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歷史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歷史百科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歷史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蘇聯作家,是二十世紀蘇聯文學的傑出代表,外文名俄語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生卒時間1905年5月24日-1984年2月21日。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歷史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歷史百科

出生於維約申斯克區頓河流域,蘇聯作家。連任多屆蘇共中央委員,當過蘇聯作家協會書記,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年近衛軍”,隔年與一位哥薩克的女教師瑪麗姬·格羅斯拉伕斯卡婭結婚。並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胎記》。1924年他回到頓河開始創作,1928年《靜靜的頓河》第一部在蘇聯《十月》雜誌上發表就聲譽鵲起,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在德國銷售量甚至超過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年輕的蕭洛霍夫躍昇世界級作家。1937年至1938年之間多次致信斯大林,幾乎遭受迫害。1956年除夕和1957年元旦,在《真理報》連載《一個人的遭遇》。1965年以《靜靜的頓河》一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另一部長篇《新墾地》是《靜靜的頓河》的續作。

1999年,“頓河”手稿被發現存於蕭洛霍夫密友庫達紹夫的遠親家中。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財政部籌款,以50萬美元購得,俄羅斯文獻鑑定專家委員會鑑定手稿確爲蕭洛霍夫手跡,目前珍藏於“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2005年命名爲“肖洛霍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