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魏國的面基並不大,爲什麼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

魏國的面基並不大,爲什麼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國,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秋中後期,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兼併戰爭日益劇烈,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

到了戰國時期,除了幾個小國外,天下出現七個實力比較強大的諸侯國,這就是歷史上的戰國七雄,魏國便是之一。

讓人奇怪的是,魏國的面積並不大,大多時候保持在20萬平方公里左右,而楚國最大時擁有150萬平方公里。

兩者相差如此懸殊,魏國爲什麼能躋身戰國七雄行列,存活230年呢?

在古代,國土面積的大小能夠影響到國家實力的強弱,但這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就是肌肉力的戰爭,肌肉力又分爲人力和畜力,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兵強馬壯”。

魏國的面基並不大,爲什麼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

面積大就實力強嗎?並不然,楚國最鼎盛的時候,疆域達到150萬平方公里,幾乎佔據天下了一半,可是卻沒能統一六國。

這說明單論土地的廣袤並沒用,而是要看這塊地方是否能產出優質和衆多的人口和牲畜。

圖二是東漢人口分佈圖,它是經過了秦朝時期的巴蜀大開發,漢朝時期的關中大發展和江淮大開發後的數據。

如果沒有這些開發,時間退回到戰國時期,人口分佈的差距會更加明顯。

當時的楚國、秦國、燕國雖然面積大,但大多都是蠻荒之地,沒有戰略價值。

但是魏國的土地卻不同,三家分晉時得到了山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這是當時天下最好的農業區,人口密集,土地肥沃。這也是魏國在建國初期就相當強大的根本原因。

魏國的面基並不大,爲什麼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 第2張

從某種角度來說,魏國繼承了晉國的衣鉢。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是兩個超級強國,楚國是單純的軍事強國,但是晉國是綜合性強國,戰爭的結果自然以晉國取勝而告終。

魏國不僅佔據啓動優勢,而且魏文侯率先變法,吸納大量的文武人才,結盟趙、韓兩國,同時壓制楚、秦、齊三個邊陲大國。

到了魏武侯時期,晉國確定滅韓吞趙,恢復三晉統一的戰略目標,如果達成這個目標,天下就不再是戰國七雄,而是一超六強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魏國地處四戰之地,非常容易陷入多線作戰的局面。

所以,這就要求魏國不僅軍事實力要強,而且還要強大的外交謀略,像秦國遠交近攻一樣,孤立對手,逐個擊破。

可惜的是,魏國沒有高明的外交家,只得依賴軍事力量。

儘管魏國軍事實力強大,可是敵人卻越打越多,趙國和韓國拼死抵抗,齊國和秦國趁機介入,逐漸形成對魏國的戰略包圍。

在多線戰的情況下,魏國在南面不能滅韓,北面不能吞趙,東面連續戰敗,西線又失去河西、函谷等戰略重點。

魏國的面基並不大,爲什麼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 第3張

這時候的魏國,不僅從戰國初期的霸主地位掉了下來,還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既然如此,魏國爲什麼還能維持戰國七雄的身份?這個就歸功於多國博弈,兩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敵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秦國踏着魏國戰敗的灰燼崛起,不斷地攻擊關東六國。東方六國爲了抵禦秦國,維持平衡,只能讓魏國保持強國的地位,用來堵住秦國東進中原的要道。

於是,魏國不僅避免了滅國的危險,而且還能夠繼續保持戰國七雄的地位。

從三家分晉到秦滅六國,魏國存在230年,前期率先變法加上三晉聯盟,因此強大了近百年。

後來實力衰弱,聯盟破滅,卻能再延續一百多年,關鍵在於政治博弈。

這在後來的歷史中並不少見,比如三國時期,孫劉權的三國鼎立,比如北宋時期,宋遼夏的三國博弈。

這個道理對韓國也是一樣,它在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弱,卻有地理優勢,上黨之地將魏一分爲二,也堵住秦國東進中原之路,所以在中原諸國的支持下,維持韓國七雄的地位。