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費盧西奧·布索尼歷史 費盧西奧·布索尼歷史百科

費盧西奧·布索尼歷史 費盧西奧·布索尼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費盧西奧·布索尼,全名叫做費盧西奧·但丁·米開朗基羅·本韋努託·布索尼,意大利鋼琴家,作曲家,生卒時間1866年4月1日-1924年7月27日,代表作品Preludes, Op. 28: No. 4 in E Minor。

費盧西奧·布索尼歷史 費盧西奧·布索尼歷史百科

生平

1866年4月1日,費盧西奧·布索尼出生於意大利恩波利,他少年時代是在的裏雅斯特度過的,隨母親學習鋼琴。8歲時,他開始公開演奏鋼琴,9歲時即獲得魯賓斯坦的稱讚。10歲時,他在格拉茨從名師W.A.雷米學習作曲,十二歲就指揮演出了自己的作品。

1881年,他赴意大利波倫亞市的愛樂學院求學,其過人秉賦迅即引人矚目,1882年被吸收爲博洛尼亞音樂學會會員。布索尼青年時代新作迭出,1883年寫出好評如潮的清唱劇《週六的鄉村》(根據意大利馬爾凱區的詩人賈科莫·里奧帕蒂的詩歌而作)。

1886年,布索尼在德國萊比錫拜卡爾·雷納克(Carl Reinecke)爲師,其間結識了柴可夫斯基、格里格、馬勒和戴留斯等一批音樂大師。次年,他訪問了赫爾辛基,又幸會西貝柳斯。不久後遊歷美國,奠定其鋼琴演奏大師的聲名。

1889年,他任赫爾辛基音樂學院鋼琴教授,1890年又任莫斯科音樂學院鋼琴教授及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教授。1894年,布索尼在柏林定居。除大戰年月曾移居別處外,至死以柏林爲家。在這個聞名於世的藝術重鎮,布索尼既深得該市進步精神的薰陶,亦於此貢獻良多。

1902年,他組織了旨在推廣現代作曲家作品的系列管絃樂音樂會,首演了巴托克、德彪西、戴留斯、西貝柳斯和他自己的作品。1904年,他創作了一部明顯受到李斯特影響的《C大調鋼琴協奏曲》。由於龐大的篇幅和高超的演奏難度,百年來該曲被排擠到古典主流曲目範疇之外,1904年首演之後,除了作曲家本人和他的幾個學生摯友外,整個二十世紀幾乎鮮有人問津。

1907年,他發表了一篇題爲《音樂新美學概論》的前瞻性論文,提出其雖然現代卻並不失之玄奧的作曲風格理念。但他本人的作品卻因繼承了意大利而非德國的傳統而遭到柏林樂評界的冷遇和非難。1909年歲末,布索尼再度乘船赴美,投入了日程繁忙的音樂會演出。但他還是擠出時間又寫了一部大型鋼琴作品《對位幻想曲》。這部作品以《賦格的藝術》爲範本,形同一部龐大的賦格。

1913年,他擔任意大利博洛尼亞劇院總監。1915年,一戰爆發後,他準備前往紐約,這時他在意大利和德國成爲不受歡迎的人,因此他於這年秋天在瑞士申請政治避難。在蘇黎世的五年中,布索尼雖然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痛苦,但在藝術上卻有很大的收穫。

晚年的布索尼對歌劇興趣日增,遂有其情感濃烈,富於表現力的《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 問世,其崇高聖潔、神祕莫測,在歌劇創作中獨樹一幟,但布索尼未及輟筆身先死。在接受了蘇黎世大學榮譽博士的那年,他離開瑞士,前往英國,並於1920年回到柏林,接受普魯士藝術學院作曲教授的職務。由於通貨膨脹,他不得不再次開始籌辦音樂會演出,但由於日益惡化的身體健康,使他終止了演出。

1924年7月27日,布索尼逝世於柏林。他未完成的歌劇《浮士德博士》,由他鐘愛的學習菲利普·雅爾納赫(Philipp Jarnach)續成,並於1925年在德累斯頓首演。它體現了傳統與創新的此消彼長,同時也是布索尼一生創作的寫照。

評價

布索尼是20世紀20年代開始盛行的新古典主義音樂的先驅。他認爲音樂應當保持嚴格的客觀精神和中立態度,而古典的對位手法以及帕蒂塔、大協奏曲、託卡塔、帕薩卡利亞、利切卡爾等古典形式是實踐這種理論的最好途徑。在創作上模擬古代音樂風格,而在手法用現代的技術,形成新的擬古風格。他的後期創作手法在當時有很濃厚的超前意識,他在韋伯恩、巴托克、梅西安之前運用了近代作曲手法,這和他前期作品的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影響形成強烈的反差。由於他在德國受音樂教育,大半生也在德國度過,所以風格常常遊離於德國和意大利之間,有時強調意大利的特色,有時又流露出德國氣質,性格中呈現出矛盾和複雜的狀態。早期創作以《鋼琴協奏曲》爲代表,後來的重要作品包括《交響夜曲》、《印第安幻想曲》、《鋼琴小奏鳴曲》、《長笛與樂隊的小夜曲》等。在歌劇方面,他以超現實的神祕幻想作題材,寫了《選擇新娘》、《圖蘭多》以及著名的《浮士德博士》等五部作品。

作品簡介

布索尼不僅是一位卓越的鋼琴演奏家,同時也是一位富於理智的作品解釋者他演奏的音樂豐富多彩,踏板的掌握有獨到之處。他的創作中最動人的作品是1890~1905年間作的《小提琴奏鳴曲》、《喜劇序曲》等。爲鋼琴和樂隊而寫的《鋼琴協奏曲》和《印第安幻想曲》很有氣魄。未完成的歌劇《浮士德博士》(最後由他的弟子完成)是他一生經驗的總結。他音樂創作的最佳領域是鋼琴作品。他的晚期作品《小奏鳴曲》很有特色。他寫的一些反對浪漫主義、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的文章,爲新古典主義打下理論基礎,其代表性著作是《新音樂美學概要》(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