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地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歷史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地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生卒時間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代表作品《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

對於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其作品涉及體裁衆多,提起莫扎特的音樂風格多富有輝煌、典雅、樂觀、神祕的特徵,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彷彿自己會被帶入一種晶瑩夢幻的世界裏,在我看來莫扎特善於用音樂訴說生活、用藝術描繪理想境界,不過當合上《莫扎特傳》的時候,這種想法又有所改變,在短暫的35年中他用音樂描繪心靈、表達內心情感。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地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歷史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

一、薩爾茨堡奇蹟——童年時期的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小鎮上,他的姐姐瑪麗亞·安娜(娜奈爾)大他五歲,他的父親利奧波德·莫扎特是一位當地令人尊敬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同時他的父親在莫扎特和娜奈爾的童年時期也擔任着重要的角色。對於莫扎特的童年,掌聲和稱讚是受父親交錯複雜的感情關係和時代的影響,利奧波德影響着莫扎特的一生,且莫扎特永遠記住了童年的座右銘: “我的父親,猶如上帝”。在莫扎特眼中父親既是恐懼的對象,又是令他崇拜的英雄,換句話說,父親是他少時音樂的唯一導師,但父親對其各個方面涉入使得慢慢長大的莫扎特感到緊張和壓抑。

 (一)除露鋒芒

出生在音樂世家,莫扎特和姐姐娜奈爾的音樂天賦令人驚喜,成爲當之無愧的音樂神童,而這一切似乎預示了他們童年的道路。1762年1月,利奧波德帶着兩個天才神童開啓了歷時三個星期的出行演出,所到之處兩個孩子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愛,6歲的莫扎特其創作才華和演奏天賦已顯現出來,後來,回到薩爾茨堡後發生的一件事,連他的父親都大爲吃驚。

10歲的莫扎特在小提琴方面的天賦已絲毫不遜色於他的父親,然而這只是開始,就像利奧波德所說的“莫扎特有望成爲歐洲地區最優秀的小提琴家”。

(二)泛歐旅行

1.第一次旅行

1763年起利奧波德決定帶着兩個孩子開啓泛歐之旅,第一次旅行持續到1766年,訪問了德國南部和萊茵地區的所有主要城鎮和城市,或許是因爲環境的不適應,或許是因爲行程忙碌,大家都輪流患病,尤其是孩子們一次又一次瀕臨死亡。即使姐姐在健康的時候也會感到憂慮疑惑,不過在這次旅行之中,娜奈爾已漸漸長大,演奏風格越來越接近莫扎特。儘管如此,利奧波德仍認爲姐弟倆成名的時機未到,甚至故意將莫扎特的年齡說小,就如格林曾經提到的“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任何一位音樂家可以完美巧妙地將自己卓越超羣的藝術天賦和令人稱奇的賺錢訣竅結合起來”。

在三年多的時間裏利奧波德帶着兩個孩子在各地舉辦音樂會,在英格蘭莫扎特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當然,與音樂會和那些額外的演出相比更令莫扎特感到興奮的是與J.C.巴赫的相識,在其影響下莫扎特譜寫了第一首交響樂曲並燃起了對意大利歌劇的喜愛。

2.第二次旅行

娜奈爾已經18歲了,換句話講此時已經不具備神童的市場價值,故此次前往意大利的旅行利奧波德只帶了莫扎特一人前往,與第一次旅行不同的是此刻莫扎特已具有了一定的地位,深入感受教堂音樂的魅力,創作出了多部作品,見到教皇本人並授予了金勳章,使他成爲了第一位年僅14歲的正式騎士。在米蘭,他爲聖誕節創作了一部歌劇,屬於自己的第一部絃樂四重奏由此誕生,再一次展現出他天才的一面是僅聆聽了一遍阿萊格里的《求主憐憫歌》便全譜記錄下來了。

3.第三次旅行

1777年的莫扎特已經到達法定年齡能夠獨立生活,從父親利奧波德的角度,即使他再有理由原則上也不能干涉兒子的事情,但因爲從小父親對莫扎特全方位的管束,不論是莫扎特還是父親對於這種生活方式的轉變都會表現出措手不及,或者歸納爲誠惶誠恐。爲什麼?可以說莫扎特與父親的關係甚爲微妙,父子、等級、領導、互利等等的關係在這兩個人身上都有所表現,而這一切在第三次旅行的過程中體現得頗爲明顯。與前兩次相較這次利奧波德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實踐者轉變成了操縱者,可能這個形容比較尖銳,但是就在1777至1779年期間,“操縱”一詞大概描述得更爲形象。

第三次旅行是莫扎特與母親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單獨旅行,但人們所關注的問題是對於這次旅行母親其實是並不情願的,利奧波德要求母親向他彙報莫扎特的一舉一動,包括情感、經濟等各方面。由《莫扎特傳》母親與父親的書信交往中我們得知這樣一個現狀:母親信中提及關於休閒娛樂、莫扎特交往等方面的事情時,父親總會用較爲冰冷的語氣回信,並提到“你們旅行花的是我的錢,這一切都是爲了兒子的利益”。不過對於已經成年的莫扎特來講,與兒時不同,現在的他有了自我的認知想法和情感主見,在這過程中他結識了阿洛伊西亞,甚至打算違背父親的意願,停止繼續巡演的計劃,專心投身於樂曲創作之中,也就是因爲這件事情,莫扎特和父親的關係徹底破裂,即便日後表面上有所緩和,但也回不到之前。不過以我的理解,成年的莫扎特,他對音樂的狂熱點是在創作而非表演,或者說對於作曲的激情大於舞臺表演。從利奧波德的角度來講,除血緣關係之外他所關注的是如何加大收入和名聲,而他控制莫扎特的方法在《莫扎特傳》中以書信的方式涉及。

我們從中能看出在這個時期父親與莫扎特的關係就已不再單純了。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地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歷史 第2張

  少年莫扎特,繪於1763年

二、師生?父子?

在莫扎特的前半生,我個人最爲感興趣的一個話題便是莫扎特與利奧波德的關係。“我的父親,猶如上帝”是莫扎特童年的座右銘,在這句話中多少能夠看出在某些特定的方面,他的確受到了約束和限制,他人生中最大的戲劇性事件恰好印證了這一事實:他一生都悲慘地深受他父親的壓制。就如上文提到的“泛遊歐洲”中,父親通過莫扎特和娜奈爾的神童天賦來謀取利益這是事實、父親限制他的發展道路和情感生活也是事實,不過在這一切之下,除經濟利益之外,他們又迴歸到父子。

莫扎特在世36年,其中有19年的時光都在旅途中度過,終日忙於音樂沒有過學校生活的經歷,在童年階段父親是莫扎特唯一的老師,除音樂之外,算數、外語、地理、歷史、讀書寫字……父親把自己會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兒子,年少作曲和即興演奏、豐富的舞臺經歷,雖說天賦是其中的一大因素,但他之所以能成爲衆人皆知的神童,父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利奧波德是一位出色的教育爸爸,不論對是莫扎特還是娜奈爾,利奧波德都將自己所掌握的一切傳授給他們。在莫扎特的心中,他對父親有恐懼感,但是父親在他心中的地位始終是無人能取代的,這一切從莫扎特與父親的信件、他人的描述中都有所體現。這或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一個一飾兩角的“cosplay”。甚至所謂的兩面人。在我這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爲這並不矛盾,儘管在某些方面我們看到了利奧波德作爲家長的黑暗面,但他的決定都是從莫扎特及自身利益出發,從培養孩子的角度來看利奧波德顯然是一位具有頭腦並且優秀的父親。

姐姐對莫扎特的大致描述:和大部分的孩子相同,他幼年對家人的愛或許不是最健康的,但卻是最強烈的。他愛父母,特別是父親。爲此他特地創作了一首小曲子每每睡覺的時候都讓父親唱第二部分,當這個每天重複、無比重要的小儀式結束後,莫扎特就會甜甜地親吻父親,然後心滿意足地睡覺。除非他病了早早上了牀外,這個儀式每晚都會進行並一直持續到十歲。

約翰·薩赫特奈回憶道: “他快到十歲時仍然害怕在沒有其他樂器伴奏的情況下單獨聽到小號的聲音,這種恐懼難以克服。他父親希望他能克服這種幼稚的恐懼心理,又一次不顧他的懇求,我朝他吹響了小號。莫扎特一聽到這個聲音,臉色就嚇得慘白。”在此番回憶中我們看到了利奧波德的黑暗人性面,年幼的莫扎特或許不知道,小號是充滿力量的男性象徵,是軍用武器的代表,而在18世紀的歐洲,小號被用於渲染上帝的榮耀。莫扎特對小號的極度恐懼和他對父親的恐懼有沒有關係呢?還記得他曾評價“父親僅次於上帝”,父親是給予者,但同時剝奪了他成長時期的許多人和事物,在這種情況下愛慾憎惡往往是交織複雜的。不過令人打有問號的是就在父親停止睡前唱歌儀式的那一年,莫扎特克服了對小號的恐懼,這一切或許並不是巧合,或許在莫扎特的潛意識中想消除所有的不愉快吧!

“我最親愛、摯愛的父親,作爲這世界上您最親愛的人,我再一次懇求您,懇求您同意我們的婚禮,我的心因爲焦慮、痛苦和傷心已疲憊不堪……請您回信給我,求求您,回信給我。”此段是莫扎特婚禮前請求父親爲他送上婚禮祝福的信件中的片段,此時父子間的關係處在決裂的僵持階段,儘管表面二人關係如此尷尬,但在莫扎特的心中像婚禮此類重要的時刻,他仍是期待着父親的到來。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地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歷史 第3張

  從左到右依次是:利奧波德和莫扎特,南內爾,德拉福繪於1764年

三、結語:上帝的寵兒

莫扎特的一生短暫而不平凡,受時代影響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個時代的歐洲他是衆人中絕對閃亮的天才,他的作品不隨之大衆,創作不忘初心。他幸運嗎?他是幸運的,上帝的寵兒,音樂的天才,在他的音樂中可以聽到訴說故事的聲音、聽見上帝的呼喚,在動盪的社會中、庸才之間他堅持自我,樂觀積極、輝煌壯麗的音樂,爲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就如當莫扎特還是一個小男孩時曾說過,最驕傲的禱告詞是: “讓我透過音樂讚美您的榮耀,讓我自己也能因此得到榮耀,親愛的上帝,使我聞名全世界,使我永垂不朽。我身亡後,讓所有人讚美我的音樂,爲了回報,我願意獻出我的貞潔、我的努力、我的謙卑、我每一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