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垂沙之戰的歷史經過:楚國戰敗丟失了大量的國土

垂沙之戰的歷史經過:楚國戰敗丟失了大量的國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入洛邑“窺周室”,與大力士孟說舉鼎,折斷筋骨而死。秦武王無子,國人立其異母弟稷繼位,是爲秦昭王。秦昭王年少,太后(宣太后))聽政,以己異父長弟魏冉爲將軍。他們平定了“季君之亂”(秦武王死,無子,諸弟爭立。大臣及惠文後、武王后立另一武王弟壯即位,稱“季君”。宣太后、魏冉則立稷。內亂三年,公元前305年,魏冉盡誅壯、惠文後、昭王異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魏女)回魏,“季君之亂”平。),宣太后與魏冉遂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

宣太后,楚人,羋姓,稱羋八子(嬪妃稱號),掌政後,與其弟魏冉實行親楚聯楚政策。公元前305年(楚懷王二十四年),秦“厚賂於楚”,楚於是“背齊而合秦”(《史記·楚世家》。)宣太后爲秦昭王娶楚女,楚亦娶秦女,秦、楚“合婚而歡”(《史記·甘茂列傳》。)次年,秦昭王行“冠禮”後親政,與楚懷王在黃棘(今河南南陽南)會盟,秦把原古楚地上庸(今湖北房山西)歸還給楚國。上庸,地處漢中郡中心,即原來秦惠文王、張儀和秦武王時許給楚之“漢中之半”或“漢中”地。此諾言幾經周折,現終於兌現,確實是宣太后影響下的秦、楚兩國關係的實質性改善。

垂沙之戰的歷史經過:楚國戰敗丟失了大量的國土

秦、楚親善後,秦即舉兵攻魏、韓。公元前303年(楚懷王二十六年),秦攻魏,取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北)、晉陽、封陵(皆今永濟西南)。又再度攻取韓地武遂。同年,齊、韓、魏因“楚負其縱親而合於秦”(《史記·楚世家》),三國聯合攻楚。楚懷王以太子橫爲人質,向秦求救。秦遣客卿通率兵救楚,三國軍隊退去。

公元前302年(楚懷王二十七年),魏、韓又轉而親秦,魏襄王、韓太子嬰與秦昭王在臨晉會晤,韓太子還親到咸陽朝秦。秦於是歸還魏地蒲阪。當魏、韓與秦關係和好時,秦一大夫與楚太子橫毆打,“楚太子殺之而亡歸”(同上),秦、楚關係又告破裂。

公元前301年(楚懷王二十八年),秦攻韓取穰(今河南鄧縣),又遣庶長奐會韓、魏、齊共攻楚。面對四國的攻伐,楚國也作了積極的部署,一方面派昭睢率軍抗拒秦國,另一方面又派唐眜率軍抗擊齊、韓、魏三國軍隊(參見《戰國策·楚策二》、《呂氏春秋·處方》。)拒秦一路,因昭睢持慎重態度,僅“益昭睢之兵,令之示秦必戰”(《戰國策·楚策二》),故此路雙方陳兵對峙,並未發生激烈的爭戰。而抗擊齊、韓、魏一路,則是關鍵的一戰。據《呂氏春秋·處方》載,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雙方夾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漢水)列陣,相持達六個月之久。齊將匡章派人探測水情,楚軍射箭,齊軍不能靠近。後來有在水旁放牧的人告訴齊人:“水淺深易知。荊人所盛守,盡其淺者也;所簡守,皆其深者也。”匡章派“練卒”(經過訓練的精幹部隊)在夜間從楚軍盛守處進攻,在泚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史記·楚世家》作重丘)大敗楚軍,楚將唐蔑被殺。韓、魏攻取了宛、葉以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