天子。”

而熟睡中的趙匡胤“驚起披衣,未及酬應,則相與扶出聽事。或以黃袍加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太祖固拒之,衆不可,遂相與扶太祖上馬,擁逼南行”。

從《續資治通鑑長編》的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趙匡胤一開始是拒絕的,最後身不由己,順應部下的心願而已。而司馬光編撰的《涑水紀聞》也有類似的記載。那麼歷史上的陳橋兵變真的只是一起突發事件,趙匡胤真的是不情願地被部下擁立爲帝的嗎?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第2張

趙匡胤的青年時代時值“五代十國”亂世,軍閥割據,戰亂不斷,短命王朝,走馬觀花,臣子取代君主的現象也是司空見慣。

趙匡胤所效力的後周就是當時後漢的鄴都留守郭威殺漢隱帝、廢后漢高祖劉知遠的養子劉贇而建立起來的,並且當時趙匡胤已追隨郭威,親身參與了擁立郭威的兵變。在郭威稱帝后,趙匡胤升爲東西班行首,成爲禁軍中的一名軍官。

郭威在鎮守河朔、主政鄴都時,功高震主,爲漢隱帝所忌,漢隱帝斬殺了郭威留京開封的家人。所以,郭威在建立後周後,悉心培養自己的內侄、養子柴榮作爲自己的接班人。

柴榮對趙匡胤非常器重。在柴榮擔任開封府尹時,趙匡胤就被提拔爲開封府馬直軍使,掌管京城騎兵。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第3張

953年,郭威病逝,柴榮登基,是爲周世宗,趙匡胤再一次被周世宗重用,調任禁軍將領。

在柴榮即位之初,與郭威有殺子之仇的北漢主劉崇聯合契丹,南下征討後周。

剛剛即位一個月的柴榮力排衆議,御駕親征,率軍在高平與北漢軍隊展開撕殺。正是高平一戰,再一次給趙匡胤提供了新的契機。

在高平之戰中,主帥樊愛能、何徽引騎兵逃跑,步兵紛紛投降北漢。危急之中,趙匡胤與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各領兵分兩翼進攻北漢軍隊。

最終,後周軍隊絕地反擊,大勝北漢。趙匡胤在戰鬥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左臂被流矢射中。

高平之戰後,趙匡胤一戰成名,他的驍勇善戰使他在軍中聲名鵲起,威望極高。戰後,柴榮將其升職爲殿前都虞侯,成爲禁軍的高級將領。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第4張

此後,趙匡胤受命整頓禁軍。正是在這次整頓禁軍的過程中,趙匡胤在禁軍中培植起了自己的派系。

高平之戰後,周世宗柴榮開始一統天下的步伐。在南征南唐的進程中,趙匡胤屢建奇功,先後升職爲殿前都指揮使、定國軍節度使、加檢校太保、忠武軍節度使等職。趙匡胤贏得了周世宗柴榮的絕對信任,已成爲禁軍的二號人物。

在對南唐進行了三年多的征伐後,周世宗柴榮決定對燕雲十六州進行北伐,趙匡胤隨軍出征。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在北伐契丹途中批閱文件時,發現了裝文件的皮口袋中掉出的“點檢作天子”的木牌。

點檢是統帥禁軍的最高長官,而當時的點檢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這塊木牌令柴榮非常不安。要知道皇親國戚的張永德手握禁軍多年,軍內黨羽衆多,如果想發動兵變奪取帝位,那是易如反掌的。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第5張

此時的柴榮已身染重疾。返回開封后,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便被罷職,柴榮任命他認爲最忠誠的趙匡胤爲禁軍的最高統帥。

關於這塊蹊蹺的木牌,在《宋史·太祖本紀》中也有詳盡的記載。這塊木牌究竟是何人所爲呢?後人不得而知。但在這起事件中,趙匡胤是最大的受益者。有人據此推測這應是趙匡胤所爲。應該說,這種推測不無道理。

周世宗柴榮死後不足半年,陳橋兵變的發生使趙匡胤登上了帝位。陳橋兵變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契丹與北漢聯軍南下攻周。但對這次入侵,《遼史》卻沒有記載,反而記載的是在這段時間裏,遼國王子等人叛亂,遼國正在搞內訌呢!

契丹與北漢聯合入侵後周,極有可能是趙匡胤授意邊將謊報軍情,從而給陳橋兵變提供藉口。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第6張

而在柴榮死後,趙匡胤在禁軍中加緊活動,安排自己的人馬。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殿前都虞侯王審琦、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等都是趙匡胤的心腹。

所以說,陳橋兵變是趙匡胤蓄謀已久的一場軍事行動,絕不是一場突發事件,只不過是趙匡胤不想揹負欺負孤兒寡母、叛主竊國的罵名,從而甩鍋給部下罷了!

不過,趙匡胤的奪權一改歷代的血流成河,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朝代更替。

趙匡胤在黃袍加身後,與部下約法三章,保護後周王室、大臣、百姓,不得隨意殺戮,不得搶劫府庫,違者“當族誅汝”。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第7張

在這場兵變中,唯一的流血衝突就是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之死了。

當時韓通準備組織軍隊抵抗趙匡胤的人馬,被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砍死在家門口,其妻子、兒女均死於王彥升刀下。趙匡胤稱帝后,追贈韓通爲中書令,褒揚他爲後周盡忠。

那麼,在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對待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們的?

周世宗柴榮共育有七子。公元950年,漢隱帝誅殺郭威留在開封的家人時,連同柴榮的長子、次子和三子都殺掉了。柴榮逝時,留存在世的柴宗訓、柴熙讓、柴熙謹和柴熙誨都是後周建立後柴榮才生育的兒子。

柴宗訓是柴榮的第四子,也是事實上的長子。柴榮在即位之初,並沒有分封皇子爲王。在柴榮北伐患病班師回京後,封七歲的柴宗訓爲樑王,領左衛上將軍。柴榮逝後,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即位,是爲恭帝。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第8張

陳橋兵變後,周恭帝被迫禪位於趙匡胤,趙匡胤封其爲鄭王。符太后改封周太后,移居西宮。

後,鄭王柴宗訓及周太后又先後被趙匡胤遷往西京洛陽和偏遠的房州。開寶六年,柴宗訓在二十歲時去世。

柴宗訓年齡尚輕,突然死得不明不白,不免讓人生疑。但史書中對柴宗訓的死因並沒有記載,聯想到柴宗訓母子一再遷居,並沒有受到宋室優待。後人推測,柴宗訓的死可能和趙匡胤不無關係。當然這僅僅是推測而已,並無史料佐證。據《續資治通鑑長編》的記載,柴宗訓死後,宋太祖趙匡胤還“素服發哀,輟朝十日”。

而柴榮的第六子柴熙謹在趙匡胤稱帝兩年後死去,年僅十歲。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權上位 趙匡胤又是怎麼對待柴榮的兒子們的 第9張

據歐陽修所著的《新五代史》記載,柴榮的五子曹王柴熙讓和幼子柴熙誨最後也不知所終。

總之,在陳橋兵變後,周世宗尚存人世的四個兒子無一善終。後世雖然有柴氏子孫封公襲爵的記載,但這些柴氏後人並不是柴榮的真正嫡系血親。

雖然趙匡胤在誓約中盟誓: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犯謀反之罪也不得公開行刑,不得連坐,只能賜死,對柴氏子孫大加優待。但柴榮的四個兒子兩個早亡(一個二十歲,一個十歲),兩個不知所終。不知趙匡胤是如何厚待柴榮的後人的。柴榮後人的全部凋零,也讓人不得不質疑和趙匡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