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武器發展落後是因爲康熙嗎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清朝武器發展落後是因爲康熙嗎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康熙和武器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康熙是不是導致清代火器發展水平落後的“千古罪人”?

很長時間以來,網絡上有一種說法,認爲康熙皇帝玄燁是導致清代火器發展水平落後的“千古罪人”。這種說法曾經流行一時,甚囂塵上,康熙遭到網文寫手們的口誅筆伐,完全成了一副愚昧昏聵、保守無知的“老頑固”形象。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是否與歷史真相相適合呢?

清朝武器發展落後是因爲康熙嗎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種說法是一種斷章取義、捕風捉影的無稽之談。康熙不僅沒有打擊或者抑制清代火器的發展,恰恰相反,他還對此非常重視,對清代火器技術的革新、火器裝備的普及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康熙當然不是什麼十全十美的“聖主英主”,但把清代火器水平發展滯後的原因歸結於他,是不適合歷史事實的。

康熙打壓清代火器發展的謠言起源:戴梓流放案

無風不起浪,清代十二帝中,只有康熙被莫名其妙扣上打壓火器發展的大帽子,與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戴梓流放案”密切相關。

戴梓(1649年~1726年),字文開,浙江仁和人,清代著名火器專家,是清代歷史上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的人物。清代文人金兆燕的作品集《棕亭古文鈔》中有一篇《戴耕煙先生傳》,詳細記載了戴梓的生平事蹟。

戴梓出身於一個軍旅之家,他父親戴蒼明,在東南沿海一帶擔任武職,以勇烈善戰聞名。在一次剿滅海賊的戰鬥中,戴蒼明“斷肋破腦”,身負重傷仍然死戰不退,以身殉職。

戴蒼明死後,戴家家道中落,生活困窘,戴梓就在缺衣少食的貧寒處境下長大。但戴梓窮且益堅,“抱經世大略,凡象緯、句股、戰陣、河渠之學,靡不究悉”,“自喜於書,無所不讀,尤好兵家”,大概是受家庭薰陶,他酷愛兵書戰策,對武器裝備製造研發尤有造詣。

清朝武器發展落後是因爲康熙嗎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第2張

康熙十三年(1674年)爆發的平息“三藩之亂”戰爭中,戴梓挺身從軍,跟隨康親王傑書的部隊挺進福建,在剿滅耿精忠之戰中,他以非凡的膽識“單騎入賊營”,勸降敵將劉進忠、韓大任,爲平閩之戰立下大功。

戰後,在康親王傑書的保薦下,戴梓入宮見到了康熙皇帝,被授予翰林院侍講,入值南書房,成爲高士奇的同事。精研武備的戴梓,很快受到康熙的欣賞和信任,致力於對西洋火器的仿製改進工作,成就斐然。

他根據西洋“紅毛國”進貢火器,仿製出火力強勁的“蟠腸鳥槍”,博得康熙的讚歎。他研製的“沖天炮”,“子在母腹,母送子去,從天而下,片片碎裂,銳不可當”,成爲清軍火器裝備的大殺器,在平息噶爾丹之戰中初試啼聲,就顯露鋒芒,令世人歎服不已。

但戴梓爲人耿直倔強,不善於處理應對朝廷中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康熙寵臣南懷仁不睦,還得罪了一些朝中大臣,明末義軍首領張獻忠的養子之子陳宏勳降清後,也與戴梓有了矛盾。戴梓的處境日益艱難。在這些人的中傷構陷下,康熙三十年,戴梓被康熙撤職查辦,發配遼東。戴梓在遼東度過了三十餘年悽苦時光,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清朝武器發展落後是因爲康熙嗎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第3張

清代學者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戴梓的後人曾說過,戴梓在世時曾研製出“連珠火銃”,一次可以連發28發彈丸,惋惜未能用於實戰和批量裝備大軍。

由於戴梓在火器研發方面的突出貢獻,加之他遭到康熙流放的不幸遭遇,這就構成了“康熙打壓火器發展”謠言的根源。

戴梓生平事蹟疑雲

戴梓流放案以及他生平事蹟的始末緣由,史料來源正是金兆燕《棕亭古文鈔》和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但客觀地說,這兩部作品都屬於清代文人的野史筆記,道聽途說,信手寫來,真實度與可信度大可存疑。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自不必說,其中種種怪力亂神和荒誕不經之處,簡直可以和《聊齋》媲美。金兆燕《棕亭古文鈔》在真實度方面稍好一點,但《戴耕煙先生傳》一文中,也有頗多令人匪夷所思之處。

比如《戴耕煙先生傳》記載,導致戴梓被流放的關鍵人物,是張獻忠的養子之子陳宏勳。文中聲稱,陳宏勳不僅擺下鴻門宴,公然向戴梓索賄三千兩白銀,甚至光天化日之下,帶領“健僕數十”,闖入戴家大打出手,恣行劫掠。這段記載就很值得推敲。

張獻忠有四個養子,孫可望、李定國、白文秀、艾能奇,降清者唯有孫可望一人。公元1657年(永曆十一年、順治十四年),孫可望降清,於次年被召入京城。但清廷對農民義軍首領出身的孫可望毫無信任,除了一個“義王”的空頭銜,孫可望沒有任何實權和政治地位。

清朝武器發展落後是因爲康熙嗎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第4張

隨着南明勢力衰微,孫可望在清廷眼中已毫無利用價值,動輒遭到御史的敲打和皇帝申斥,處境非常尷尬難堪,只能夾着尾巴做人。1660年,孫可望在失意中死去,民間有傳言他是被清廷暗害而死的。

孫可望死後,其子孫徵淇和孫徵淳、孫徵灝,先後承襲爵位,但俸祿和爵位一降再降,至康熙十一年被降爲“慕義公”,孫徵灝死後,孫家被再度削爵,降爲一等輕車都尉。到乾隆三十六年,孫家的爵位被徹底取消。

由此可以看出,張獻忠養子孫可望的爵位,都由其嫡子承襲,《棕亭古文鈔》中的“張獻忠養子之子”陳宏勳,實在不知何許人也,令人莫名其妙。

即使真有陳宏勳這一號人,但孫可望降清後,其家族發展日漸衰落,處境日益艱難,自顧尚且不暇,其養子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帶人闖入翰林院侍講戴梓家裏大打出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清初康乾時期法度森嚴,政令清明,一個降臣的養子敢闖入皇帝身邊的近臣家裏打家劫舍,這種可能性幾乎爲零。

由此可見,無論《閱微草堂筆記》還是《棕亭古文鈔》,對戴梓生平事蹟的記載,都有不盡不實之處,難以令人信服,戴梓在火器技術發展方面的真實貢獻和成就,恐怕也是虛實參半,不可盡信。從康熙流放戴梓就引申出康熙打壓火器發展,實在有些牽強。

康熙對清代火器發展的真實態度

事實上,康熙對火器技術的研發改進和火器裝備的普及推廣,都非常重視。清代以騎射定天下,“弧矢之利,精強無敵”,但開明的康熙卻並未保守,他很早就注意到火器對提升大軍戰鬥力的重要價值,多次下旨並制定實際措施,推動火器裝備發展應用。

清朝武器發展落後是因爲康熙嗎 康熙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第5張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就親自敲定,八旗兵每2萬1千人中,配備鳥槍兵不得少於1737人,火器兵第一次正式成爲清代正規軍兵種。康熙十五年(1675年),康熙下旨在陝西寧夏駐防八旗軍中,增設專職鳥槍部隊,設立鳥槍前鋒校、鳥槍前鋒、鳥槍撥什庫、鳥槍馬甲、鳥槍步甲等,進一步完善火器部隊組織架構。

在康熙的大力推進下,火器裝備在清軍中迅速推廣普及,自康熙二十二年到康熙五十九年,清廷先後在八旗、漢軍各營、荊州、武昌、江南、廣州、蒙古、奉天、河南等地駐軍中,都設立了專職的火器兵種。

在康熙時期的內外戰爭中,無論是平息噶爾丹之亂,還是雅克薩之戰,清代的火器裝備都曾大規模用於實戰,併發揮了顯著作用。

由此可見,康熙不僅不是打壓清代火器發展的“罪人”,反而做出了推動促進的良好作用。

參考資料:《清聖祖實錄》《清代火器述略》《棕亭古文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