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羅渦國記載 羅渦國國王

羅渦國記載 羅渦國國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羅渦國(Lavo),東南亞古代王國,存在時間約爲公元450年到公元1087年,地理位置在今泰國華富里爲中心的區域。

羅渦國最早在唐朝和尚玄奘所作的《大唐西域記》中被提及,該國在唐、宋時期曾向中國納貢。後來,羅渦國被高棉人統治。

 古國地點、地域

根據泰國古史記載,羅渦城邦建立在泰國中部、一條名叫“朱布什空海”(Talae Chubshorn )的河流上。該河流發源於“三育山”(Khao Sam Yod )之麓,在流經該城邦之後匯入華富里河(英語:Lopburi River),隨後再流到今天信武裏府境內匯入昭拍耶河(即湄南河)。

史前時期

該城位於昭拍耶盆地的中心,大量史學、考古學以及文化證據表明在三千五百至四千年前已經有人居住於此(主要居民是拉威族)。當時屬於青銅時代,古人留下大量的古文物、頭骨化石、以致都市廢墟,在今天的華富里府境內均有發現

羅渦國記載 羅渦國國王

  陀羅鉢地轄境

根據泰國史籍的記載,來自泰北塔西拉(Taxila)的嘎嘎巴通王(King Kakabatr)於638年建立朱拉沙卡叻王國(Chulasakaraj),開創了新時代。這個時代在該地區至今仍享有極重要的意義。十年以後,他的兒子嘎拉華納第叻王(King Kalavarnadishraj)即建立華富里城。數年之後,他派出冉馬黛維(Jamadevi)至泰北把持駭黎朋猜王國的王位。

這些王國都秉承來自印度的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hism),並將她發揚光大。孟族對她於11-12世紀亦有所影響;第一個時期被稱爲陀羅鉢地時期,在該時期羅渦被以孟語稱著Saruka Lavo。即便有很多該時代的銘文是用孟語寫的,但卻不能就此斷定羅渦的統治者就是孟族。

 中國文獻記載中的羅渦國

羅渦國記載 羅渦國國王 第2張

  玄奘和尚像

該國最早在唐朝和尚玄奘所作的《大唐西域記》中被提及。羅渦在唐、宋朝代曾均向中國納貢,所以在唐代記載中的“陀和羅”是指陀羅鉢地國和羅渦國。這和玄奘的記載中的“陀羅鉢地”名稱是相容的,雖然現在尚不清楚此名是指其中一國,或指這一地區。

羅渦又分別於1115年和1155年兩度向宋朝納貢,在宋史的記載中其國名變成了“羅壺”。至元代,馬哥勃羅在他的遊記中提到昭拍耶河(即湄南河)平原上的一個小國“羅迦(Locak)”也是指她。根據該書上記載,忽必烈曾考慮興兵去攻打她,但是最後因爲路程太遠、大軍行進艱難而作罷。

高棉時代(Khmer era )

羅渦國記載 羅渦國國王 第3張

  華富里的十世紀高棉式古廟

在十世紀羅渦臣服於高棉,這時她被以高棉語稱爲:Lavodayapura, 由於大量來自南印度Kambojas地區的工匠來到,她的地位迅速提升。 請注意區別,雖然發音相似,但Kambojas 地區的人並非高棉人,更非今天的柬埔寨人。他們帶來了自己的文化影響和豐富了這裏的藝術和文化。

到15和16世紀,以岩石建造的新式建築開始出現,在陀羅鉢地的某些神司場所發現以磚石並不上泥漿建造的廢墟。

最早期的羅渦建築廢墟被發現於華富里,有許多是其基礎採取陀羅鉢地式樣而上層採用高棉式樣的有混合風格建築。

大城時代(Ayudhya era )

大城王國由拉瑪鐵菩提王(Ramathibodi I )創建於1350年,不久他將羅渦併入素攀國(Subharnabhumi )的版圖歸其治理,中國史籍對此事件曾有記載,並且第一次使用了“暹羅國”的字眼。

當時的羅渦是一個“子王城”,即由大城王子統治的地位重要的城市。有證據證實該城市持續繁榮了一段時間,但隨後她漸漸淪爲一個被人所遺忘的邊陲小鎮

17世紀中葉,第26任大城國王那萊王大帝(King Narai )看重該城市,1666年他命令在原來Ramesuan 王的王宮原地建造新宮,羅渦城自從以後作爲“別都”直到納奈王駕崩。他每年在此居住長達八個月之久。

 卻克里王朝時代(近代泰國)

在那萊王(King Narai )之後,羅渦城邦逐漸荒廢,直到近代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西方人叫他:孟固王、King Mongkut )纔將她重建爲一個內地別都,並且他把城重新命名爲“華富里”。

在1937年,當時的泰國首相鑾披汶·頌堪元帥(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Marshal Phibul Songkhram )出於戰略需要,着手把華富里府建立爲泰國軍隊的大後方基地。在這段時間城市被擴大與重新規劃,市中心被東遷四公里,新城的格局十分爲人所稱道。在納奈王-瑪哈叻路今天依然可見當時留下的很多地標式建築,建築風格與舊城區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