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太康之治維持了多長時間?如何評價太康之治意義

太康之治維持了多長時間?如何評價太康之治意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康盛世是指 晉武帝統一全國,經濟繁榮,在 西晉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 西晉 佔田制的實行,使 農民依法佔有了一定的土地,從而調動了 農民闢田開荒,從事生產的熱情。再加上 晉武帝注重招撫流民,興修水利,所以, 西晉初年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出現了短暫的繁榮局面。因爲 晉武帝此時的年號叫“太康”,所以史稱“太康之治”。也就是280年至289年,共計十年。

晉朝建立後,曹魏時期壓抑的世族在司馬懿及陳羣羽翼下擡頭,當時出名的世族有琅玡王祥、滎陽鄭衝、陳國何曾、臨淮陳騫、潁川荀顗、荀勳、河東衛瓘、河東斐秀、太原王渾、泰山羊祜、河內山濤、京兆杜預等。曹魏時期的清談,到晉代時許多士大夫紛紛效仿,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祿又求出世隱遁的士大夫。朝政方面,晉朝在歷史上首先建立了門下省,三省制度完善,並且在277年創建了國子學。由於諸臣在“平吳”與“立嗣”等議題上發生爭執,使得黨派形成。以侍中任愷爲首張華、庾純、溫顒、向秀、和嶠等一派,與尚書令賈充爲首楊珧、王恂、華廙等爲一派相對立,在立嗣上諸臣爭執更劇。當時太子司馬衷昏庸無能,武帝之弟齊王司馬攸較仁孝慧敏。司馬駿、衛瓘、和嶠等主張廢衷立攸,但遭楊皇后和賈充、荀勖等人反對。最終晉武帝仍然不能捨子立弟,遣返司馬攸回其封國,齊王憂病而死。

軍事方面,西晉立國後,武帝分封諸王,於277年遣諸王就國,其中一些都督諸州軍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瑋督荊州。統一後,爲避免東漢末期諸州割據再度發生,武帝裁撤州郡兵,解除天下武備。分封諸王與去州郡兵是避免權臣專政及地方,顯示天下太平。《晉書》山濤傳:大郡武吏百人,小郡有武吏五十人,職官志:大國守土百人、次國八十人、小國六十人,整個中原沒有常備軍防禦。儘管諸侯王名義上可以建立千人的部隊,鎮守本國,但是晉朝實際沒有出現諸侯割據,《晉書》地理志:王不之國,官於京師。諸王都留居京城,直到琅玡王南渡整個江南沒有諸侯王鎮守。

太康之治維持了多長時間?如何評價太康之治意義

晉武帝在位20多年。他曾爲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太康繁榮”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評價太康之治

晉武帝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共有人口1616.3863萬人,每戶人數6.57人,增長率爲-1.00%。但它作爲一段短暫的歷史,記入 了中華民族歷史的畫卷。晉太康年間,民族融合加速,各民族間的交流頻繁,這對於中華民族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