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諸葛亮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

諸葛亮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除了街亭兵敗追責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馬謖作爲蜀軍守街亭的主將,打了敗仗。這一仗後,諸葛亮由於前無所據,只得被迫退回漢中。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就此黯然收場。在戰後,諸葛亮爲了平息衆怒,揮淚斬了馬謖。那麼,諸葛亮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呢?

諸葛亮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

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隱痛。在諸葛亮帶兵打仗的戎馬生涯中,這一仗是他最大的敗仗。按照諸葛亮的佈置,這一仗是不應該失敗的。即便是失敗,也不應該失敗得這麼慘。而造成這一切的人就是馬謖。

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開局打得十分順利。這是因爲劉備去世後,曹魏方面認爲蜀漢沒有名將,對蜀漢十分輕視。諸葛亮出兵祁山,號令嚴整,軍容整齊,給了沒有任何準備的敵人以極大的震撼。曹魏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叛降了諸葛亮,一時間諸葛亮聲威大震。

由於諸葛亮選擇的戰場在隴上,這給曹魏出了一個難題。如果曹魏派出援軍,就必須千里迢迢去赴援。諸葛亮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以逸待勞,佔有主場的優勢,這對魏軍極端不利。但是如果不派援軍,曹魏就只能眼睜睜看着諸葛亮將隴上收入囊中。當時的隴西郡守將就對蜀軍說,如果一個月內曹魏的援軍不能趕到,就投降蜀漢。曹魏君臣經過商議,最終曹睿決定派出援軍。

曹魏的援軍是由張郃率領的中央機動兵團。這支軍隊是曹魏最精銳的軍隊,是以騎兵爲主,混編有步兵的部隊。它的指揮官張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可以說,這支軍隊有着強大的戰鬥力。他們經過二十多天的長途跋涉,穿過了沒有設防的關隴道,來到了街亭面前。

諸葛亮已經在街亭做好了戰鬥準備,他派出前鋒部隊在這裏阻擊張郃,自己則率領主力在不遠的西城,作爲街亭的後盾。防守街亭的蜀軍指揮官就是馬謖。諸葛亮派馬謖防守街亭,是違背大家的意願的。當時的蜀軍認爲,街亭應該派魏延、吳懿這樣的老將去防守,但是諸葛亮不聽大家的意見,選擇了馬謖。

結果馬謖到了街亭前線,擅自改變了諸葛亮的作戰部署。他連部下王平的多次勸諫也不理睬,不防守街亭固有的城寨,將軍隊拉上了南山。當張郃率軍到來後,經過偵察,發現了南山蜀軍的弱點,那就是山上無水。於是張郃派兵切斷了蜀軍的汲水之道,使得山上的蜀軍由於乾渴發生了動搖。在隨後的攻擊中,蜀軍發生了崩潰,遭受了慘敗。

因爲這次敗仗,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諸葛亮爲此自貶三等,還處罰了大批人員。作爲敗仗的主要責任人,馬謖首當其衝,被諸葛亮揮淚斬殺。

二、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的原因。

我們從馬謖守街亭的前後過程來看,在大家的眼中,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是一種不太公正的舉動。這是因爲街亭的得失直接決定着這一次北伐的成敗,馬謖雖然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是他卻缺乏實戰經驗。因此,大家都認爲街亭的守將應該從魏延、吳懿這些人中間去選。

後人有爲諸葛亮辯解的,說諸葛亮是信任馬謖的才幹,在這場決戰中,他要讓馬謖勇挑重擔。可是,我們如果從大家的看法中,可以感覺到一絲端倪。那就是如果任用魏延去守街亭,還可以說諸葛亮把馬謖當作魏延一流的人物。

但是大家認爲吳懿也是能夠守住街亭的將領,這就值得商榷了。這是因爲吳懿此人雖然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主要是因爲妹妹當了劉備的皇后。此人沒有在軍事上有很高的造詣,唯一的優點就是久經戰陣,沉穩持重。在魏延死後,他接替魏延鎮守漢中,險些遭受司馬懿的攻擊。

諸葛亮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 第2張

從這方面來看,大家普遍認爲守街亭並非難事。只要有個有一定經驗的老將就能夠萬無一失。那麼,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就不是讓他勇挑重擔,反而有故意讓馬謖佔有功勞的意味。其實,現實也就是如此。

在當時,張郃來到街亭的時候,處境十分威脅。他的面前有着蜀軍阻擊,而背後則是剛剛通過的險峻的關隴道。張郃千里赴援,根本就不可能攜帶大批的輜重和重型的攻城設備。這樣,他面對據守街亭城寨的蜀軍,將會是束手無策。

如果張郃被街亭據點纏住,他的糧草又無法得到補充,就會陷入絕境。進,不能佔領街亭。退,背後是艱險的關隴道,無法順利撤退。如果西城的諸葛亮再率領蜀軍主力攻擊,張郃很可能會遭到慘敗。我們可以想見,守住街亭並不難。而如果接下來取得了殲滅張郃的勝利,這位守街亭的將領將會得到什麼樣的榮譽。

因此,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將這個比較簡單而收穫巨大的任務交給他,是有着一定的私心的。這是因爲馬謖與諸葛亮的關係很好,諸葛亮和馬謖談論軍國大事,能夠談到很晚。馬謖對諸葛亮十分尊重,把他當作父輩一般。而諸葛亮器重馬謖,認爲他是當世之英才。所以,諸葛亮對馬謖有栽培提拔之心。

更重要的一點,是諸葛亮想要破除劉備對馬謖評價的影響。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專門提醒劉備,說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並不認可劉備的評價,但是這個評價也給馬謖帶來了心理陰影。在街亭之戰中,他將軍隊拉上南山,就有在南山藉助山勢殲滅張郃的打算。他想要用奇功來證明自己,可是弄巧成拙,反而遭受了慘敗。可見劉備的評價給他造成的負面影響。

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也有讓馬謖通過戰功破除陰影的因素。可以說,諸葛亮任用馬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私情。但是,完全出乎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馬謖真的是劉備所說的言過其實之徒,他指揮錯誤,本來十分簡單容易的任務,被他搞得顛三倒四,造成了街亭之戰的慘敗。

三、諸葛亮斬馬謖的原因。

對於馬謖的死,很多人對諸葛亮的做法都頗有微詞。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馬謖由於沒有實戰經驗而失敗,諸葛亮斬殺馬謖是爲了推卸責任。另一種說法是,馬謖雖然戰敗,但是罪不至死,諸葛亮是自己消滅自己的人才,得不償失。

我們如果公平的看這些說法,會發現它們都有偏頗之處。我們看第一種說法,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確實有着栽培馬謖的心理。但是,馬謖的失敗則是因爲他擅自改變了諸葛亮的部署造成的。這完全是馬謖咎由自取,與諸葛亮並沒有關係。

諸葛亮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 第3張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作戰,是不會遭到慘敗的。在街亭之戰尾聲時,王平僅僅帶領一千軍馬,就阻止了張郃的追擊。由此可見,即便是馬謖戰敗,如果部署那麼慌亂,蜀軍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損失。

在第一次北伐結束後,諸葛亮對失敗的責任進行了追究。諸葛亮自己自貶三等,降爲右將軍,趙雲也被貶爲鎮軍將軍。馬謖當時率領的部隊中,他的部下將軍張休、李盛被諸葛亮誅殺,將軍黃襲等人的軍權被剝奪,唯有王平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出色,得到諸葛亮的提拔。我們從諸葛亮在戰後,對自己和失敗責任人的處罰,可以看到諸葛亮推卸責任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第二種說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馬謖作爲一軍的統帥,打了敗仗。由於他的身份地位,處罰的尺度可以適當放寬一些。比如趙雲也在斜谷打了敗仗,諸葛亮也沒有殺他,只是貶官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馬謖也可以不殺。

在當時,蔣琬對諸葛亮殺馬謖的決定也提出了異議。蔣琬是從惜才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的。蔣琬認爲馬謖是一位難得的人才,應該留下他戴罪立功,繼續爲蜀漢效力。後人在評價這件事的時候,也和蔣琬的意見相同。他們認爲諸葛亮統治下的蜀漢本來就地狹民少,人才匱乏。可是在這種情況下,還殺掉像馬謖這樣的有用之才,這是不明智的。

可是,大家只是看到了馬謖打敗仗的事實,卻忽視了他逃避責任的事實。在街亭之戰失敗後,馬謖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那就是他不敢回到諸葛亮的大營,而是私自逃回了蜀中。直到諸葛亮回師,纔將馬謖抓了回來。這件事犯了諸葛亮的大忌,是他一定要殺馬謖的原因。

在《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的行事風格有一個評價,那就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在這個評價中,馬謖的所作所爲,正好觸犯了諸葛亮做事的底線。

對比於趙雲,他雖然也打了敗仗,但是趙雲勇於承擔責任,上書要求貶官,諸葛亮最後除了貶趙雲的官職,也沒有在其他方面再處罰他。我們可以想見,如果馬謖敢於承擔責任,向諸葛亮認罪,諸葛亮還可以對他網開一面。可是馬謖私自逃亡,就把自己推上了死路。

馬謖打了敗仗,卻不敢承擔責任,臨陣脫逃,這不但引起了公憤,也觸碰了諸葛亮的底線。諸葛亮因此只有殺掉馬謖以平民憤。爲此,諸葛亮還處分了馬謖的好友,對馬謖逃亡知情不報的向朗。諸葛亮將向朗免官,送回成都。我們從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對馬謖逃亡這件事的氣憤程度。

結語: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派馬謖去守街亭。這個任務完成難度不高,但是戰功卻是很大。雖然諸葛亮有培養栽培馬謖的意圖,想要爲蜀漢造就一位人才。但是,由於諸葛亮與馬謖的私交,難免會讓人有任人唯親的看法。

馬謖在街亭之敗後,諸葛亮爲了嚴明軍紀,尊重法律,揮淚斬殺了馬謖。這裏面有着馬謖戰敗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馬謖爲了逃避責任,私自逃亡。這種行爲引起了蜀軍上下的義憤。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揮淚斬馬謖,來平息民憤,振作士氣。在諸葛亮的激勵下,蜀軍在短時間裏恢復了戰鬥力,再次投入到北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