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和諸葛亮意氣相投 劉備爲何還要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劉備和諸葛亮意氣相投 劉備爲何還要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備和諸葛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備親自請諸葛亮出山,爲何要三顧茅廬,諸葛亮才答應加入麾下?

如果諸葛亮不出山,估計就不會有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如果沒有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就很有可能不會出山。因此,劉備三顧茅廬改變了歷史的走向。那麼,劉備和諸葛亮既然是意氣相投,爲何還要經過三顧茅廬這個過程呢?

一、劉備三顧茅廬表達自己的誠意。

在歷史上,對於劉備三顧茅廬這件事是有所爭議的。有記載說諸葛亮是主動投入劉備陣營的,並且劉備在剛開始並沒有發現諸葛亮的才能。在諸葛亮主動爲劉備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之後,纔得到了劉備的認可和重用。如果從普通人的眼光來看,這種說法也是能夠站住腳的。

不過這種說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駁斥。不但在《三國志》中明確記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而且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也提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以諸葛亮的身份地位,他是不會在正式的奏章中編造事實的。因此,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

劉備和諸葛亮意氣相投 劉備爲何還要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那麼,劉備爲什麼要三顧茅廬呢?這是因爲劉備思賢若渴。劉備在中國北方征戰了半生,他擁有一定的政治軍事才能,也擁有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佔據了徐州作爲根據地。但是劉備卻被曹操打得立不住,只能逃到荊州避難。

劉備痛定思痛,發現自己集團的主要缺陷是缺乏政治人才。他爲此四處尋找,企圖彌補自己集團的缺陷。但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他連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都尋找遍了,可是還沒能找到自己渴望的人才。

這是因爲在那個時代,文化被壟斷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劉備出身貧寒,他可疑的身世不被世家大族所認可,這使得那些治國理政的人才不去投靠劉備。在荊州地區,隨着劉備對人才的優待信用,才讓他得到了諸葛亮的信息。

其實劉備與諸葛亮的交集已經很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已經來到荊州數年之久。而且在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的第二年,曹操就南下奪取了荊州。在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強調諸葛亮的才能,說只能去請諸葛亮而不能命令他前來。這就讓劉備下定了三顧茅廬的決心,爲了得到諸葛亮的加入,他要付出超過旁人的誠意。

劉備和諸葛亮意氣相投 劉備爲何還要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第2張

當年劉邦爲了得到卓越的軍事人才,他就封壇拜將,讓名不見經傳的韓信擔任大將軍。這讓韓信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讓韓信死心塌地爲劉邦效力。史書上說劉備有高祖之風,他親自三顧茅廬也正是效仿先祖,讓諸葛亮爲自己真心效力。

諸葛亮對於劉備事業的作用,不弱於韓信對於劉邦事業的作用。而且,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如果錯過了諸葛亮,劉備將永遠無法再擁有像他那樣的人才。因此,無論劉備用何等禮儀來請諸葛亮,對於他來說都是值得的。

二、諸葛亮事不過三是表明自己的態度

於是,歷史上就發生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在歷史上沒有詳細說劉備三次去請諸葛亮出山的經過,只不過前兩次劉備都沒有見到諸葛亮。至於說劉備爲什麼沒有見到諸葛亮,這讓人們不由得產生了疑問?

因爲我們瞭解,諸葛亮當時躬耕隴畝,應該居有定處。他已有家室,也不可能離家遠去。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應該很容易就找到他。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劉備連續找了諸葛亮三次才見到他,這裏面的奧妙不由得耐人尋味。

劉備和諸葛亮意氣相投 劉備爲何還要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第3張

劉備沒有見到諸葛亮,無法只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諸葛亮不在家,另一個原因是諸葛亮在家卻避而不見。第二個原因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因爲如果諸葛亮故意避而不見的事情敗露,就很可能會讓劉備產生誤會,進而放棄相請諸葛亮的行爲。

因此,劉備沒有見到諸葛亮,很大的原因是諸葛亮當時並未在家。諸葛亮作爲荊州名士,他的交遊很廣。在農閒時期,與好友交往,互相交流學問就成了他的日常活動。正是有了這種交流,才讓諸葛亮未出茅廬,就知天下三分,對天下的形勢瞭如指掌。

由於諸葛亮的頻繁出遊,才使得劉備難以找到他。不過劉備依然鍥而不捨,經過兩次碰壁後,第三次終於找到了諸葛亮。這第三次找到諸葛亮,很大程度上是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的結果。在劉備第三次去諸葛亮草廬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有了定局。

諸葛亮作爲一位志存高遠的政治家,對天下形勢當然十分關注。像劉備來到荊州這樣重大的事件,諸葛亮當然很關心。他的好友徐庶投身劉備的陣營,也對諸葛亮的觸動很大。從徐庶的選擇中,諸葛亮也對劉備產生了興趣,在經過了解後,對劉備也有了自己的興趣。

劉備和諸葛亮意氣相投 劉備爲何還要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第4張

不過從諸葛亮的內心來說,他也並沒有一定要加入劉備陣營的想法。按照諸葛亮自己的話來說,他當時的想法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是當劉備連續來訪,向自己拋來橄欖枝的時候,諸葛亮的心緒被劉備的誠意打動了。於是,在劉備第三次來訪的時候,就遇到了等候多時的諸葛亮。

可以說,雙方的見面是雙方刻意安排達成的。諸葛亮爲了這次相見,作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對劉備侃侃而談,說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在這篇震古爍今的偉大政治藍圖中,諸葛亮充分發揮了他的政治天才,從天下大勢的走向,到劉備集團的進取方向,都做了嚴密的論述。

尤其是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劉備集團內部狀況也瞭解得很清楚。他在做北伐規劃的時候,就特意指出讓一員上將率領荊州軍馬攻打宛洛,這位上將不言而喻就是關羽。正是諸葛亮對劉備集團內部的清醒認識,才讓他能夠提出像《隆中對》這樣合理的戰略方案。

僅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就瞭解諸葛亮對劉備的認可。因此,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沒有出現諸葛亮外出的情況,如願以償地見到了諸葛亮。劉備用三顧來表明自己敬重諸葛亮的態度,而諸葛亮正是從劉備的三顧中感受到劉備的誠意,在和劉備見面交談後,互相得到認可的雙方,就立刻確立了君臣的名分。

劉備和諸葛亮意氣相投 劉備爲何還要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第5張

結語:

劉備爲了招攬諸葛亮,不惜三顧茅廬。這是因爲劉備陣營缺乏能夠治國理政的政治人才,被世家大族排斥的劉備,除了同樣遭到排斥的諸葛亮,無人可以招攬。在得知諸葛亮的才能後,劉備就下定決心,按照徐庶的建議,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雖然躬耕隴畝,但是在農閒的時候依然不忘遊學。他在家中的時間較短,這就造成了劉備兩次來訪而不遇。不過諸葛亮已經感受到了劉備兩次來訪的誠意,便有了劉備第三次來訪的相逢。在雙方互相認可之後,兩者便離開確定了君臣的名分,開啓了三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