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曹丕在夷陵之戰後,爲何攻打東吳而不是蜀漢?

曹丕在夷陵之戰後,爲何攻打東吳而不是蜀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丕,即魏文帝,曹魏開國皇帝,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他在夷陵之戰後選擇攻打孫權的東吳而不是劉備的蜀漢,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221年,劉備打着給關羽報仇的名義,親自率領5萬蜀軍征討東吳,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爲了避免曹丕趁機下黑手,處於兩線作戰的不利態勢,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令陸遜領軍迎戰。兩軍對峙近大半年,最終在夷陵爆發了衝突,蜀軍一戰大敗,劉備僅率少量騎兵返回白帝城,這便是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

當時天下十三州,曹魏佔據九州半,只要能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曹魏會有很好的機會統一天下。夷陵之戰原本是個好機會,但是曹丕卻沒有趁機捅刀子,而是呆在北方一動不動,這是爲什麼?其實,這也怪不得曹丕。從公元221年7月開始,蜀軍就開始東進,直到公元222年2月,整整8個月時間,劉備大軍才進入猇亭,隨後又停滯了4個月。

曹丕在夷陵之戰後,爲何攻打東吳而不是蜀漢?

近一年時間,蜀軍速度極爲緩慢,雖然與吳軍也爆發過戰爭,但都是小打小鬧。也曾攻下數座城池,但都是吳軍主動退讓的。面對這種情況,曹丕非常猶豫,他不知道劉備到底想不想打孫權?如果站在上帝視覺,肯定會毫不猶豫出兵,因爲劉備和孫權的矛盾幾乎不可能化解。一是關羽之仇不得不報,二是收復荊州可以化解蜀漢的內部矛盾。

但是曹丕擔心,在蜀軍和吳軍對峙時,自己突然進入戰場,會不會讓兩人聯合起來攻打自己?這種可能性還非常大,以劉備和孫權之才,明白當下誰纔是主要敵人。因此,曹丕一直沒有動靜,而是在等一個機會,當劉備和孫權大戰三百回合,雙方難以罷休之時再進入戰場。只是讓曹丕鬱悶的是,他們要麼對峙一年不動手,要麼一動手就是決戰,完全不給曹丕反應的時間。

夷陵之戰後三個月,魏軍就多路出兵,以當時信息的傳播速度來看,曹丕的反應不可謂不快。按理說,此時劉備大敗,蜀漢處於歷史最虛弱的時候,如果聯手孫權攻打劉備,蜀漢極有可能滅亡,到時曹魏再收拾東吳,就相對得簡單多。令人疑惑的是,曹丕爲什麼選擇攻打孫權,而不是戰敗的劉備?要知道,孫權纔剛剛向曹丕稱臣不到一年時間。

曹丕在夷陵之戰後,爲何攻打東吳而不是蜀漢? 第2張

其實,孫曹聯盟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兩人都很清楚。早在曹操時期,首先攻打東吳就成爲既定策略,從軍事力量的分佈就可以看出來。曹休、張遼、臧霸、曹仁等名將都在青、徐、揚三州,而夏侯尚、徐晃、曹真、張郃等人也都派駐荊州一帶。究其原因,是因爲攻蜀在地形上難度巨大,漢中一帶大片無人區難以提供補給,秦嶺地勢險要不利於大軍團展開。

另外,曹丕攻打孫權,並沒有打算攻下江東,真正目的是爲了限制吳軍攻取蜀軍。一旦吳軍佔據蜀國,吳魏兩國則形成兩分天下,劃江而治的局面,到時候再想統一會更難。如果曹丕聯和孫權攻打劉備,明顯對曹魏不利,因爲吳軍入蜀容易,魏軍入蜀難。兩國合作看起來公平,其實魏國只是賠本賺吆喝,而吳國則盡收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