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韓非子對於秦國是怎麼看的?詳解其看法

韓非子對於秦國是怎麼看的?詳解其看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非子對於秦國是怎麼看的?其想法可以從《初見秦》中看出來,這是《韓非子》一書的開篇,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初見秦》一文的中心思想就是建議秦國通過兼併戰爭完成大一統,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此文首先強調的是戰爭,然後具體闡述了秦國與六國的對比,並舉例分析秦國的優勢以及三次錯失良機的失誤,最終落腳到統一戰爭的重要性上。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戰爭從來就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決定着國家的存亡,因此《初見秦》寫到“夫戰者,萬乘之存亡也”。而秦國則早已具備贏得決定萬乘之存亡的戰爭的條件。

秦國之所以有這些條件,離不開一個人,商鞅。公元前361年,秦孝公頒佈求賢令,衛人商鞅來到秦國,於是一場影響深遠的變法開始了。秦國頒佈一系列法令:獎勵耕織、廢井田、置郡縣等等,在此基礎上,秦國逐漸成爲戰國中制度先進、國力強盛、軍事強大的一個諸侯國,爲此後秦國的爭霸與兼併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韓非子對於秦國是怎麼看的?詳解其看法

因此,韓非子清晰地認識到了此時秦國的優勢,相比其他諸侯國,作爲國君的秦昭襄王勵精圖治,任用賢良,國家大治。反觀六國,韓非子以三點論述其必敗之因:“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

前後兩點倒是這個道理,秦國治而六國亂,秦國前進而六國退步,這兩點從歷史發展上來看問題不大,不過中間秦國正義而六國邪惡這點恐怕還是韓非子在給秦國粉飾外表。正所謂“春秋無義戰”,而比春秋更亂的戰國,又何談正義與邪惡,無非各爲其利而已。

韓非子在文中更是一針見血地指明瞭六國敗弱而秦軍善戰的原因。“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行,賞罰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有功無功相事也。”六國賞罰不分,而秦國賞罰分明,民不畏死。故而秦軍虎狼之師,戰無不勝。一聽說要打仗,無不興奮,無他,唯利爾,“二十等軍功爵制”讓無數秦人擁有了通過軍功躋身貴族之列的機會

但是這麼強大的秦軍爲何沒有成就霸業呢?韓非子歸結爲謀臣不爲,三次失去機會,沒有拔去禍根,“削株無遺根”,這也許就是斬草除根的早期思想。韓非子以齊國爲例,用齊國在強大的時候,威服四方,而一次失敗就淪落到滅國邊緣,論證了戰爭勝負對於一國的重要性。

並進一步提出要避免這樣的事就需要斬草除根,而秦國恰恰沒有做到這一點,謀臣不作爲,導致幾近於滅楚之時,與楚國講和,沒有一舉滅楚,得其地、獲其利,錯失良機。這樣的事情又在與魏國戰爭的時候再次發生。

從韓非子對這些事情的反應,我們不難看出,在韓非子的思想裏,已經從春秋時期乃至春秋之前的戰爭思維中轉變出來,變爲戰國兼併戰爭的思想,尤其是戰國末期統一戰爭的思想。

春秋戰爭較少滅國並地,往往只是簽訂盟約而已,而戰國時期已經是赤裸裸的兼併了,因此,韓非子在此時的思想大致就是通過不斷地兼併別國,獲得利益,從而以戰養戰,最終贏得大一統。如果按照破其國而另立新君復國這樣的戰爭思維,秦國必然會在不斷地戰爭過程中大量耗費國力,一蹶不振,所以韓非子在《初見秦》中強調戰爭勝負的重要性,更強調兼併戰爭的重要性。

韓非子對於秦國是怎麼看的?詳解其看法 第2張

《初見秦》中所舉例的楚、魏兩國正是在秦國與之講和之後,收拾河山,捲土重來,不斷地聯合諸侯挑戰秦國,給秦國帶來巨大損失,同時也使得秦國失去了兼併楚國、魏國以向東、向北繼續擴張從而稱霸乃至大一統的機會,因而韓非子爲秦惋惜不已。

《初見秦》中基本上反映了韓非子這位法家集大成者關於大一統戰爭的重要性思想,而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天下,也正是通過滅國戰爭,兼併其地而置郡縣實現的。

其中值得借鑑的思想莫過於秦國與六國之間賞罰法令的對比了,但凡是一個組織,一個人羣集合體,只有賞罰分明才能激發活力,爆發出生機與戰鬥力,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