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備爲何要三顧茅廬,非要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

劉備爲何要三顧茅廬,非要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三顧茅廬,他爲何對諸葛亮如此禮遇,對諸葛亮出山充滿信心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的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的故事膾炙人口。這個情節,也成爲後世明君對待賢臣的最高禮節。那麼,我們有個疑問,那就是這個三顧茅廬中,劉備的行爲有一定的不可解釋的地方。那就是劉備爲何要三顧茅廬,非要請諸葛亮出山呢?而且劉備一次次去請諸葛亮,他爲何就能夠認爲,自己肯定能夠請出諸葛亮呢?

一、劉備三顧茅廬。

在歷史上,有人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有所疑問。他們認爲,劉備作爲一代梟雄,什麼人物沒有見過,不大可能會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諸葛亮如此用心。而且在歷史上還有史料,說諸葛亮是主動去拜訪劉備,在酒席結束後向劉備獻計獻策,得到了劉備的賞識的。

不過,這種說法,遭到了很多人的駁斥。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註釋者就對那個史料直接進行了反駁。再加上《出師表》中諸葛亮明確的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出師表》是官方的史料,不可能會有差錯。因此,劉備三顧茅廬的事蹟是真實可信的。

劉備爲何要三顧茅廬,非要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

在《三國演義》中,對劉備三顧茅廬的事蹟寫得更是惟妙惟肖。從劉備得知諸葛亮的才幹,想要請他出山。到第一次尋找諸葛亮不遇,遇到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然後第二次再次探訪諸葛亮不遇,遇到了諸葛亮的朋友石廣元、孟公威,以及諸葛亮的兄弟諸葛均和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爲大家展示了諸葛亮身邊親友的氛圍,烘托了諸葛亮的格調。

這促使劉備對諸葛亮更是思賢若渴。不久後,劉備不顧關羽張飛的勸阻,再次走上探訪諸葛亮的道路。在這一次探訪中,劉備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兩人相談甚歡,諸葛亮探問劉備的抱負,並陳述了自己爲劉備設計的戰略構想《隆中對》。兩人一拍即合,諸葛亮答應了劉備的請求,出山輔佐劉備。從此君臣同心協力,共同開啓了三國曆史新的篇章。

二、劉備探訪諸葛亮是他迫切的需求。

其實,劉備去探訪諸葛亮,並非是漫無目的的舉動。劉備去探訪諸葛亮,就是抱着請諸葛亮出山的目的。而且,這種目的隨着探訪諸葛亮的次數增加,向世人表露得更加明顯。這是因爲,劉備的事業迫切需要諸葛亮的加盟。

劉備在中國北方征戰半生,雖然也曾經佔有徐州作爲根據地,可是最後還是立足不住。他來到荊州,借劉表的庇護暫時安身,但是他心中的理想並沒有破滅。他依然想要統一天下,重建漢室江山。

劉備痛定思痛,察覺了自己陣營的短板。那就是自己陣營中,武有關羽、張飛,軍事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可是在文臣方面,則沒有出色的人才。這跟劉備的出身有關,他雖然號稱漢室宗親,可歸根結底還是一介平民。在那個世家大族壟斷文化的社會,他得不到這些家族的認可。在他統治下的徐州,也有着陳登父子這樣的人才,可是他們寧可投靠曹操,也不爲劉備效力。

劉備想要彌補這一短板,也是煞費苦心。他對別人嘆息,說自己爲了尋訪人才,曾經遠到深山老林,可以是不能如願。因此,劉備來到荊州後,就大力招攬人才。這使得劉備思賢若渴的名聲傳遍了荊州。劉備也是通過投奔他的徐庶口中,得知了諸葛亮的存在。劉備自然是竭盡全力去探訪諸葛亮,希望他能夠加入自己的陣營,爲自己服務。

劉備爲何要三顧茅廬,非要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 第2張

這是因爲,諸葛亮的各個方面的條件,正好符合劉備的需求。諸葛亮並非是他自己所說的躬耕隴畝的人,而是一個有着才能和遠大理想的人。在荊州,諸葛亮的人脈極廣,和各個階層都有着廣泛的聯繫。

諸葛亮是跟隨叔父來到諸葛玄來到荊州的。諸葛玄和統治荊州的劉表有舊,因此也得以進入荊州的上層社會。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分別嫁給了當地大族,而他的岳父更是影響深遠。他的岳母是劉表的夫人蔡氏的姐妹,掌握荊州兵權的蔡瑁是她們的親兄弟。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既有世家大族的統治經驗,又有荊州士族的廣泛人脈。如果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等於爲劉備打開了事業成功的大門。因此,劉備纔會不顧一切,用三顧茅廬之禮來表現自己的誠意,請諸葛亮出山。

三、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也是他的需求。

而從諸葛亮個人來說,也對劉備進行了嚴謹的考察。我們僅僅從諸葛亮的《隆中對》就能夠感受到諸葛亮對劉備陣營瞭如指掌。他不但準確地把握住了劉備的脈搏,還爲他量身打造了未來的戰略方針。

在《隆中對》裏,我們不但能夠看到諸葛亮爲劉備規劃的“跨有荊益,兩路北伐”的戰略目標,還看到了他爲諸葛亮的陣營裏,首屈一指的武將關羽預留的位置。他所說的那位領着荊州的人馬北伐宛洛的上將,非關羽莫屬。僅此一舉,就將高傲的關羽對諸葛亮的敵視降到最低。到了後來,諸葛亮成爲關羽看重的人,有事都要先向諸葛亮問詢。必然關羽在得知馬超歸降的消息後,寫信詢問的對象就是諸葛亮。

劉備爲何要三顧茅廬,非要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 第3張

從這些跡象,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於劉備陣營的熟悉程度,也明白了他爲自己加入劉備陣營做出的努力。向劉備幾次三番推薦諸葛亮的人物,從徐庶到司馬徽,都是極度賞識諸葛亮的人。而且司馬徽在向劉備再次推薦諸葛亮後,他看到了劉備的心意,說出了臥龍雖得其主的話。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到,諸葛亮認爲劉備是最適合自己的君主,君臣相識只差一個形式問題了。

那麼,諸葛亮有着廣泛的人脈,過人的才能,爲何不在劉表的陣營中謀一個職位,反而去躬耕隴畝呢?這是因爲,劉表的陣營,沒有諸葛亮施展才能的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在劉表統治下的荊州,對諸葛亮的才能還是有一定的認可的。但是,當時的人都認爲諸葛亮是一個人才,可是不承認諸葛亮對自己的評價,那就是“管仲樂毅”。

管仲樂毅是何許人也?前者是春秋時期,齊桓公的丞相,幫助齊桓公成爲春秋五霸之一。後者則是戰國時期,燕昭王手下的大將。他率領弱小的燕軍,一舉打敗強大的齊軍,險些滅亡了強齊。試想一下,這樣的人物,豈能屈居人下,成爲蠅營狗苟之人?以劉表的格局,荊州的形勢,怎麼可能讓諸葛亮實現他的抱負?因此,諸葛亮纔會躬耕隴畝,等待天時。

終於,劉備來到了荊州。可以說,自從劉備來到荊州,就吸引了諸葛亮的注意。劉備有梟雄之名,再加上陣營人才的短板,正需要諸葛亮這樣人才的加盟。因此,諸葛亮纔會爲雙方見面的《隆中對》做了如此精細的準備。

四、劉備與諸葛亮的相見是天作之合。

正是劉備和諸葛亮雙方的志同道合,才使得兩者能夠一拍即合,相互始終。劉備需要諸葛亮治國理政的才能,同時也需要他在荊州士人中的人脈和影響。而諸葛亮需要劉備爲他提供的舞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所以,劉備去三顧茅廬的時候纔會充滿信心,一定能夠請出諸葛亮。

如果我們客觀地看待劉備,就可以看到他其實是以劉秀爲榜樣的人。他想要像劉秀那樣,創建自己的漢室江山。諸葛亮明白劉備的志向,也知道自己的抱負,只能依託劉備的事業得以實現。所以,劉備和諸葛亮君臣相見,是完美的天作之合。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後,真的如同他所說的那樣,如魚得水。現代人是不可能知道在那個封建時代,世家大族對文化的壟斷。在當時,平民階層是極難受到良好的教育,更不要說治國理政的經驗了。劉備雖然在盧植的門下學習過一些,但是與諸葛亮的知識相比,相差甚遠。

在得到諸葛亮後,劉備日夜向諸葛亮請教,兩人形影不離,達到了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的地步。在諸葛亮的傳授下,劉備的才能突飛猛進,具備了真正的君主才幹。從這個時候起,劉備才真正吸引了一大批士人的加入,充實了自己的陣營。

而諸葛亮也發揮了自己善於治國理政的特長,在他的治理下,小小的新野煥發了勃勃生機。諸葛亮採取了各種手段,讓劉備得以足食足兵。劉備從剛到荊州時的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發展到水陸軍上萬的強大勢力。這一切,爲將來劉備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尤其是劉備去世的時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更是君臣心心相印的寫照。諸葛亮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回報了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