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內,五次北伐爲何都沒有決定性的戰果?

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內,五次北伐爲何都沒有決定性的戰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爲何北伐沒有成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由於《三國演義》的宣傳,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可以呼風喚雨,預測未來。但是這樣一位人物,在他的有生之年發動的五次北伐,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戰果。這使得後人對他的軍事能力發生了質疑。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諸葛亮的北伐沒能成功呢?

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內,五次北伐爲何都沒有決定性的戰果?

一、雙方的實力衆寡懸殊。

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劉備的託孤後,就着手穩定蜀漢政權,重整軍備。這是因爲蜀漢在接連遭受了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的慘敗後,軍事實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的蜀漢內部叛亂不斷,外部敵人虎視眈眈,呈現出一片風雨飄搖的狀態。用諸葛亮的話來說,蜀漢是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諸葛亮在這種嚴重的情況下,他重新編組訓練新的軍隊,很快就訓練出十萬新軍。他帶領着這批軍隊,迅速平定了南方的叛亂,穩定了北伐的後方。在發展經濟,與孫權重新結盟後,諸葛亮對曹魏進行了五次北伐。

雖然諸葛亮苦心經營,他擁有的軍事實力還是遠遠比不上當面的敵軍。諸葛亮手下的蜀軍最多隻有十二萬人,他一般還要留下三分之一的人馬防守後方,這樣他能夠投入北伐戰場的軍隊也就僅有七八萬人。就算是在最後一次北伐中,諸葛亮投入了最大的兵力,也不過纔有十萬人馬。

而且這支軍隊是素質也不高。諸葛亮雖然長於治軍,他訓練的軍隊紀律嚴明,軍容嚴整,可是卻缺乏堅強的戰鬥力。這是因爲由於關羽和劉備的失敗,蜀軍的戰鬥骨幹損失慘重。沒有久經戰陣的軍事骨幹做中堅,諸葛亮的軍隊戰鬥力是打折扣的。

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內,五次北伐爲何都沒有決定性的戰果? 第2張

相比諸葛亮的軍隊,曹魏的軍事實力要比諸葛亮好得多。原本曹操時代,曹軍在數量上和精銳程度上都要超過蜀漢和東吳。到了諸葛亮時代,雙方的實力差距就拉得更大了。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曹魏的張郃所部五萬多人馬,可以千里赴援,在街亭打敗以逸待勞的馬謖。這說明了雙方軍事實力的差距。

在每一次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曹魏出動人馬的數量都不少於諸葛亮的人馬。這就增大諸葛亮北伐的難度。即便是在戰場上遭受挫折,曹魏也可以很快彌補自己的損失。這使得諸葛亮不能把他取得的戰鬥戰果發展爲決定性的戰略戰果,不能從根本上打敗魏軍。這也是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的最大原因。

二、蜀漢缺乏必要的軍事人才。

一支軍隊的實力不僅僅是體現在它的數量、素質上,也體現在它的將領能力上。蜀軍最大的難題就是在軍事人才上。大家都知道有個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就是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嚴重影響了北伐的成敗。

在第一次北伐中,關鍵性的戰役街亭之戰,諸葛亮就錯用了馬謖。雖然劉備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依然派馬謖去守街亭,使得蜀軍遭到了慘敗。這使得諸葛亮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黯然收場。

蜀軍軍事人才的缺乏,主要是由幾個原因造成的。一是蜀漢的人口基數小,人才自然也比其他國家少。二是由於戰爭的損失,使得原有的軍事人才大批凋零。在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中,蜀軍原有的精銳損失一空,剩下的軍事人才僅是鳳毛麟角。三是諸葛亮對於人才的態度過於求全責備,使得很多人才都失之交臂。比如馬忠、李嚴、廖立、魏延等人都不得重用,有的還被諸葛亮治罪。

相比諸葛亮蜀軍,魏軍的情況要好得多。在和諸葛亮交手的將領裏,曹真、司馬懿、張郃、郝昭都是一時名將。在和他們的交手中,諸葛亮難以佔到上風。這也是雙方軍事實力差距的一種表現。

三、諸葛亮被迫採取正面攻擊的戰術。

由於蜀軍的軍隊數量、素質差,軍事人才缺乏,使得諸葛亮被迫採取了事必躬親,集中全部軍隊,正面攻擊的戰術。這樣雖然大大簡化了作戰流程,也同時減輕了敵人的作戰困難,使得自己處於不利的態勢。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也採取了正兵與奇兵相配合的戰術。他派趙雲率領一部分兵力出斜谷,作爲奇兵牽制長安的敵軍。諸葛亮自己則率領蜀軍主力兵出祁山,襲擊隴右。可是由於以上的原因,趙雲的奇兵被曹真打敗,而諸葛亮的主力在街亭也吃了敗仗。

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內,五次北伐爲何都沒有決定性的戰果? 第3張

這使得諸葛亮改變的戰術,從此以後諸葛亮只採取一路進攻的戰術,親自指揮作戰,避免了分兵失敗的情況。爲了彌補蜀軍的作戰缺陷,諸葛亮專門創造了八陣圖來訓練蜀軍。蜀軍在訓練成功後,就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不過這種作戰方式使得蜀軍的機動力更爲下降,無力對魏軍出奇制勝了。

這使得諸葛亮的作戰意圖會很容易被敵人看破,敵人只要盯住諸葛亮一路人馬就可以了。再加上曹魏採取堅守防禦的戰術,使得諸葛亮的正面攻擊無法奏效。諸葛亮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無法靠正面攻擊的辦法消滅當面的敵人。最後由於後勤的困難,只得撤軍。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雖然解決了蜀軍的後勤問題,可是依然無法擊破司馬懿的防禦,因爲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最終壯志未酬。

四、困難重重的作戰環境

諸葛亮進攻曹魏的關隴地區,從地理環境上來講是十分困難的。當時漢中與關隴地區隔着秦嶺天險,山勢險峻,交通十分不便。這種地形本身就對蜀軍的行動是一種嚴峻的考驗。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能夠順利地往來其中,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就。

這種地形對蜀軍的後勤供應也是一種巨大的考驗。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兩次都是因爲後勤供應不上,糧草耗盡而撤退的。再加上這個地區經過長年戰爭的摧殘,曹操對當地百姓採取遷移政策,使得整個關隴地區地廣人稀,根本無力就地爲蜀軍籌措糧草。

諸葛亮在這種環境中與敵人作戰,處境十分不利。他作爲進攻方,在敵人的腹地作戰,還要承擔着巨大的後勤壓力,這種困難不是一般人能夠解決的。在第五次北伐中,諸葛亮採取木牛流馬運輸,當地進行軍屯的辦法,解決了後勤供應問題。可是由於司馬懿堅守不出,使得諸葛亮的一切努力付之東流。

結語:

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並不是他的能力不足,而是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他的軍隊在數量上、素質上、將領上都與敵人有着明顯的差距。而且在作戰環境上,由於背後有秦嶺天險的阻隔,在敵人控制區作戰,更加劇了諸葛亮作戰的困難。

諸葛亮面對這些困難,想盡了一切辦法。他嚴格訓練軍隊,用八陣圖來調動指揮軍隊,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親自指揮軍隊,減少作戰指揮流程,使得蜀軍作戰更加機動靈活。加強後勤供應,使軍隊擺脫後顧之憂。這樣,諸葛亮在作戰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讓敵人對他望而生畏,不敢迎戰。可惜天不假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未能完成他匡扶漢室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