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揭祕:爲何說劉焉也是漢末大亂罪魁之一?

歷史揭祕:爲何說劉焉也是漢末大亂罪魁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東漢末年的大亂,一般人總會想到董卓。確實,董卓入京,廢立漢帝,是東漢走向衰亡的一個重要事件。天下諸侯通過董卓,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是像董卓一樣沒有名位,沒有出身,甚至是沒有足夠的智慧的人,只要有權力,有軍隊,那就可以宰割天下。可是,導致東漢的原因很多,我們可以說是漢代的各種制度,比如劉秀建國之初對各路豪強的羈縻政策,就爲東漢末年諸侯林立埋下了禍根;還有後來的宦官專權,外戚專權等等,都是重要原因。不過說到東漢末年的亂國奸賊,除了董卓,其實還有兩個人不能忽略:袁紹和劉焉。

董卓爲什麼能夠成功掌權?因爲當時的宦官勢力剛剛和朝中的外戚勢力火拼,兩敗俱傷之時,董卓撿了個大便宜。而董卓之所以有撿便宜的機會,能夠帶領大軍名正言順的離開涼州駐地,來到京城,那還要感謝袁紹。若非是袁紹一再要求大將軍何進剿滅宦官,並且告訴何進,如果擔心出事,自己不想動手,那可以邀請諸侯入京,藉助別的諸侯之手來除掉宦官勢力,董卓根本不可能有入京的機會。

而劉焉呢,有什麼大過?

簡單來說,正是由於劉焉的進言,朝廷設立了軍權政權合一的州牧一職,成爲凌駕於各縣令郡守甚至刺史之上的官員,從此之後,各地州牧開始可以自行掌控一方的財政賦稅乃至招兵買馬等各項事務。

當然,一項制度本身是有利有弊,之所以朝廷最後能夠施行,就是因爲當時的掌權者認爲州牧制度有助於穩定大漢天下。那麼,到底州牧的設立是對是錯?爲什麼說劉焉提出這項建議就是心懷不軌,足可以稱爲國賊?

歷史揭祕:爲何說劉焉也是漢末大亂罪魁之一?

我們簡單的回顧下劉焉的出身。和後來的蜀漢昭烈帝劉備不同,劉焉的身世很清楚,是漢代魯恭王之後,在東漢章帝年間因爲封在竟陵,於是在當地落戶,可以說,譜系的傳承非常清楚,是公衆認同的大漢皇族。並且,劉焉的家底還算不錯,在劉焉時代還曾經以皇族的身份擔任中郎,有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可是,畢竟劉焉的家世已經沒落,雖然比劉備要強幾分,可是比起當朝的那些貴戚,又不知道零落多少。

《三國志》記載,劉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於是向朝廷建言:““刺史、太守,貨賂爲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爲牧伯,鎮安方夏。”表面來看,劉焉的這個建議,是因爲漢靈帝即位以來任用宦官,屠殺清流,導致政治衰敗,國家連續發生災難,比如說震動全國的黃巾起義。可是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仔細品味劉焉選拔州牧人選的幾個標準,就可以知道劉焉到底在想什麼。劉焉認爲,朝廷爲什麼會暗黑,百姓爲什麼會受苦,那都是一些刺史太守搜刮錢財,禍害百姓。於是,選拔管理一方軍事民政的重要人選的時候,必須選拔那些“清名重臣”。什麼叫做“清名重臣”?就是輿論當中不愛錢,比較高尚有德行的人,並且不但是要有德行,還要是朝野公認的重要角色,那種民間的高士是不肯能直接擔任州牧的。也就是兩大標準:一個是不愛錢,一個是有身份。仔細對照劉焉,恰恰符合兩個標準。劉焉是漢室宗親,漢家興亡,和劉焉那是一體的。何況劉焉是劉氏皇族中公認的有德行的君子。當初劉焉擔任中郎的時候,老師祝公去世了,劉焉竟然辭官爲老師服喪。做弟子的本來沒有義務給老師服喪,可是,劉焉竟然能夠如此,當然說明了劉焉不貪圖名位。一位把官職看得很淡的官員,當然不會是一個盤剝百姓,搜刮錢財的庸俗官員了。

也就是說,劉焉其實是對照自己所具有的兩大優勢,提出了州牧選拔的標準。

不但如此,《三國志》記載,劉焉在提出設立州牧的建議之後,就積極運作,希望能夠出任交趾州擔任州牧。交趾在現在的廣西、越南地區,是東漢版圖的最南端。本來,交趾並非是一個州(省級),而是一個郡,可是因爲交趾連年發生少數民族叛亂事宜,朝廷爲了清剿,特別提升交趾的級別,成爲州,派遣刺史和多位太守前往鎮壓。應該說,劉焉還是有眼光的。交趾是個好地方,遠離朝廷風波,憑藉劉焉的威名和手段,把交趾改造成劉焉的私人財產,不是什麼難事。像後來交趾的刺史士燮,就幾代人割據交趾,一直到三國後期才爲東吳所滅。

可是,劉焉沒有當成交趾州牧,並非是有人阻撓,或者劉焉改變心思,想留在朝廷爲國效力了。而是當時有一個非常擅長風水的大師,叫做董扶的人告訴劉焉:“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董扶說,京城就要發生大亂,而益州那個地方已經出現了天子的雲氣。劉焉就放棄了交趾,改爲運作自己出任益州牧。

恰巧當時的益州刺史郤儉盤剝百姓,整天就知道撈錢,結果怨言四起,朝廷上下都說郤儉實在不像話。加上幷州的刺史被殺,涼州的刺史也被殺,各地暴亂四起。劉焉的設立州牧的觀點,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既然益州刺史名聲很臭,那麼,由有清名的漢室宗親劉焉出任益州牧,代替天子管理一方,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當時誰在掌權呢?大將軍何進。何進爲了收攬人心,採納了劉焉的建議,任命劉焉擔任益州牧,同時任命劉表擔任荊州牧,劉虞爲幽州牧,三位宗親擔任三個大州的州牧。這三個人中,劉焉和劉表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盤,唯獨劉虞忠於漢室,沒有割據之心。可是,有割據野心的劉焉和劉表,倒成就了二十年的霸業,而忠於王室的劉虞反倒很快被公孫瓚殺害。人世的善惡結局,往往就是這麼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