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拉瑪三世的皇后 拉瑪三世和四世

拉瑪三世的皇后 拉瑪三世和四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拉瑪三世,泰國國王,策陀皇子(Prince Jett'a),1824年-1851年在位,諡號帕喃格勞(P'ra Nang Klao),進貢稱鄭福。

 人物生平

早年繼位

拉瑪三世的皇后 拉瑪三世和四世

  拉瑪三世

自1817年副王瑪哈·社那魯拉(英語:Maha Senanurak)病逝之後,副王一職便一直空缺。1824年,拉瑪二世突然病逝。按照暹羅的慣例,國王死後由副王繼位。如無副王,新王則由內閣高官推舉產生。當時兩名候選人,一人是策陀,另一人是蒙固(即後來的拉瑪四世)。策陀以善於處理外交事務著稱,而蒙固則是一名知識淵博的僧侶。最後經過投票,策陀勝出,成爲新的國王,稱拉瑪三世。

 傳位與弟

三世王先後與35個妃嬪生下51個子女,但他也未冊封過任何一個妃嬪爲王后。因此他的子女沒有一個取得“昭華”,即王子或公主的爵位稱號,也就沒有一個子女具有王位繼承權。其中緣由,除了他一生沒有真正地有過愛情外,更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的王位原本是屬於他的王弟—蒙固王子的。

他病重之時,召見帕康公爵覲見時,對他言及:自己子女中沒有一個能夠擔任領導暹羅的大任,六王子希力泰還算聰明,可惜又英年早逝。能夠治理好國家的,非太子(即蒙固王子)莫屬。帕康公爵連夜趕到班尼衛寺院,求見該寺住持—蒙固大師,分析時勢,懇請他在三世王駕崩後繼承王位,直至他答允才離開。

逝世

1851年4月2日凌晨4點,三世王駕崩。王公大臣及僧侶委員會馬上召開會議,大家一致贊同三世王的選擇。3日,成羣結隊的人們開始到班尼衛寺迎接蒙固王子回宮。他回宮以後,先向三世王的遺體撒聖水,然後進入玉佛寺帕宇母束佛堂接受王公大臣的朝拜。當晚,他又返回了班尼衛寺,並坐禪一天。4月5日重返玉佛寺帕宇母束佛堂坐禪,準備還俗登基。4月6日凌晨1時,還俗後的蒙固王子在大王宮阿瑪輦金鑾殿正式繼位,即拉瑪四世蒙固國王,或稱宗浩國王。拉瑪四世登基後,對王兄拉瑪三世很是感激,親自爲他主持了盛況空前的火化儀式,隨後將大王宮北面的“火化場”,改名爲“王家田廣場”。

入貢時間

道光六年五月十四日,據兩廣總督阮元殘題本。

道光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據兩廣總督李鴻賓題本。

道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據兩廣總督李鴻賓殘題本。

道光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據兩廣總督盧坤等奏本。

道光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據上諭。

  政治

 外交關係

拉瑪三世在位期間試圖重建與西方國家的聯繫。1822年英屬東印度公司派約翰·克勞福出使暹羅,希望暹羅在第一次英緬戰爭中支持英國。拉瑪三世爲英國人提供了軍艦和戰象,以衝擊緬甸人的要塞。他也派兵協助英國的軍事行動。1826年,暹羅與英國簽訂《伯尼條約(英語:Burney Treaty)》,使雙方成爲盟友。1833年,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派特別代理埃德蒙·羅伯茨(英語:Edmund Roberts)來到暹羅,簽訂《暹美友好通商條約(英語:Siamese–American 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兩國建立外交關係。

此外,拉瑪三世於1826年遣使前往清朝朝貢,自稱“鄭福”,並請求冊封。道光帝封其爲暹羅國王。此後,又於1829年、1831年、1834年和1837年遣使赴清朝貢。

對外戰爭

1826年,老撾的萬象王國國王昭阿努起兵反對暹羅的統治。翌年,拉瑪三世派副王瑪哈·沙格迪·巴叻社布(英語:Sakdiphonlasep)、將軍博丁德差前去討伐,攻破萬象。昭阿努逃往越南,向越南阮朝求救。越南的明命帝派兵進入老撾境內,聲稱要支援昭阿努,實際上想併吞老撾土地。不久暹羅軍隊就擒獲了昭阿努,平定了這場叛亂。1837年,吉打蘇丹國起兵反抗暹羅統治,被Tat Bunnag平定。

1833年,越南的黎文?起兵反對明命帝,佔據了嘉定城(今胡志明市),向暹羅求救。拉瑪三世隨即派兵協助黎文?,並且入侵被越南控制下的柬埔寨。然而,越南成功抵禦了暹羅的進攻,並最終平定了這場叛亂。不過,越南阮朝強行廢除了柬埔寨王位,將安眉女王綁架到越南;又在柬埔寨施行的壓迫和歧視政策,令柬埔寨人非常不滿,起義此起彼伏。1841年,拉瑪三世扶持柬埔寨的安東王子回國繼位。暹羅軍隊在博丁德差的率領下奪取烏棟和金邊。1845年,越南試圖入侵柬埔寨,但失敗。由於越南面臨着法國入侵的危險,紹治帝不得不向暹羅妥協,最後結束了戰爭。

 執政業績

1803年,二世王被封爲前宮總管,即副王。他也被封爲“拍翁昭”,即國王之子,實際是副王之子。不久他就涉及朝政,任職警察部門。1807年,他21歲的時候按例進入大王宮玉佛寺出家,後駐守曼谷克隆區拉查細他拉寺,還俗後即被封爲警察總監。

他偵破努起王子謀反案後,1813年他被二世王封爲“如耳目一樣的攝政王”,並統管港務、王室資產、大理院、警務等。早在二世王時代,他就日理萬機,無暇於詩歌文學戲劇,特別是順通蒲,使他更加厭煩這些。即位他便宣佈自己更注重國家其他方面的發展,尤其是佛教(佛教的傳播推動了暹羅教育事業的發展)。順通蒲後被他削爵爲民,趕出了王宮。雖然如此,他自己也還是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如《大海的宣言》《黑公主教妹》《孟人敗北》《大城王朝演義》等。1836年,他還下令將重要的文學作品刻在臥佛寺的一面牆上,並將佛教經典、星相卜文和傳統醫學刻在另一面牆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精華。

三世王繼續推進對外開放的政策,不僅繼續與中國保持良好的外貿關係,多次派遣御使前往北京,還積極推進與西方列國的交流。他本人還有一艘商船,早在繼位之前,他就在海外貿易中賺了很多錢,二世王一度稱他是偉大的商人。他比王族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清楚海外貿易的意義,這也許正是他積極打開國門的原因之一。

1824年,第一次英緬戰爭爆發,暹羅一直把緬甸視爲僅次於中國的大帝國,英國向緬甸的宣戰,給暹羅上下帶來極大的影響。1825年,英國官員亨利伯尼上尉領命來到曼谷,請求暹羅與英國結盟,提供運輸後勤以及大象、戰馬等交通工具協助英國。談判進行得很順利。1826年3月29日,伯尼將合約草本提交暹羅,6月20日,雙方就簽訂了正式的《暹英條約》(即《伯尼條約》)。條約規定,兩國相互和平友好,互不干擾國界領土;除非允許,拒絕租借土地或建立商館;禁止鴉片輸入暹羅,英國商船停靠曼谷須繳納關稅等;暹羅也允許英國商人經商更多的自由。

1828年8月23日,美國人格斯拉夫女士和湯姆林先生,首次來到暹羅。五年後,美國總統安德魯克遜的特使艾德曼圠伯特,也於1833年3月20日於暹羅簽訂了類似英國合約的《暹美通商合約》。1835年7月中旬,丹迪布拉多攜妻來到暹羅,創辦了暹羅第一份報紙,並開創了暹羅的印刷業。

1840年,在新加坡的暹羅官員向法國駐新加坡總領事表示,暹羅願意與法國建立政治及商貿關係,可惜當時法國人並不感興趣。

拉瑪三世時期,由於對外貿易繁榮,曼谷也開始越來越富有。城市開始擴張,曼谷周圍也開始形成了許多數千人的市鎮。但1841年鴉片戰爭以後,中英簽訂的不平等《南京條約》,引起了暹羅的一定警惕,並於1843年,收回了英國在暹羅收購食糖的權益,還禁止私人在對其他物產如木材的貿易。同時,由於法國、美國等國的傳教士相繼在暹羅開設了基督教堂和教會學校,三世王下令取締教堂和修道院,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完全實現。西方列國對於暹羅的這些種種後退行爲大爲不滿,他們也決心打開這個暹羅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